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开发区在建设发展过程中应重视发挥规划的引领作用。在设立开发区时,政府主管部门应关注开发区的选址与所在城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和环境总体规划的衔接,确保开发区的发展符合所在城市的发展方向。
1.按照构建区域开放高地的思路,高起点科学规划开发区发展
开发区早期发展的途径比较清晰,也就是通过利用外资和产业国际转移推动外资企业和产业在开发区的集聚。这些产业进入开发区的主要动机是利用要素价格优势和政策优势节约生产成本。因此,早期开发区的建设思路也相对简单,也就是满足外资企业节约成本的要求,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改善对外资企业的服务。随着开发区发展阶段的提升,土地资源等约束开始显现,“选资”成为“引资”的升级版,但是通过“选资”实现开发区产业的升级,事实上并未实现开发区发展思路的根本性的改变,不同的只是“招什么商,引什么资”的问题。
目前,内外部环境的变化要求开发区实现转型升级,因此开发区的发展思路需要改变。在这种情况下,江苏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情况差距较大,因此发展思路也会出现较大的差异。各地市开发区应研究今后开发区发展的定位和方向,结合特点,找准定位。为此,科学规划并严格执行在开发区转型升级中的重要性得以凸显,各地市开发区的建设规划应有“高起点”。借鉴新加坡的发展经验,开发区长远发展在于科学性的综合规划和高水准的严格执行。但在现实中,江苏各地对规划的重视程度不高,应具备的理念不足。
江苏开发区在建设发展过程中应重视发挥规划的引领作用。在设立开发区时,政府主管部门应关注开发区的选址与所在城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和环境总体规划的衔接,确保开发区的发展符合所在城市的发展方向。在建设过程中,各开发区要制定科学的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明确开发区的发展战略、功能布局和工作措施,并在建设发展过程中严格按照规划来实施,不受领导更迭的影响,保证开发区发展的科学性和一贯性。因而,各地政府在开发区建设中,应结合地区实情,制定“高起点”的建设规划,涵括产业发展、土地利用和城市建设等各方面,并确保建设中按照总体规划严格实施。
开发区向新城区发展是一种趋势,即“产城融合”。为了顺应这种发展趋势,应通过科学规划、集中开发,逐步摆脱工业区的局限,促进开发区从单一的出口加工型或工业制造型园区,向多功能产业区和现代化新城区转型,成为推进城市化的重要力量。加快建设一批重点创意产业园、服务外包基地、总部经济区、中央商务区等城市新型经济的载体,促进产业发展、商贸服务、社区建设合理布局,推动开发区逐步完善城市功能。加快建设与现代制造业相配套、与城市化进程相协调的现代服务体系,加快社会事业发展,加强教育、医疗、文化、体育等功能建设,努力将开发区建设成为宜居的新城区。同时,以开发区促进国际化城市的建设,是江苏省城市化发展的重要特点和经验。因而,开发区的转型升级要以构建国际化城市为目标,使之成为江苏经济国际化的重要载体。
2.重视本土企业发展,促进内外资企业融合发展
江苏开发区发展过程中外资企业功不可没,外资企业是产业转移的载体,通过外资的进入,以电子信息产业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在开发区迅速成长,成为开发区产业结构和贸易结构的主体。但是,需要认识到在开发区转型中,重视民营企业的发展对于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新兴产业的培育都有着重要意义。
开发区发展进程由“招商引资”向“招商选资”转变的目的就是要提升开发区的产业结构,但是应该看到通过此方式真正实现高技术环节、研发、品牌等高附加值环节在开发区的集聚是困难的。因为跨国公司在全球配置生产环节,换句话说,跨国公司会将核心环节、研发以及品牌等高附加值环节配置到其他区位,而将中国作为低成本制造的基地,当中国劳动力价格优势逐步丧失时,跨国公司更可能将生产环节转移到能够廉价制造的地区而不是提升在中国价值环节的附加值。
本土企业的发展是实现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新兴产业的培育、本土品牌的创立等开发区未来发展目标的基本途径,不仅如此,通过本土创新能力的提升还能改变本地区的区位优势,吸引外资企业将高附加值的环节配置到本地区,形成本地区高附加值环节良好的产业环境。
3.构建培育平台,发展创新型经济
开发区从集聚产业向培育产业转型的关键在于新兴产业培育能力的提升。目前,新兴产业的培育不仅成为众多开发区发展的方向,事实上已经成为苏南开发区正在探索的实践。新兴产业的培育涉及众多环节的参与者,包括科研团队和将技术商业化和产业化的主体,如何为这些主体提供适合的发展环境以及不同主体之间分工合作的平台是新兴产业培育中需要研究的主要问题。不同的产业培育和发展需要不同的异质性要素,比如同样是人才,不同的产业发展显然需要不同的人才。因此,不同产业的发展环境也是异质的,这样仅仅依靠不同政府部门的政策组合就很难为目标产业的发展创造独特的环境,为特定产业的培育和发展构建独特的平台是提供特定发展环境的有效办法。
“平台”的本质是为新兴产业发展涉及的不同主体提供分工合作的渠道。新兴产业的培育离不开“产学研”的合作,但是如何实现“产学研”的合作是长期没有得到解决的问题。“产学研”合作的关键是为其提供平台,实现新兴产业从科学家、研究团队、企业到产业的演变。平台的作用就是通过制度、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等的供给,构建企业间竞争与合作网络,为可持续的创新提供资源或便利,通过企业间的知识和资源的流动,实现新兴产业培育和发展中的反馈和自我强化机制。所以,在新兴产业培育中,政府的主要角色就是确定培育的产业,构建平台吸引要素的进入,实现产学研要素的合作。
4.完善创新体系,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创新功能将是转型升级后开发区的核心功能,江苏开发区应围绕创新驱动战略的实施,着力推动企业技术创新、产业发展创新,坚持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综合运用,促进开发区经济尽快走上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轨道。在开发区创新能力的建设过程中,应将“务实”与“务虚”结合起来,重视前瞻性的分析和指导。具体而言,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创新:第一,形态创新。江苏开发区大拆大建的形态开发已经结束,正在向特色化、精细化的一区多园形态发展。应重点推进在开发区内高标准地建设特色产业园区和生态工业园区,形成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加快创新的新格局;第二,内涵创新。一是推动科技创新。积极培育开发区创新型领军人才和企业,深入推进创新型园区建设,鼓励开发区更加注重培育和吸纳核心技术、自有品牌、先进管理、高端人才等创新要素,抢占竞争制高点,率先形成现代产业体系。二是推动功能创新。加快出口加工区等海关特殊监管区建设,支持有条件的出口加工区转型升级为综合保税区、保税港区。积极探索自由贸易园区建设。三是推动体制机制创新。积极探索形成有利促进开发区科学发展、创新发展、和谐发展的体制机制,不断增强开发区的生机和活力,完善与国际接轨的经济运行机制和统一高效的管理体系,构建更加合理完善的开发区公共服务体系;第三,方法创新。综合运用聚财、聚力和聚才功能,满足开发区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的要求。加快各类合作共建园区建设,集聚国内外各方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