当下安徽已进入加快发展、富民强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战略阶段,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总体上正处于起步培育阶段,发展的基础还比较薄弱,但已具备加快发展的基本条件,只要充分把握好面临的各种机遇,切实解决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中的各种矛盾和问题,找准方法对策,与时俱进努力开拓进取,就一定能实现安徽文化创意产业的跨越式稳健发展。
(一)安徽文化创意产业跨越式发展的战略定位
积极培育和发展安徽文化创意产业,是认真贯彻落实“科教兴皖”、提升和完善安徽产业结构、提高安徽经济综合竞争力的客观需要,也是增加就业、促进安徽经济新增长的时代所需。近年来文化创意产业是世界经济发达国家的“现在进行时”,也是我国各省份和地区竞相发展的重点产业之一,凭借安徽已有的丰富科技资源,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应刻不容缓。在发展过程中需要吸引更多的国际和民营文化产业资本进入。不断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加强市场在文化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不断加强和扩大省际、国际经济文化交流,加快数字电视、数码电影、宽带接入、视频点播、在线游戏等新型文化产业群的发展。目前现代文化产业基础设施网络基本形成,到十二五期末,文化创意产业占安徽GDP比重力争超过12%。
(二)安徽文化创意产业跨越式发展的基本思路
1.扶优扶强重点特色和优势产业
用现代文化创意产业的经营理念和手段整合激活传统文化资源优势,充分挖掘增长潜力,尽快帮助其做大做强,打造一批有特色的传统文化精品和知名文化品牌。主要表现在以下四方面:第一,打造以黄梅戏为代表的安徽戏曲文化产业。与京剧、豫剧等中国其它传统戏剧相比,黄梅戏朗朗上口、节奏简单明快,易学易懂,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20世纪70、80年代的《天仙配》《女驸马》等黄梅戏电影家喻户晓,90年代改编的巴金名著《家》的上映也产生过一定影响,黄梅戏在全国已产生一定的品牌知名度,成为安徽标志性文化符号,可作为戏曲产业化的领军者。为了使安徽戏曲有更多的观众,可与现代杂技、魔术等倍受大众喜爱的表演形式组团合力包装演出,同时要不断改编、改革打造现代版的黄梅戏,因从音律上看黄梅戏与现代通俗流行音乐嫁接改造的可能性很大,以此吸引全国和海外喜爱黄梅戏艺术的爱好者来皖交流合作,也可促进安徽旅游业的发展,带动庐剧、花鼓灯等传统剧目的发展。在戏剧品牌经营管理中,要改革体制,推行签约制、演出经纪人制,创新剧目制作人制等,加速产业化进程,鼓励有实力的戏剧表演团体“走出去”,开拓国内外市场。
2.打造以徽学为代表的安徽传统文化产业,把徽学产业化,使之形成具有经济价值的系列产品
借助文化名人效应及人们渴望健康长寿的迫切心理,将程朱理学、新安医学、徽州茶道(包括茶叶)、徽菜等安徽独特的文化创意包装加工成不同品牌的多个系列养生产品、健康食品、保健品、旅游纪念品和礼品;同时开发新安画派、徽派版画、徽州“三雕”等艺术产品,把这些不同的艺术形式分别批量加工成具徽派风格的国画、版画、木雕、砖雕、石雕等商业艺术品,与皖南徽州旅游景点相结合,确保广大游客可以接受的价格,在旅游业繁盛及人们普遍艺术需求觉醒的当下,一定会丰富旅游景区内容,吸引更多国内外游客,逐渐倾力整合形成特色优势产业。同时注意要定期有计划的更新换代上述各产品的包装、画面及装饰内容。另外还可以在旅游景区的周边,开发少量别墅和特殊房地产,以吸引华裔外商和渴望“落叶归根”的养老族的需求,或满足一些画家在创作时需要阶段性租住的带大画室的套房,或满足一些有钱人定期度假的公寓等。2001年获多项奥斯卡奖的电影《卧虎藏龙》中的“竹林斗剑”,就是在皖南黟县的木坑竹海(又称“滴翠谷”)中取景拍摄的,而影片中的一跃入池的美景则是据此不远处的七彩池。电影的传播魅力和可信度是再多的电视广告都无法企及的,如诗如画仙境般的景色让人过目不忘,此资源可作为此处房地产的极好宣传切入点,因地制宜地把地理自然资源充分利用并转化成利润丰厚的产业。总之,风景秀美、空气宜人、生活便利、花销不高、生活内容丰富充实的高品质的生活,是许多忙碌的商人、企业家、艺术家、明星或演员及政界退休人员们生活的渴望,这将是一个巨大有潜力的市场和商机。感官、幻觉、体验的微妙通感和欲望,将物质、精神、文化、自然、艺术经过创意杂糅产品化,创造需求,拓宽产业链。
3.打造安徽工艺文化及民间传统艺术品产业
