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在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情况下,钢铁行业产量持续增长,钢材价格先扬后抑,钢厂和社会库存高位运行,企业盈利状况逐月下滑,市场供需陷入失衡状态,钢铁行业仍未走出低谷。
一、钢铁工业运行情况
(一)产量创历史最高水平。1-6月,全国累计生产粗钢3.9亿吨,同比增长7.4%,增速较去年同期提高5.6个百分点。前6个月,粗钢日均产量215.4万吨,相当于年产粗钢7.86亿吨水平。其中,2月份达到历史最高的220.8万吨,3-6月份虽有回落,但仍保持在210万吨以上较高水平。分省区看,1-6月,河北、江苏两省粗钢产量同比分别增长6.8%和13.2%,两省合计新增产量占全国2694万吨增量的42.4%,另有山西、辽宁、河南和云南等省增产也在100万吨以上。分企业类型看,1-6月,重点大中型钢铁企业粗钢产量同比增长5.5%,低于全国平均增幅2个百分点,但仍有60%的增产来自重点大中型钢铁企业。
(二)钢材价格低位运行。1-6月,国内钢材市场整体表现低迷。随着粗钢产能大幅释放,市场供需陷入失衡状态,钢材价格步入下降通道,目前已弱势下跌4个多月。截止7月26日,钢材价格指数降到100.48点,低于年初6.6点。钢铁工业协会重点统计的八个钢材品种价格比年初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平均跌幅5.7%。分品种来看,占我国钢材产量比重较大的建筑用线材、螺纹钢价格跌幅分别达4.9%和6.7%,中厚板和热轧卷板价格跌幅分别达5.7%和9.7%。
(三)钢材出口增长较快。国内钢材市场供需失衡刺激企业出口。1-6月,我国累计出口钢材3069万吨,同比增长12.6%;进口钢材683万吨,下降1.8%,进口钢坯和钢锭32万吨,增长50%。将坯材折合粗钢,累计净出口2506万吨,同比增长17.3%,占我国粗钢产量的6.4%。从出口价格看,1-6月出口棒线材均价624.3美元/吨,同比下降18%;板材835.2美元/吨,同比下降2.8%。
(四)钢厂及社会库存高位运行。市场供需矛盾向流通领域蔓延,国内钢材库存延续上年末增长态势。3月15日达到历史最高的2252万吨,比上年最高点增加351万吨,其中建筑钢材库存1432万吨,占库存总量的63.6%。之后,随着季节性消费增加,库存逐渐回落,7月26日降至1540万吨。市场供大于求也推高钢厂库存,3月中旬重点企业钢材库存创历史记录,达到1451万吨,同比增长29.7%,6月下旬降至1268万吨,仍比年初增长29.9%,比去年同期增长11.4%。
(五)钢厂盈利水平逐月下滑。上半年,冶金行业实现利润736.9亿元,同比增长13.7%,其中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实现利润454.4亿元,同比增长22.7%。1-5月份重点大中型钢铁企业的盈利状况远不如行业总体水平,并呈逐月下降态势,尽管实现利润增长34%,但也仅有28亿元,销售利润率为0.19%。5月当月,86家重点大中型钢铁企业仅实现利润1.5亿元,连续5个月环比下滑,其中34家亏损,亏损面高达40%。
(六)钢铁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增幅明显回落。1-6月,钢铁行业固定资产投资3035亿元,同比增长4.3%,其中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投资2356亿元,同比增长3.3%,比去年同期回落6.1个百分点;黑色金属矿采选投资679亿元,同比增长7.8%,增速大幅回落15个百分点。
二、钢铁工业运行新情况和新特点
(一)全国钢铁产能仍在持续扩大
1-5月,河北、山东、江苏、辽宁、山西等钢铁产能排名前5位省份的钢铁投资占全国比重为48%。除山西外,其他四省的投资仍保持较大规模,其中山东增幅57%。据Mysteel网站调查显示,今年一季度全国共有31座高炉在建或建成投产,总容积4.03万立方米,设计产能3800万吨。
(二)行业负债率高企,资金链断裂的风险度上升
