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涉200多家粤企,分析称单个城市试点难以形成规模
随着2013年度履约期的临近,除了已经开闸的深圳,首批碳交易试点城市也纷纷启动交易的时间表。近日,上海发改委发布消息称,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已于上月发出交易和资金账户开户通知,上海发改委将于近期开展碳排放配额登记账户的申请办理工作。而昨日广州交易所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广州碳排放权交易所董事长李正希也向南都记者透露,广东的方案已经基本就绪,广东预计将在年底启动。有知情人士向南都记者透露,目前广东圈定四大试点行业,将涉及200多家企业。不过,对于中国碳交易的道路,多位采访的学者均认为并不乐观。
广东试点或包括钢铁等四行业
近日,上海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公布消息,根据碳排放交易试点工作进度安排,上海市将于近期正式开展碳排放挂牌交易。
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副总经理宾晖接受南都记者采访时表示,2008年,根据国家发改委出的通知,在相关精神进行探索,在此之前,交易所都在进行机制设计的探索,目前力争在年内启动交易。整体交易量目前还没有既定目标。“目前各方面的进展比较顺利,也得到了企业方面的支持,整体上是按照既定目标在开展工作”,而对于企业的份额分配,宾晖表示,以免费分配为主。
而早在上海之前,深圳已经在今年6月份强项开闸对碳排放进行实质性交易,635家工业企业和200家大型公共建筑被纳入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成为国内首批碳排放受控企业。
昨日广州交易所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广州碳排放权交易所董事长李正希也向南都记者透露,广东的方案已经基本就绪,广东预计将在年底启动。有知情人士向南都记者透露表示,广东目前试点行业包括钢铁、水泥、电力以及石化四个行业,预计试点企业家数为200多个。
与上海的免费分配不同,对于额度分配,目前深圳采取从免费分配向拍卖额度过渡的方式,广东则可能要求企业有偿购买。
短期全国铺开可能性小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全国实际交易的是深圳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整体交易量不是很大,约为12万吨。
复旦大学城市环境管理研究中心主任戴星翼对南都记者分析认为,“上海的交易也不会很活跃,这跟大的经济背景有关系”。其解释说,无论是深圳还是上海,都已经转入后工业化的时期,高排放企业在未来的很长一段时期内,对碳指标的需求会弱化。“上海、深圳都在转型,从粗放向更精细化转变,然后从第二产业转向第三产业,经济发展对碳排放指标的需求本身较弱。从供求方面来看,交易价格和交易量微乎其微,不能对供给方提供有效的激励;从需求来看,当前经济增长下降,经济结构的调整对碳指标需求逐步弱化。”
其指出,而相对于深圳,上海在这方面并没有明显优势。原因就在于进入市场交易的都是一些高耗能、高排放的重点企业。其市场规模、市场层次,所面临的经济形势基本相同。
戴星翼提醒说,不能对碳排放市场抱过高的期望。未来,这个市场应该是有融资功能的,向碳金融方向转变,但目前来讲还看不到这个可能性。其表示,“这一块不上去,企业把通过各种方式积攒下来的碳指标挂牌放到市场上去卖,在现在的这种运行机制下,它不会很热。相对欧美的整体统一市场,国内将市场按照区域进行分隔后的市场太小。市场运行效率很难给予期望。”
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也表示,尽管试点已经开始,但是目前看来全国铺开的难度非常大。因为央企和地方政府在减排问题上的管辖问题、未来在全国推广碳排放权交易的前景和各个交易所定位,以及碳排放权交易定价和配额设置,是目前推动碳交易发展的关键和最大难题。他指出,以碳排放配额为例,一旦交易便涉及利益和成本,确定过程是政府和企业的博弈。此外,单个城市作为试点很难形成规模,这必将导致试点城市的交易规模和活跃程度均不强。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