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核网8月14日消息:通州新城过去一直被称作“睡城”,不过随着通州新城最近几年的大跨步发展,“睡城”已经苏醒并迸发出源源不断的活力。历数通州新城近年来的变化可以发现,2009年国家生态示范区创建工作顺利通过验收,2010年运河板块规划提上日程,2011年国家时尚创意中心落户,到2013年国际化新城建设步入正轨, 通州新城作为“北京副中心”已经代替“北京发展新磁极、首都功能新载体”,正在人们的眼中逐渐完善起来。
然而由于近年来区域住宅发展过于迅速,造成产业地产、商业地产相对滞后,使得住宅遇到“有价无市”的局面。而高端城市综合体项目的打造,并将成为规划主流。
世界级城市全面升级 找出问题寻求出路
北京的城镇化发展存在一定程度上的不均衡,呈现“北重南轻”的特点,而这种不均衡在通州表现的尤为明显。多年以来,北京的重点投资如教育资源、商业配套等大多集中在城北,其现代化程度非常强,但是城市南部区域发展较慢。
目前来说,通州新城的城市住宅和商业服务业发展不均衡、不协调,导致出现交通配套、商业配套等不足的现象。倘若对如何发展城镇化及其长期性、复杂性认识不足,对推进路径不够明确,就极可能导致新城建设中短期行为过重,在工业外移、人口外迁、交通外延等方面考虑不周。缺少全面的规划、精细的设计,难以充分发挥都市圈的作用,充分缓解城市中心的交通、就业、环境、生活等压力。
而只有将卫星城建成美丽、宜居、舒适、具有国际水平的新型小城镇,才能称之为“新城”。对于北京来说,应按照国际大都市的标准来提高新城的规划水平、建设水平和管理水平,使其交通购物方便、环境舒适、绿色环保。
地铁已经开工建设 大企业将有大动作
2010年,北京市把通州新城在全市发展战略中的定位由“卫星城”、“重点新城”,提升为“现代化国际新城”。通州现代化国际新城建设已经纳入北京建设世界城市的战略部署,成为北京打造世界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
2012年底,随着地铁6号线的开通、万达进驻通州等几个大事件的发生,通州成为北京炙手可热居住区域的趋势已近在眼前。2013年可谓是一个分水岭,“北京副中心”诸多居住价值,今年将一一明确呈现。核心区基础设施建设去年开工13项,今年计划开工27项。
按照规划,2020年通州新城人口规模将达90万人。按照我国大中小城市分类标准,相当于一个大城市体量。而未来通州新城核心区产业发展的重点是现代服务业和文化创意产业,将重点打造运河北京文化商务中心区。
“根据市委、市政府对通州新城建设提出的更高要求,运河核心区将承载通州新城发展的主要职能,是通州建设成为现代化国际新城的重点区域。”北京市规划委副总规划师王飞说,运河核心区在功能上将充分承接中心城的行政、商务、商贸、文化创意等功能,与CBD东扩相呼应,打造更高端的商务环境,形成面向环渤海、面向东北亚的“首都门户”。
在2013年举办的《北京通州新城区域发展论坛》会议中,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区域室副主任、博士、副研究人员石碧华表示:“通州新城的区域位置是非常好的,北京把通州定位成北京未来的副中心,是将通州新城作为和环渤海合作的桥头堡,会在未来发挥很重要的节点作用。”
厚积薄发的硬实力 500强企业引领发展
“城市综合体”就是将城市中的商业、办公、居住、旅店、展览、餐饮、会议、文娱和交通等城市生活空间的三项以上进行组合,并在各部分间建立一种相互依存、相互助益的能动关系,从而形成一个多功能、高效率的综合体。中国正在推进城镇化,如果产业与城市被分割,区域就实现不了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这就使得城市综合体顺应了城镇化发展的进程,有助于实现产城一体化。
2011年由葛洲坝集团与绿城联手打造的通州首个城市综合体“京杭广场”面市。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万达、珠江、金融街、富华等房企的城市综合体项目也都加速布局通州。就通州区域而言,城市综合体能够很好解决区域住宅发展过于迅速而造成的产业地产、商业地产相对滞后。
首都经贸大学土地资源与房地产管理系主任赵秀池曾表示,产城一体化带来居业结合的业态组合,包括住宅、办公、商业等在内的多业态搭配,有助于实现新城内部的自循环。
华业打造通州新地标 城市运营商华丽升级
各路商业资源争先进入即将形成的“朝阳-通州大CBD”区域,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进一步加快了通州核心区建设成为北京行政、商业、经济、文化新中心的速度。在通州区域深耕多年的华业地产,凭借其“新北京中心”项目,加入了城市综合体的“建设兵团”。按照项目规划,“华业·新北京中心”处于通州运河核心区,主塔预计建成高度近300米、规划面积达80万平米,涵盖了写字楼、大型商业、休闲娱乐、公共服务、商务公寓等多业态。
华业地产以其严谨负责的企业性格,近年来公司主要以做住宅开发为主,随着市场形势的改变,华业将通过“新北京中心”建设和运作,逐步向“城市运营商”转变。
作为通州新城2013年的重点项目,“华业·新北京中心”即将面市,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