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海外网报道,在澳大利亚参加二十国集团(G20)领导人第九次峰会的俄罗斯总统普京,“突然”缩短行程,提前一天回国。此举引起舆论诸多猜测:是因为“工作原因”急于离开,还是在西方政要及媒体的围攻下“落荒而逃”,抑或是向美欧直接“示威”?与此同时,乌克兰总统波罗申科在接受德国媒体采访时“断然”表示,乌克兰政府已经为可能与俄罗斯爆发的全面战争作好了准备。这种强硬的“隔空喊话”是否意味着乌克兰东部局势可能进一步激化?
G20峰会上出现的针对普京的不和谐声音,反映出俄罗斯受到了来自西方空前一致的政治孤立。尽管更严厉的制裁可能不会出现,但已经亮起红灯的俄罗斯经济势必要承受更大的压力,俄罗斯也需要在困境下尽快拿出有效的应对之策。从近期俄罗斯的一系列动作来看,普京似乎已成竹在胸,有了自己的判断和选择。
首先,最大限度地动员和凝聚国内的民族主义力量。通过一系列针对北约的军事动作,特别是在11月7日举办隆重的阅兵式动,再现1941年纳粹德国兵临莫斯科城下,苏联人民万众一心抵御侵略的历史场景,激发俄罗斯民众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表明不会在外部压力面前低头的坚定决心。
其次,通过内外两手力图摆脱经济困境。一方面,不断激发国内企业的生产积极性,努力提高工农业产品的本土化水平,减少对外经济依赖;另一方面,积极寻找新的进出口贸易渠道,加强与西方之外国家的经济合作。俄罗斯更加重视与中国、印度、巴西等金砖国家的协调,特别是与中国在能源领域连签“大单”,推动本币互换,争取贷款支持。
再次,坚持在乌克兰问题上的固有立场。普京明确表示,乌克兰除实行联邦制以外没有其他的出路,实际上是划定了谈判的底线。俄罗斯坚决否认乌克兰方面对其出兵乌东部的指责,同时又在天然气问题上采取灵活的政策,恢复对乌克兰的冬季供应,也让欧洲国家吃了一颗“定心丸”。
最后,普京有意为西方留出妥协的空间。由于俄罗斯在不少国际热点问题上可以发挥特殊作用,如伊朗、叙利亚、阿富汗、打击极端组织等,加之欧盟实际上也无法承受与俄罗斯经济关系恶化带来的巨额损失,很难在近期再出台新的制裁措施,更多是做做“姿态”。因此,普京也有把这场地缘政治“游戏”进行下去的筹码和自信。无论是要求法国履行先前确定的购置军舰合同,还是与欧洲国家领导人在G20峰会上直接会面,都能做到收放自如,没有反应过度。
可以预见,未来俄罗斯与乌克兰政治关系将不断疏离,但军事对抗不可能长期持续。波罗申科表示要与俄罗斯“作战”还有个前提,就是先要争取和平。显然,避免战火大范围重燃对乌克兰政府来说更为迫切。波罗申科在美国提出的“乌克兰需要武力来赢得和平”实际上并不现实,因为美国和北约能够提供的军事援助毕竟有限。在这种情况下,新冷战不会出现,但俄美关系将长期恶化。俄欧将努力维持传统的经济联系,但难以避免政治因素的干扰;同时,俄罗斯在乌克兰的战略目标也很难完全实现,乌克兰将在亲近西方的道路上越走越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