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信外企热盼政府关注
日前,工信部发布《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外商投资经营增值电信业务试点管理办法》,不仅新增开放了四项业务并提高开放业务的外资最高持股比例,还将审批权限由工信部下放到上海市通信管理局,把审批期限大幅缩短至两个月。
“审批松绑对新进入者的诱惑应该很大,对于我们这样已经拿到资质的公司来说,还在观察。”太平洋电信(深圳)有限公司销售经理陈振辉说,整体来看,本次对外资进入电信增值业务放行主要在于审批,后续的发展环境、政策服务等都还没有出台。
据了解,作为全球增长最快的通讯市场,中国电信市场始终深受外资企业觊觎,随着中国电信市场对外开放的加快,无疑吸引了外资企业的高度关注。
外资经营增值电信门槛降低
陈振辉认为,中国庞大的人口基数决定了广阔的电信市场,多年以来,尽管政策比较严格,境外电信运营商都在关注这个市场,纷纷在中国设立合资公司、办事处,也有不少民营电信公司积极与外资合作。
《中国企业报》记者在工信部查到的一份文件显示,截止到2008年年底,进入中国市场的合资电信企业共有28家。其中12家的外资都是来自香港,太平洋电信即是其中之一,另外一大部分则是来自韩国、日本、美国、法国等全球范围内电信企业。
截至2011年5月31日,在我国经营电信增值业务的企业共有2063家,其中外资投资企业23家,占经营总体的1.11%。
根据工信部的上述《办法》,不仅新增开放了呼叫中心业务、国内多方通信服务业务等四项业务,而且除了因特网虚拟专用网业务,其它五大业务中外资股比例都可以超过50%,审批权下放、审批时间缩短等,更将直接降低外资经营增值电信业务的门槛。
企业级市场大
虽然普遍认为电信增值业务将成为中国电信业的新引擎,但一个不容忽略的事实是,这项业务近年来一直发展缓慢。有观点认为,工信部和上海自贸区此举有引入外资盘活市场的用意,也大有甩包袱的嫌疑,究竟能够引起外资多大的兴趣值得商榷。
在陈振辉看来,在个人业务市场,电信增值业务正在遭受以腾讯为代表的OTT公司的激烈竞争,电信公司想要与这些动辄几亿用户的互联网公司竞争,胜算不大,只能从企业级市场进行深耕。“企业级牵涉到技术和硬件,互联网公司单靠模式创新做不来,这将是电信企业大展身手的地方。”陈振辉称。
据悉,太平洋电信主营业务包括企业的互联网接入业务、专线接入业务、IDC数据中心业务在内的电信增值服务,这几年基本呈30%—50%的年增长幅度,已经从珠江三角洲扩展到长江三角洲及北方诸多省会城市。
期待与中国政府沟通
实际上,后期的市场发展环境存在缺陷正是外资经营增值电信业务面临的主要问题。
陈振辉表示,目前外资电信企业在市场发展得很好,主要感觉政府不太重视,相比三大国有运营商,缺少直接与政府部门沟通的机会,很多诉求难以得到传递和解决。
“像与微信的争端,三大运营商的利益受到影响了,可以直接向工信部打报告,工信部的反馈也很快,及时去协调双方的关系。这在外资电信圈里是难以想象的,有什么问题根本找不到人去解决,只能靠自己。”陈振辉说。
记者注意到,《办法》除了在审批方面松绑之外,还专门就“保障制度”单独做出了阐述,提出尽快出台相关细则,培育和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促进电信市场持续健康发展;同时搭建服务交流平台,积极为外资企业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
对此,上海市电信管理局相关人士声称,为推进试验区进一步开放增值电信业务的工作,工信部已经联合上海市建立部市协调工作机制,推动相关工作的落实,具体的鼓励政策还在进一步讨论当中,出台尚无时间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