钠电池对比锂电池各有优劣,此前因为能量密度受限和技术突破较慢导致商业化进度慢于锂电池。2020年以来,伴随储能需求加速和锂电池成本提升、供应链安全问题日益严重,钠电池获政策、产业、资本重点加持,预计商业化渐行渐至,中期规模或达百亿。重点关注产业链各环节龙头。
▍缘起:锂电池之外的选择。
钠电池与锂电池的工作原理相同,作为嵌脱式二次电池,依靠钠离子在电池正负极之间的移动来充放电。钠电池的封装形态与制造工艺也与锂离子电池差异不大,均可分为圆柱、软包和方形硬壳三种形态,经过极片制造和电池装配装备完成。然而,与锂电池相比,钠电池有更好的倍率性能,适应温域更宽,供应链安全性更高,不足在于能量密度低于锂电池,且产业链商业化尚在初期。
▍空间:商业化渐行渐至,中期规模或达百亿级别。
钠电池与锂电池几乎同时起步,但由于能量密度限制及负极材料研发瓶颈,商业化进度慢于锂电池。2020年以来,伴随储能需求高企 + 锂电成本大幅提升 + 供应链安全问题日益严重,钠电池获得政策、产业、资本重点支持。考虑钠电池性能参数,预计后续在储能、二轮车、低速电动车上渗透率有望逐渐提升。目前,包括宁德时代、中科海钠在内多家公司已经提出2022-2023年实现中试、产能落地的目标,预计2023年开始产业商业化渐行渐至,预计到2025年国内市场或达百亿元级别。
▍格局:产业初期,格局未定。
钠电池因其结构与锂电池相似,其产业链也大体相同。主要差异在于:1)正极材料采用钠离子,并衍生出三种不同技术路线;2)负极材料以碳类为主,如硬碳、软碳等;3)集流体可以更多采用铝箔;4)电解液采用钠盐。以目前钠电池材料成本测算,理论上钠电池长期成本能做到0.3元/Wh左右,具备一定性价比。目前,钠电池尚且处于产业化初期,各环节参与公司除原有锂电池对应公司外,也有一些单纯做钠电池业务的新参与者,尤其在一级市场项目居多,短期来看虽然部分公司钠电池参数领先,但整体格局确定尚早。
▍重点案例:宁德时代与中科海钠齐发力。
目前全球从事钠电池的公司数量快速增加,其中宁德时代与中科海钠的产品商业化进程有望领先。
宁德时代:2021年7月29日宁德时代发布的第一代钠离子电池能量密度已经达到160Wh,公司预期下一代钠离子电池能量密度将超过200Wh/kg,并计划于2023年形成基本产业链,其创新开发的锂-钠混搭电池包开拓了钠电池应用空间;
中科海钠:是国内第一家专业从事钠电池研发企业,得益于雄厚的专利技术积累率先实现量产,2021年6月其与华阳股份合作开发的1MVh钠离子电池储能系统已经正式投入运行。
▍风险因素:
全球储能需求低于预期;其他储能技术进展超预期;锂电池成本下降超预期;钠电池技术进步和产业化低于预期。
▍投资策略:
在储能需求快速增长,以及锂电池成本上升和供应链安全问题日益严重的背景下,钠电池日益受到政策、产业、资本关注,商业化渐行渐至。
文章来源:中信证券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