极富文化气息的宣纸、宣笔、歙砚、徽墨“文房四宝”是安徽传统的工艺品,应进一步开拓满足低端艺术从业者的专业需求及旅游景区的礼品和旅游纪念品的需求。同时研发生产高端国际市场的“文房四宝”工艺品,以供收藏、或作为国礼、或供许多高校和文化团体交流互访时的馈赠礼品。另外一类传统艺术品如芜湖铁画、桐城佛光工艺、铜陵铜器、黄山漆器等工艺品的生产要增加文化内涵,加强工艺品的现代设计造型,尽快创作出多元化的名品、新品和精品。还有一类具有民间特色的灵璧奇石、剪纸艺术、竹编、柳编、藤编、草编等民间工艺品,应突出特色并创新设计,实现民间传统艺术品的规模化、社会化生产与经营。此部分设想需要与旅游景区相结合,积极与国内外各大旅游景区洽谈合作,特点是为不同的景区量身定夺设计加工不同形式和内容的工艺品,如可以为法国的埃菲尔铁塔景点设计带有埃菲尔铁塔图形的柳编工艺纪念品;为香港迪斯尼乐园订制设计出带有米老鼠等各卡通动漫形象的剪纸等等。如果能与这些国际热门景点合作的话,工艺品的销量一定极其可观,同时也是传播弘扬了中国民间文化,使之与时俱进,探索多元发展形式。
4.依托科技创新,进一步打造现代文化创意产业
充分利用安徽的人才、科技、市场等多方面优势,借鉴国内外现代文化产业的发展经验,大力推进科技创新,重点选择部分领域积极扶持,使之成为拉动安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主要力量。对于新闻出版业,可在原有的产业优势基础上大力调整产品结构,拓展新领域,开发新产品。大力发展图书版权贸易、电子出版物和网络新闻、网络出版服务,发展连锁经营和网上书店,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和农村、小城镇市场,强化市场定位,突出品牌经营,培育全国十强和全国百强的报纸、刊物。广播影视业、推进专业化制作、集约化经营、集团化管理、规模化发展,加速形成综合频道与专业频道相结合的高质量节目体系。确保卫星、无线、有线相结合的综合性多功能传输覆盖网络体系,走频道专业化、栏目精品化、节目大众化之路,推出若干名牌栏目、名牌主持。深化制播分离,不断提高广播电视广告设计、策划水平,加快提高广告业收入。文娱演艺、节庆会展、休闲娱乐业:要与上述的安徽戏曲文化产业发展相结合,精心策划和举办黄梅戏、花鼓灯、杂技、舞蹈、音乐等文娱演艺产业,举办黄山国际旅游节、中国豆腐文化节、巢湖银屏牡丹节等重大文化节庆和会展活动,积极引进国内外有特色的健康文娱项目,大力发展有特色、有潜力、有消费群体的社会休闲娱乐。加快发展城市小康型大众型设施,加速推进广大市民的社区文化和广场文化。文化信息业:要大力推进安徽文化产业信息化进程,实现文化产品制作和传播方式的升级。稳妥推进电视、电信、因特网三网融合,重点抓好网上图书馆、博物馆、影剧院、文化电子商务建设,以商业服务方式实现文化资源共享。
5.加快旅游业结构调整,打造强势品牌、重点项目和精品线路
“十一五”期间,安徽省已实现旅游业投资1445.63亿元,旅游要素体系初具规模,形成了以黄山旅游集团、安徽省旅游集团等为代表的旅游企业群。“十二五”期间,要加快实现安徽由旅游资源大省向旅游经济强省的跨越,不断优化旅游产业空间布局。首先要倾力打造皖南旅游板块。皖南是安徽省旅游资源最密、品种最全、品位最优的区域,旅游起步早、基础好、发展快。结合,重点打造以黄山为中心的世界遗产和徽文化旅游区,以九华山为中心的佛教圣地和自然生态旅游区。芜湖“方特欢乐世界”高科技主题公园营运态势良好,刚开业的头3年营业收入就突破2亿元,目前已与黄山、九华山一起成为安徽的三大旅游景区。皖南的徽学养生产品、艺术产品、房地产等文化创意系列产品的开发可为此板块锦上添花。同时随系列产品定期有计划的更新,系列产品的多元化和品牌化发展,可变静态单一的自然旅游为活态开放有产业格局的高品质旅游,从而提升旅游品牌的品质,逐渐向世界旅游胜地和国际旅游文化示范区迈进。其次是重点打造皖中合肥经济圈板块。2006年11月,安徽省下发建设合肥经济圈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的决议,当年合肥经济圈实际利用外资46810万美元,2008年增加到148485万美元,3年增长了1亿多[3]。经过近年来的区域经济发展,合肥的现代化、城市化程度较高,科教旅游、工业旅游、红色旅游、休闲度假、商贸会展等旅游资源日趋成熟,加快合肥经济圈旅游“同城化”步伐,将合肥着力打造为国内知名旅游地。再次是有步骤打造皖北板块,皖北地处四省接壤,淮河风情、黄河文化和楚风汉韵等旅游优势明显,增强发展氛围,完善基础设施,努力将其建成区域性旅游目的地。
总之,合肥及沿江中心城市的文化创意产业应向高科技、规模化方向发展,皖南地区旅游和徽文化资源需要大力创新产业链,实施多格局发展,皖北地区历史和人文资源应充分挖掘文化内涵。
(三)加快推进安徽文化创意产业跨越式发展的对策和措施
1.加强对安徽创意产业发展的规划、指导和协调工作
借鉴国内外一些大城市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成功经验,成立安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对安徽省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进行统一的长期发展规划及指导协调,发布安徽文化创意产业年度发展报告等。此外还要成立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召集国内外和本省相关资深专家、知名学者组成咨询委员会,定期或不定期的对安徽文化创意发展的一些重大问题、项目进行深入调研和考察,为相关政府部门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成立安徽创意产业协会,包括广播影视、文艺演艺、出版发行、数码传媒、动漫制作等各行业成员组成,逐步健全功能机制,充分发挥行业自律、规范和协调作用。
