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初级产品和工业制成品出口结构不断优化,具体数据见表1。2005—2011年,宁波工业制成品出口比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个百分点左右,其出口以工业制成品为主,并在一定程度上优于全国。
1、宁波外贸发展方式粗放,不可持续
宁波对外贸易发展方式粗放,在一定程度上等于输出资源、输入污染,出口增长越快,资源消耗就越多,环境压力就越大。宁波是经济大市,却是资源小市,缺煤少电无油,土地、能源等各种要素资源短缺,这使得宁波对外贸易发展面临着较强的资源约束。宁波通过数量扩张来促进外贸发展越来越受到市场和资源等诸多刚性因素的制约,长此以往,将难以为继。
2、宁波出口增速下降,外贸出口增长面临严峻的挑战
改革开放以来,宁波外贸从1988年出口总额1.48亿美元,增加到2007年的382.55亿美元。2008年,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宁波出口增速开始放缓,2009年宁波出口减少了76.75亿美元,同比下降16.57个百分点。2010年出口呈恢复性增长,出口同比增长133.16亿美元,同比上涨34.45%。2011年出口规模仍呈现增长态势,但出口增速下降明显,同比仅增长17.06%,出口增幅低于全国3个百分点,低于全省2.8个百分点(根据宁波市对外经济贸易合作局网站(http://www.nbfet.gov.cn)相关数据整理计算而得,下同)。后金融危机时代宁波出口增长在复杂的经济形势下,将面临日益严峻的挑战。
3、宁波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比重低,出口商品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
宁波初级产品和工业制成品出口结构不断优化,具体数据见表1。2005—2011年,宁波工业制成品出口比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个百分点左右,其出口以工业制成品为主,并在一定程度上优于全国。但在工业制成品内部,宁波机电产品在出口中所占比重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宁波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占出口比重同全国水平还有一段不小的差距。2011年,宁波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占出口额比重为8.10%,全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占出口额比重为28.91%,宁波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比重低于全国20个百分点。可见,宁波市出口商品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
表1 2001—2011年宁波市与全国出口商品结构(%)
年份 |
宁波初级产品 |
宁波工业制品 |
全国工业制品 |
宁波机电产品 |
全国机电产品 |
宁波高新技术产品 |
全国高新技术产品 |
2005 |
4.76 |
95.24 |
93.56 |
53.41 |
56.00 |
13.5 |
31.8 |
2006 |
3.94 |
96.06 |
94.54 |
54.14 |
56.70 |
15.37 |
29.0 |
2007 |
2.85 |
97.15 |
94.95 |
57.58 |
57.60 |
16.42 |
30.2 |
2008 |
3.04 |
96.96 |
94.5 |
58.32 |
57.5 |
13.59 |
29.1 |
2009 |
3.0 |
97.0 |
94.7 |
54.9 |
59.9 |
11.4 |
31.4 |
2010 |
2.05 |
97.95 |
94.82 |
56.5 |
59.16 |
10.7 |
32.91 |
2011 |
3.7 |
96.3 |
94.7 |
55.6 |
57.18 |
8.10 |
28.91 |
(注:资料来源:根据国家统计局和宁波市统计局数据计算整理。)
4、出口市场相对集中
宁波出口以欧盟、美国和日本市场为主,2011年,宁波对欧、美、日市场出口在宁波出口总额中的比重合计为52.2%。相比之下,非洲、大洋洲和拉美市场的份额非常小。2006—2011年,宁波前10位市场出口额占出口总额的比重保持在74%~78%之间。较高的市场集中度往往会加大市场风险,一旦这些传统市场经济政治状况发生波动,宁波的外贸势必受影响,也容易导致恶性竞争并因此引发贸易纠纷。
5、一般贸易占据绝对主导地位,加工贸易比重有待提高和升级
宁波出口以一般贸易为主,总体比重一直维持在70%以上。2005—2011年加工贸易的出口额一直稳步增加,但比重一直维持在20%以上,加工贸易出口额占外贸出口的比重远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虽然一般贸易对地方经济发展更为有利,但加工贸易则可以更加充分地利用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并可借助国际产业大转移的机遇加快本地的产业结构升级。
6、出口以民营企业为主体,企业竞争力不强
从出口主体的性质看,宁波出口以民营企业为主体。2010年,民营企业出口占宁波出口额的43.14%,居第一,外商投资企业出口占宁波出口额达到37.89%,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占的出口额为18.97%。但民营企业规模较小,大部分企业生产和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只能通过价格等简单手段开展竞争,许多企业对品牌、技术的投入不足,投入的研发经费比例远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创新能力不强,缺乏自己的营销网络和销售终端,产品增值环节和利润实现环节往往被国际跨国公司所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