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北、钦、防3港的位置比较接近,建港条件也极为相似,再加上近年来对3个港口的建设,缺乏区域分工协调的指导,导致对北、钦、防3个港口城市的定位,出现了雷同的情况,从而导致基础设施的重复建设、产业功能的相互重叠等不利后果。
(一)经济发展总量偏低
第一,经济规模小。尽管近几年来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北、钦、防3市的经济发展速度较快,但由于其工业基础和经济规模都比较低,2010年3市的GDP总量为1225.13亿元,仅占2010年广西地区生产总值的10.46%。第二,工业化水平低。工业化率较低,2010年北钦防分别为41.83%、40.76%和51.57%。第三,城市化水平低。笔者所指的城市化率是城市人口与全部人口的比值,2010年北、钦、防3市城市化率分别为35.86%、10.14%和22.29%(根据2011年广西统计年鉴计算)。第四,劳动产出率水平低。北、钦、防3市一二三产业的劳动力所占比例分别为:61.1︰14.1︰24.8、51.87︰23.45︰24.68、59︰17.7︰23.3,3市第一产业劳动力的占比均超过50%。第五,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资源利用率也比较低。北钦防3市的各种资源禀赋也未得到有效的开发和合理的利用。
(二)三次产业结构内部不合理
2010年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北、钦、防3市的三次产业结构,比例分别为21.7︰41.8︰36.5、26.2︰40.8︰33和15.0︰51.6︰33.4。从北、钦、防3市的三次产业占比来看,第二产业所占的比例最高,但是北、钦、防3市的第二产业主要依靠投资拉动,临海产业集群没有产生明显产生经济效益。北、钦、防3市的第三产业,虽然在三次产业结构中也占有较高的比例,但第三产业的内部构成以劳动服务等低级形式为主,金融保险、信息产业等所占比例比较低,不适应现代临港产业集群的发展要求。
(三)经济区内部港口重复建设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北、钦、防3港的位置比较接近,建港条件也极为相似,再加上近年来对3个港口的建设,缺乏区域分工协调的指导,导致对北、钦、防3个港口城市的定位,出现了雷同的情况,从而导致基础设施的重复建设、产业功能的相互重叠等不利后果。针对这种情况,政府必须进行规划和引导,加强3个港口城市功能与定位上的整合与协调,避免3市港口资源的无效配置与过度竞争。
(四)临港高科技人才短缺
随着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临港产业集群的快速发展,临港产业相关的人才需求将进一步水涨船高,但目前临港区的人才布局不合理,人才出现结构性短缺,制约广西北部湾临港区人才队伍的建设进程。另外,北、钦、防3市的人才载体相对短缺,高水平大学较少、质量不高,适应当地临港产业发展的研发机构基本空缺,这些都制约着临港产业人才的引进[5]。最后,由于北、钦、防3市政府的宏观调控力度还不够大,人才管理机制还不够健全,政策服务功能也不太到位,进而制约了人才智力资源向临港区的大量集聚和资源共享。
(五)产品附加值和科技含量低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临港产业集群,在很大程度上,是依托当地丰富的临港资源,以及相对优惠的国家政策,逐渐发展起来的。这些企业大多属于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企业,产业链一般都比较短,经济总量的基数较小,基本位于中低档的生产、加工和制造环节。因此,这些企业生产和加工的产品,产品档次、产品附加价值和科技含量都比较低,整个临港产业的核心竞争力不强。再加上大部分临港产业过去未曾注重能耗和排放指标,现在加快发展又受到节能减排压力的影响,所有很难引进大的工业项目。
(六)高效的公共服务机构缺失
临港产业集群的快速发展,离不开政府机构、研究机构、金融机构和中介机构等公共服务机构的大力支持。政府机构为集群内部知识与信息的传递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提高各地企业间合作的效率。研究机构不断地为集群内企业提供新的知识和技术,并可以对企业的员工进行教育和培训。金融机构为集群内新企业的健康成长提供金融支持。中介机构是促进集群内产学研结合的一个纽带,并在扶持中小企业发展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然而,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临港产业集群发展,缺少这种高效的公共服务机构,导致临港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薄弱、合作意识不强、融资渠道单一,因而发展缓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