2.制定和落实促进安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各项优惠政策
按照国家文化产业政策精神,因地制宜加大对文化创意产业在财政、税收、土地等方面的扶持力度。坚持政府引导、金融支持、社会参与的投资原则,加大对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资金投入。加快文化创意产业投融资体制改革,鼓励社会资本投资文化创意产业,参与文化公共设施和文化项目建设。建立风险投资机制,进一步放宽文化创意产业准入领域和条件,大力发展民营文化馆、博物馆、图书馆、剧团、书店、体育俱乐部等。努力与世界跨国文化创意产业经营单位和政府部门开展多种合作,在政策允许范围内,积极吸引外商投资,不断扩大产业发展资本规模,培育多元化文化创意产业投资主体,探索拓展利用国际资本的方式和空间,进一步完善运作和管理机制。
3.加大文化创意产业宣传力度,进一步加快文化创意产业领域的改革开放
各类媒体要加强对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宣传,强化做大做强文化创意产业的观念,在全社会形成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氛围,增强文化创意企业的市场竞争意识。引导并培养广大市对文化创意产品的消费热情。文化体制改革是解放和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生产力的关键,广大市民乐意“买单”才是硬道理。结合上述的“基本思路”,利用黄梅戏艺术、新安医学、徽派艺术等发起成立大众艺术与文化论坛,多举办各种娱乐公益演出和其它宣传活动。积极鼓励文化创意企业享有文化艺术产品和服务的进出口权,大力开拓国外演出市场。引导激励文化创意产业生产单位快速转变观念,按照市场机制建立生产创作、流通营销和服务收益机制,深化分配制度改革,健全激励机制,探索建立正确导向和富有活力的运行机制。
4.发挥政府宏观调控,增强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和辐射功能
针对目前实际存在的多头管理、无序竞争、趋同发展、重复建设等现象,应建立统一的领导和组织机构,发挥政府宏观调控作用,制定长期发展战略和规划,把不属于政府部门职能的部分还给市场,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办事效率,提供优质服务,积极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促进安徽文化创意产业健康有序发展。大力推进具有鲜明特色和核心竞争力的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进一步提高其集聚和辐射功能,增强安徽文化创意产业的整体竞争力。
5.大力培育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市场,吸引高层次专业人才进入安徽文化创意产业
遵循文化创意产业人才成长和发展规律,改革旧有人才管理模式,充分发挥市场在人才资源的配置作用。鼓励文化创意产业生产单位与国内外大学及此方面先进企业的人才合作,派人出国学习或聘请国外文化创意产业领域的高级经营管理者为培训顾问,学习国外先进的文化创意产业管理经营经验,提高该产业的经营水平。进一步加强安徽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培训基地建设,选择部分高等院校为满足市场需求,增设文化创意产业专业,加大培养文化创意产业人才的力度。确立以业绩为重点的人才价值观,创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探索建立以知识产权、无形创意资产、技术要素等参与收益分配的新激励方法。
当下安徽已进入加快发展、富民强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战略阶段,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总体上正处于起步培育阶段,发展的基础还比较薄弱,但已具备加快发展的基本条件,只要充分把握好面临的各种机遇,切实解决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中的各种矛盾和问题,找准方法对策,与时俱进努力开拓进取,就一定能实现安徽文化创意产业的跨越式稳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