菏泽市与周边地市产业同构现象严重。由于在发展环境、资源、发展条件等方面具有相似性,菏泽市与周边地区产业同构现象还比较严重。如发展煤电化工产业的地市就有商丘市、亳州市和宿州市等;发展纺织产业的就有宿州市、新乡市和开封市等;发展食品产业的就有漯河市、徐州市、开封市和濮阳市等。
1、优势分析
一是资源优势。菏泽市是鲁苏豫皖交界地区的资源大市,已探明煤炭、石油、天然气储量位居周边市前列,其中煤炭蕴藏面积3 900平方公里,预测地质储量达281.4亿吨,石油地质储量5 625万吨,天然气地质储量273.47亿立方米;粮食总产居第二位,棉花产量居第一位;这些资源条件为菏泽将资源优势向产业优势、经济优势转变提供了重要的基础条件。二是区位优势突出。菏泽地处鲁、苏、豫、皖四省交界区域,是山东省承东启西、引南联北的接力站和桥头堡;菏泽市交通发达,被定位为中国公路主枢纽城市,2010年万人拥有公路里程为24.18公里,基本形成了“米”型的高速公路网,口岸与青岛港直通。三是文化底蕴深厚。菏泽历史悠久,文化灿烂,这里曾是尧舜禹三位先贤的主要活动地区,伊尹、范蠡、吴起、孙膑、庄周等一大批圣贤均出生在这片神圣的土地上;在数千年文明发展过程中孕育出富有鲜明地方特色的远古文化、土固堆文化、黄河文化、民俗文化等,文化体系之庞大、文化类型之多样、文化内涵之丰富在周边8市中名列前茅。
2、劣势分析
一是经济基础比较薄弱。2010年菏泽市二、三产业占总产值的比重80.9%,在9市中排名第五,说明菏泽经济发展起步较晚,农业产值占有较大比重。2010年菏泽的GDP为1151.68元,财政收入84.69亿,人均GDP和人均财政收入分别占到9市的第六位和第三位,表明菏泽市目前的经济规模偏小。二是城镇化率过低。菏泽市在城市化进程缓慢,2010年城镇化率为35%排在第五位;中心城市规模较小,城镇对经济的承载能力较弱,以城带乡的格局难以形成。三是菏泽市与周边地市产业同构现象严重。由于在发展环境、资源、发展条件等方面具有相似性,菏泽市与周边地区产业同构现象还比较严重。如发展煤电化工产业的地市就有商丘市、亳州市和宿州市等;发展纺织产业的就有宿州市、新乡市和开封市等;发展食品产业的就有漯河市、徐州市、开封市和濮阳市等。
3.机遇分析
一是政策支持力度持续加大。山东省委、省政府2012年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支持菏泽加快科学发展的意见》,提出六个方面20条政策和措施,支持菏泽打造“鲁苏豫皖交界地区科学发展高地”;山东省发展改革委批复菏泽市开发区精细化工和东明海洋石化深加工基地建设方案,标志着这两个基地纳入山东省蓝色经济区建设范围,享受山东省蓝色经济区相关政策;菏泽市被纳入中原经济区发展战略,将可以享受到国家给予中原经济区的支持政策。菏泽市目前处于最好的政策机遇期。二是中国能源重化工产品存在巨大需求。随着工业化的推进,国民消费结构的升级,中国的经济发展已经进入了一个以重化工业为主导发展阶段。这一阶段必将加大对能源、资源的需求,作为华东地区的重要能源基地,这给菏泽市能源、化工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前景。三是承接产业转移的机遇增大。随着中国经济结构调整的深入推进,沿海发达地区产业转移步伐不断加快;菏泽自身拥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可以在承接产业转移占得先机,快速实现自己的优势产业布局。
4.挑战分析
一是环境保护面临更大的压力。菏泽市作为全国著名的平原森林城市,生态环境基础不错,2010年林木覆盖率达到了33.6%,位居9市之首。菏泽市目前处于快速工业化发展阶段,煤化工、石油化工、精细化工等化工行业占主导,环境治理的压力非常大。2010年菏泽市全年空气良好天数仅为163天,良好率为44.66%,在9市中排名倒数第一,与其他市的差距非常大。随着南水北调工程的开通,菏泽面临着更大的环保压力。二是区域竞争日益激烈。近几年来,江苏、河南和安徽都采取有力措施,加快该地区地市发展。河南借助中原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机遇,加紧建设以郑州为中心的中原城市群;江苏重视支持苏北的发展,苏北地区经济得到迅速发展;安徽出台了皖北经济振兴计划,亳州市和宿州市被纳入中原经济区发展战略,必将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三是项目落地的难度加大。菏泽市作为全国重要的粮棉生产基地,在国家18亿亩耕地红线的限制下,项目落地的土地需求遇到很大瓶颈。在保持耕地面积不能减少的前提下,统筹城乡土地使用指标,是菏泽市加快城镇化进程和发展经济所面临的最大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