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半岛只有在充分发挥其区位优势的基础上,抓住机遇,积极应对挑战,才能解决自身矛盾与问题。从而,把山东制造业做大做强,盘活全省的资源,使山东半岛更好地发挥辐射带动作用,带动全省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实现山东整体经济的巨大飞跃。
制造业直接体现了一个国家的生产力水平,是区别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重要因素。目前,山东半岛制造业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同时也面临着众多挑战。
(1)“民工荒”冲击劳动力成本优势:山东半岛制造业发展长久以来的比较优势就是劳动力资源丰富所形成的低廉劳力成本,以至于日韩和欧美国家和地区以降低成本为目的将产业转移目标纷纷转向山东半岛,一些低端加工制造装配环节在山东落户,吸引了大批农业剩余劳动力从事技术含量较低的工作。但是,从2004年中国出现的民工荒问题并没有得到缓解,反而愈演愈烈,长三角、珠三角地区的民工荒问题已经扩展到内地。目前山东半岛劳动密集型企业陷入招工难的困境,2010年济南用工需求与求职状况比例达到119%,用工需求远远大于求职人数。其中,服装加工、针纺织、食品加工等行业难以找到工人,虽说采取诸多措施,如积极开展劳务引进、加强对农村劳动力的培训以及到农村劳动力多的地方举办招聘会等,可招工难问题仍难以解决。据介绍,一些企业无奈只得减少订单或关停生产线。“民工荒”的出现已初步显露出劳动力买方市场格局即将打破,制造业多年来享有的劳动力成本的“比较优势”正慢慢消失。
(2)制造业发展面临信息技术的挑战:山东省制造业的竞争力很低,主要表现在缺乏创新能力,大部分技术与关键设备依赖进口,引进与消化、吸收、创新的关系处理不好,引进的后续工作没跟上,基本停留在仿制的低层次阶段,缺乏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原创性技术和产品更少。山东拥有的发明与专利主要集中在专用设备制造业、普通机械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等。省经贸委技术装备处的统计显示,2007年全省规模以上企业中仅有7.2%的企业获得专利授权4023件,其中仅有2.3%的企业获得发明专利246件。山东半岛制造业处于生产、制造、装配的低端价值链环节,研发、设计、营销等价值高、高增值环节成为我省制造业的重大障碍,制造业的发展一再处于附属于发达国家加工工厂和生产基地的地位。山东只有加快结构调整,以结构变动实现竞争优势的转换,才能改变制造业发展的这种尴尬境地。
(3)国内竞争加剧:国内各省的招商引资竞争加剧。近几年为了招商引资,国内不同地区间的竞争日趋激烈。目前强势地区珠三角、长三角之间的竞争是利用外资的大户,在2009年广东外商直接投资金额达到175.58亿美元,其中直接使用外资达195.35亿美元;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对外资产生新的吸引力。而日韩大企业在山东半岛的战略布局基本形成,近期进行重大调整的可能性不大,山东省在2009年外商直接投资金额只有80.1亿美元。未来,中、日、韩之间进行进一步的合作,极可能是围绕近期现有的战略布局扩大生产,延长产业链,建立研发中心和外围服务设施。山东省如何在目前的条件下进行准确定位,在区域经济合作中占据有利位置是一个挑战。
山东半岛只有在充分发挥其区位优势的基础上,抓住机遇,积极应对挑战,才能解决自身矛盾与问题。从而,把山东制造业做大做强,盘活全省的资源,使山东半岛更好地发挥辐射带动作用,带动全省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实现山东整体经济的巨大飞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