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成立的两江新区是继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之后,国务院批准的中国第三个、内陆第一个国家级开发开放新区。全国人大代表、两江新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汤宗伟在接受专访时表示,总理报告强调深入实施区域性发展的战略,作为内陆开放的先行军,两江新区将成为引领成渝城市群区域经济发展的龙头。
2012年两江新区固定资产投资超1200,仅用两年时间就达到了浦东奋斗20年和滨海奋斗10年的达到的年投资水平,未来8-10年,将迎来两江新区强劲高增长的发展金期。
开放创新龙抬头
没人料到作为西部大开发的重要突破口和发展新引擎的两江新区,开放优势会在两年间赫然惊现龙抬头,直追滨海、浦东。
随着世界经济转型,总体格局变为投资过剩、产能过剩、缺乏市场,发展动力从出口导向开始转向内需动力。新的机遇是全球高新技术和高投资大规模产业转移开始占领市场。汤宗伟分析,浦东新区发展得力于重大外资项目带动,滨海新区发展得力于国家重大工业项目带动,而两江新区要结合实际,走出一条国有、民营、外资多点开花、异彩纷呈、独具特色的发展路子。
垂直整合,占领设计研发和结算两个高端,提升外资利用水平,吸引龙头型、核心型大型跨国企业,独到的理念让汽车、电子信息、通用航空、生物医药、高端装备5大产业集群重大支撑性项目快速形成。
在对外开放的模式上,两江新区改变了浦东和滨海发展两头在外的传统加工贸易模式,转而吸引一头在内,一头在外以及两头在内的加工贸易模式。
更吸引投资者的是,两江新区打造的内陆唯一的保税港区、水陆空多功能平台,辐射和服务于西安、贵州、云南的进出口保税和物流,同时吸引长江经济带和对欧贸易。
成渝两个区域固定资产投资达2万亿,汤宗伟认为,大市场的吸引力不言而喻,两江新区能担当龙头重责,龙头高高昂起,带动龙身、龙尾跃得更高。
产城融合飞龙秘籍
当提问及两江新区为何能两年时间吸引近60家世界500强落地时,汤宗伟聊起了独家秘籍。
和其它新区不同的是,两江新区有足够大的空间能够让配套企业与龙头企业一起进来,享受同等政策,这是在生产配套上两江能提供的服务,汤宗伟坦言,在生活配套服务方面,新区的公租房能解决30万产业工人住房问题,大大减轻企业落地压力。汤宗伟说,京东方投资328亿落户时,上万名员工的住宿全部解决。
两江新区按产城融合的思路,龙兴、鱼复、水土三大工业园区都是创新园、产业园、家园、物流园、生态园的『5园合一』,产成融合的模式为产业落地提供了优质承载体。
去年底,两江新区成为全国现代服务业综合试点,开启了两江发展现代金融服务业、现代商贸物流业、现代信息服务业、应用型研发设计服务业的序幕。
热邀港龙共舞国际
提及金融中心建设时,汤宗伟强调与香港在金融业和服务业的合作,将是两江新区的工作重点。
离岸金融结算、人民币跨境结算以及香港的资本市场,将是两江新区希望合作的平台,汤宗伟认为,香港的人才与国际接轨,他们熟悉国际准则,有丰富的职业经验,有国际视野,能推动两江新区的开放度。
链接:国家级开发开放新区
上海浦东新区
浦东新区是上海的一个副省级市辖区,范围包括黄浦江以东到长江口之间巨大的三角形区域,南面与奉贤、闵行接壤,西面与徐汇、黄浦、虹口、杨浦、宝山6区隔黄浦江相望,北与崇明隔长江相望。在1980年代,“宁要浦西一张床,不要浦东一间房”是当时的共识,黄浦江把上海分成了两个世界:浦西就是上海,浦东只是从外滩遥遥远眺的一片农田菜地。1990年后中国政府进入“开发浦东”的实质阶段,浦东成为上海经济的引擎,亦被誉为中国三个增长极之一,地区面貌日新月异。2009年因南汇并入浦东新区,郊区面积急剧扩大,大浦东城市化之路依旧漫长。
天津滨海新区
滨海新区,是中国天津市下辖的副省级区、国家级新区和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位于天津东部沿海地区,环渤海经济圈的中心地带,总面积2270平方公里,人口248万人,是中国北方对外开放的门户、高水平的现代制造业和研发转化基地、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物流中心、宜居生态型新城区,被誉为“中国经济的第三增长极”。滨海新区在2005年开始被写入“十一五”规划并纳入国家发展战略,成为国家重点支持开发开放的国家级新区。2010年,滨海新区生产总值达到5030.11亿元,超过浦东新区,增速为25.1%。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