1-5月,大中型钢铁企业资产总额4.3万亿元,同比增长4.3%;负债总额3万亿元,同比增长6.5%;资产负债率69.4%,提高1.4个百分点。融资难、融资成本高是近年来钢铁企业普遍遇到的问题。2013年6月19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确定严禁对产能严重过剩行业违规建设项目提供新增授信。当前,银行现金流量不足,信贷规模收紧,钢铁企业获得银行贷款的难度进一步加大,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等直接融资成本大幅上升。各地钢企普遍反映,资金链绷得较紧,个别企业已出现因资金链断裂而停产的情况。
(三)钢铁企业环保压力进一步加大
钢铁行业是大气污染治理的重点行业之一。钢铁工业污染物排放新标准大幅收紧了颗粒物和二氧化硫等排放限值,并对环境敏感地区规定了更为严格的水和大气污染物特别排放限值。目前,相当一部分钢铁企业不能满足环保新标准要求,企业尚需加大环保投入,生产经营成本进一步上升。部分城市钢厂也面临日益紧迫的环保搬迁压力。
(四)钢材市场供需矛盾加剧,企业无意减产
目前,钢铁行业市场供需失衡。一方面钢材价格持续下跌,企业生产经营艰难,甚至亏损,另一方面产能快速释放,企业减产意愿不足。究其原因,企业主要担心市场份额流失,防止银行停贷风险,迫于地方保增长压力,企业权衡边际效益等因素。从全行业看,几乎没有主动减产的企业,产能的不断攀升造成钢材市场持续低迷。
(五)铁矿石价格降幅远低于钢材价格降幅
7月19日,进口铁矿石价格指数为447.09点,比年初微降2.8%,折合吨钢铁矿石成本仅下降66元人民币,而各钢材品种平均每吨下降237元,其中螺纹钢下降255元、热轧卷板下降403元、冷轧薄板下降202元。进口矿石价格降幅远低于同期钢材价格降幅,企业生产成本仍处高位,经营效益仍难好转。
三、钢铁行业下半年走势预判
国内宏观经济增速放缓,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回落。近期银行“钱荒”引发金融市场震荡,资金紧张对房地产投资以及基础设施建设产生的影响将会持续较长一段时间,再加上7、8月份为传统需求淡季,短期内钢铁行业需求状况难以得到有效改善。同时,国内钢铁产能持续释放,在钢铁企业尚有边际利润的情况下,企业减产动力不足,粗钢日产量难以回到200万吨以下,钢厂库存仍将处于较高水平,加剧了产能过剩矛盾。在高产量、低需求的双重因素叠加下,钢材价格仍将低位运行,企业盈利能力、行业生产经营状况难以明显改善。
棉花产业的现状让人既有欣喜,也有担忧。欣喜的是,近几年尽管棉纺织行业正经历着最为跌宕起伏的市场行情,竞争压力加大,但棉花质量逐步提高,棉纺织企业效益总体上保持增长。
担忧的是,源头上棉农效益增长缓慢、种棉意愿不强,棉纺织企业面临市场和政策的双重考验,众多中小企业举步维艰。
调控市场应灵活
2011年,为了稳定价格剧烈波动的棉花市场,国家多部门联合出台了棉花临时收储预案。当年的收储价格为皮棉每吨19800元,2012年调整为20400元,2013年维持这一价格。但国际棉价2011年后急速下行,高峰时比国内收储价每吨低6000元,目前还低3000元至4000元。由于收储价格固定,从种植源头到加工纺织企业不用担忧价格起伏,但也遇到了不同烦恼。
在湖南南县棉花主产地华阁镇,棉农陈和林说,现在卖棉花倒是方便,但籽棉每斤只能卖3.8元至4元,国家棉花收储是以皮棉定价,对应的籽棉价是多少,棉农没有说话权。
安乡县大湖口镇树安棉花收购部总经理熊树安也揪心。他告诉记者,他这个总经理就是一棉贩子,把籽棉收上来再皮辊轧花。皮辊轧花属于要淘汰的工艺,因此他的皮棉只能卖给中小纺织厂。
大型企业湖南恒生棉业有限公司也烦恼。恒生公司是400型企业,国家发改委要求每条400型生产线最低加工皮棉5000吨,但2012年这家企业仅加工2000吨,原因是收不到棉花。原来,安乡县有9家400型加工企业,加上30多家200型企业和皮辊企业,大大超出安乡全年折合皮棉4万吨的产量。
中国棉花协会副会长高芳认为,棉花临时收储起到了保护棉农、稳定棉花种植、促进产业健康发展的作用,但临时措施长期化,只有中储棉一家收、一家卖,市场效应就打了折扣,还要在针对性、灵活性上多下功夫。
从源头来看,临时收储价格公布的是皮棉价,对应的籽棉价格本来很清楚,但中间要算上加工企业每吨1000元加工费,这就给了收购商还价、压价的空间。棉农陈和林说,不管收储价还是托底价,要是直接以籽棉定价就好了。
对纺织企业来说,由于国际市场持续疲软,国内劳动力成本上涨、人民币升值,加上棉花进口配额等因素,许多纺织企业这几年过上了“寒冬”。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产业部副主任许淮滨认为,稳定市场的临时政策,要不断依据市场变化体现灵活性才能发挥应有作用。
