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日报道 理财产品是一种面向个人发行的高息投资产品。日媒称,中国大型银行的“理财产品”余额正在激增。
据《日本经济新闻》8月30日报道,截至6月底,国有大型商业银行中国农业银行理财业务余额达7178亿元,比去年底增长54%。受经济降温影响,理财产品无法还本付息的危险性开始显现。如果理财产品危机爆发,势必导致本就因企业业绩恶化而持续上升的不良贷款进一步增加,会给银行经营带来沉重负担。
报道称,银监会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6月底,中国银行业理财资金余额达9.08万亿元,比去年底的7.1万亿元增长28%。
其中,中国建设银行理财业务余额达1.0161万亿元,比去年底增长15%,一家就占到整个银行业的10%。中国工商银行超过1万亿元,也比去年底的1万亿元多。中国银行并未公布余额,但其在全国的理财产品推销点“理财中心”较去年底增加283个,达到5742个,余额较去年底的约7000亿元应该有增无减。
为避免理财产品给银行带来风险,银监会3月下旬下发一则规范银行理财业务的通知。通知要求银行将理财产品的销售额控制在总资产的一定比例以下,同时对非标准型理财产品的销售余额设置上限。
此外,中国人民银行7月取消贷款利率下限,明确摆出加快打击以理财产品为代表的“影子银行”的姿态。但人民银行仍保留存款利率上限。有关部门加强监管后,理财产品仍销售火爆的根本原因正在于此。
8月29日,中国四大国有商业银行2013年半年报全部出炉。四大行净利润合计同比增长13%,增速较去年同期(14%)出现下滑。这是经济降温导致不良贷款增加造成的。四大行不良贷款余额较去年底增加6%,平均不良贷款率为1%,其中,农行贷款的不良率最高,达1.25%。如果今后理财产品无法偿还本金的情况越来越多,势必导致银行的不良债权增加。
报道指出,银行不良贷款增加表明中国经济正在减速。部分公布细节的银行财报显示,在上海以南的沿海出口基地,不良贷款正在显著增加。
在8家香港上市的银行中,中信银行的不良率上升最快,不良贷款余额较去年底增加34%,其在长三角地区的不良贷款增加90%。招商银行的不良贷款余额也比去年底增加28%,其在长三角地区和珠三角及海西地区的不良贷款增长30%以上。珠三角及海西地区和长三角一样,出口型制造业十分发达。
从行业看,不良贷款增加较为明显的是制造业和批发零售业。在上半年不良贷款余额上升8%的建设银行,这两大行业均大幅增长,已占整体余额的68%。工商银行行长易会满表示,从地区看,到目前为止,不良贷款主要集中在长三角和部分东部沿海地区,并未扩散到中西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