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长寿养生概念受到社会大众的热衷推崇,长寿食品已成为不少“中国长寿之乡”重点打造的新兴产业,但据了解到,由于缺乏准入和相关标准,眼下长寿食品市场乱贴标签、鱼龙混杂,更让普通消费者雾里看花、真假难辨。
到目前为止,广西已有14个县(市)被中国老年学学会授予“中国长寿之乡”称号,数量之多在我国高居首位,不少“长寿之乡”均在发展长寿食品产业方面雄心勃勃。
法国焦糖布丁,西冷配茨菜……这是记者近日在某地美食展示品评活动中看到的“长寿美食”。在不少人眼里,似乎只要是“中国长寿之乡”出产的食材或生产的食品,样样都是“长寿食品”。从绿色蔬菜到猪牛羊肉,从常见食材到加工食品,一时间你有我有全都有,“长寿食品”遍地开花。
业内人士称,由于人们对长寿饮食文化关注度很高,食品餐饮行业纷纷搭上“长寿”顺风车进行推销。当前长寿食品市场比较混乱,产品鱼目混珠,滥用“长寿”名义的现象较为突出,特别是产自长寿之乡的火麻、山茶油、五谷杂粮等食材虽然已经得到市场认可,但实际供应量比较紧缺,如今以次充好、以假乱真现象时有发生,实际上损害了“长寿之乡”的品牌形象,也造成一定的食品安全隐患。
在著名的“中国长寿之乡”巴马瑶族自治县,当地政府在发展长寿食品产业的同时已启动品牌保护工作。巴马已发现10多家企业的产品盗用巴马寿乡的牌子,而实际上产品根本没在巴马生产。今年10月巴马工商部门还立案查处了2起涉嫌对长寿食品功效、疗效进行虚假宣传的违法案件。
多位美食烹饪专家说,目前所谓“长寿食品”实际并无明确标准,大多只是借用“长寿之乡”名义制造的一种题材噱头。
南宁餐饮行业协会副会长梁海宁表示,很多研究都证实,长寿现象与人的饮食习惯存在关联性,但如果说吃了某种食品就一定会长寿,目前还没有这方面的科学依据,因为形成长寿现象的因素是综合、多方面的。
“即便是同样的食材,可能适合百岁老人体质状况,但对年轻人来说未必适合;同样上好的食材,烹饪加工方法不同,最终效果也不相同。个人认为,长寿食品首先必须是安全无害、有益健康。”梁海宁说。
“现在凡是沾点边的产品都自称‘长寿食品’。”广西烹饪餐饮行业协会副会长高明坤说,“实际上‘长寿食品’的概念不仅仅包括食材产品,还包括烹饪方法、食用习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