种植面积要稳定
稳定棉产业,首在种植面积。2007年,我国棉花种植达到历史新高的8889万亩、762万吨,此后逐年递减,2013年跌至7000万亩以下。如果以保障国内需求为底线,种植面积应该在8000万亩上下、皮棉产量700万吨左右。“如何稳定面积,简单地说,在源头就是农民愿意种棉花。”种植业司经作处处长王戈说。
“现在种棉花还是靠天气,技术制约、投劳多和基础设施薄弱是种植环节的‘软肋’。如果耕作方式不改变,别说稳定面积,谁来种棉花都成问题。”湖南安乡县农业局副局长毛勇说,安乡是产棉大县,2010年棉田达到45万亩,但现在增长乏力,原因之一是种棉太“锁人”,一亩田要投25个工,比种稻费工多了。为此,安乡县这些年主要探索了增产减劳技术,比如改油菜育苗移栽为油菜直播以促进棉花早播,改多次偏施氮肥为配方缓释肥等。
在种棉大县湖南华容,推进技术进步的一个重要抓手是农民棉花专业合作社。华容县团洲乡是“万亩产棉乡”,棉农李立新说,去年他的20亩棉田平均单产600多斤,比一般棉农高,这多亏了银华润农棉花专业合作社。银华润农棉花合作社在产前统一供种供肥,产中作技术培训,产后订单收购。李立新说,棉花称为“药罐子”,以前一生虫就打药,现在合作社统一防治,既省工,效果还好。湖南省农业厅高级农艺师吴若云说,解决棉花种植环节的根本问题在于集约化、规模化和机械化,“这几年湖南棉花种植面积不降反升,与合作组织的作用分不开”。
稳定种植面积关键还是效益。安乡县安全乡种棉大户易先亮说,只要价格好,就一直种棉,这是棉农的普遍想法。农业部种植业司负责人认为,目前稳定种植面积的主要困难,一是棉花比较效益下降,近年棉麦比价一直低于1:8的正常水平;二是用工成本走高,一个工由过去的20元、30元上涨到目前的80元至150元;三是棉花政策扶持力度减弱,棉花自2007年开始才有每亩15元良种补贴。
对此,中国棉花协会副会长高芳认为,棉花是耐旱作物,轻度盐碱地可直接种植,不与粮食争土地,保持基本种植面积只要政策措施多管齐下并不难。比如,政策上一方面要加大棉花良种补贴,可以像粮食一样出台最低收购保护价;另一方面要对棉花大县实行奖励,提高地方抓棉花的积极性,还可以考虑棉花直补等。
扶持政策需全面
促进产业升级是棉花产业面临的现实挑战。中国棉花协会副会长高芳说,棉花临时收储预案对棉包的包装规格、棉花质量、安全管理都制定了规范,推动了国内棉花质量提升,提高了国际竞争地位。但是,原来的收储标准并没有与国际标准全面接轨,这种推动作用也打了折扣。比如,摘棉本来应做到分采、分择、分晒、分交“四分”,但因为优质的棉花没有相应的好价钱,所以摘棉的时候就把好棉劣棉全混在一起了。
《2013年度棉花临时收储预案》规定,收储皮棉将采用“颜色级实物标准”,与国际标准全面接轨。中国纤维检验局局长陆阳表示,这有利于涉棉行业提高效益,推动棉花产业升级和技术进步,将对5000多家有资质的棉花加工企业、1000多家流通企业和10000多家纺织企业产生直接影响。
湖南省高级农艺师吴若云说,新标准将从源头促进品种优化。现在一个县就有几十甚至上百个品种,有的棉农一户就种几个品种,混杂在一起质量肯定受影响。在加工环节,新标准对轧工质量分为好、中、差三档,对加工人员的要求明显提高。目前,棉区一些企业已计划趁早对设备进行检修,更换机器重要零部件,以提高皮棉轧工质量。
产业升级迫在眉睫。在种植源头,稳定面积的难度大,专业合作组织的能力有限;在收购纺织环节,许多企业正在勉力“爬坡”。一些企业反映,除了要面对国外低棉价、低劳动力成本挤压,还要承受融资难度和融资成本加大,以及高电价和高征低扣税收的影响。
如何解决这些难题,湖南农业厅经作处处长胡耀龙说,解决棉花产业问题首先需要对产业有明确定位,同时明确国内棉花需求是靠国外资源还是国内自给。解决了这两个问题,政策着力点就清晰了。从产业提升来看,棉花临时收储的作用很明显,但当市场价格出现巨大反差对企业造成非市场因素的挤压,就要及时调整、改善。企业就怕不公平竞争,比如这两年内外棉价反差巨大,有的纺织企业能拿到进口棉花配额,有的企业拿不到,拿不到配额的企业从起点上就输了。所以,产业政策要更全面,对应措施要到位,给企业提供一个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任何企业都可以做大做强。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