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生态城市,廊坊市根据“生态、智能、休闲、商务”的城市定位,对中心城市、中心城区和6个县(市)的规划布局进行优化调整,为建设宜业、宜居城市奠定基础。
针对1月份连续出现的雾霾天气,廊坊市迅速打出治理“组合拳”:全市开展违法排污“三查”(查非法、查超标、查恶意排污)执法专项行动,制定极端天气污染应急预案,严查空气污染源,加快淘汰黄标车,从严审批大气污染物排放项目,加强环境空气质量监测和预警,实时向群众公布监测数据……
“让广大群众喝上干净的水,呼吸清新的空气,有更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不仅是民生建设的重要内容,也关乎廊坊的未来。”廊坊市委书记赵世洪说,今年,该市将以创建国家生态市为抓手,实施生态城市、生态乡村、生态工业、生态农业、生态服务业、生态文化六大工程,全力建设田园生态城市、新型生态农村,改善生态环境,提升“绿色竞争力”。
建设生态城市,廊坊市根据“生态、智能、休闲、商务”的城市定位,对中心城市、中心城区和6个县(市)的规划布局进行优化调整,为建设宜业、宜居城市奠定基础。该市发改委负责同志介绍,在廊坊城市建成区,将不再新批第二产业项目,对城市现有工业企业制定搬迁计划,逐步搬迁。
提升城市生态功能,建设城市生态屏障。廊坊市将加快环城水系和龙河湿地及中水利用等治理工程建设,以中央生态公园为核心加快构建沿铁绿廊、环城绿地、环城水系的“一廊、两环”生态体系。同时,着眼提升市区空气质量,在城市加快淘汰11万辆黄标车,市区不再新上燃煤锅炉,推进热电联产项目替代铁路以北全部燃煤锅炉,在铁路以南谋划实施煤改气工程或热电联产项目。
建设生态乡村,以创建国家生态乡镇和生态村为载体,加快推进农村污水治理工程,力争三年内全市70%的乡镇所在地建成污水处理厂,40%的行政村建成污水处理系统,彻底解决农村污水污染环境难题。加强农村生活垃圾的收集、转运、处置系统建设,采用“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的农村垃圾规范化处置和管理模式,三年内全市60%的乡镇、行政村垃圾实施集中收集处理。着眼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廊坊市狠抓重点污染连片区的整治,今年突出抓好三河东部矿山、安次落垡有机玻璃、固安东红寺肠衣加工废水等连片污染整治工作,加快生态修复。同时,打造环首都绿色经济圈10个精品新民居示范点,抓好北部三(河)香(河)大(厂)、南部永(清)固(安)霸(州)两个新民居示范片区工程。
推进生态工业工程,大力发展新型环保、节能、节水、节材、节地型产业,逐步培育壮大航空航天、环保、LNG新能源、新材料等前瞻性产业。将节能和环保审批作为项目审批的前置程序,充分发挥节能、环保作为宏观调控的导向和倒逼作用;所有引进项目必须进入园区,必须符合园区产业定位,选址必须符合园区规划要求。同时,积极引进开发工业污染防治的共性关键技术,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升级,对霸州胜芳钢铁产业集群、大城岩棉产业集群等推进升级改造。对省级以上园区实施规划环评和污水处理厂“两限期”,力争把廊坊开发区打造成全省第一个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
推进生态农业工程,优化调整养殖场布局,配套建设畜禽粪便和污水储存处理设施,实现污染物统一收集、统一处置、统一综合利用,力争三年内85%以上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实现规范处置。同时,推进农业蔬菜示范县和农业示范园区建设,创建绿色产品、有机农产品、无公害产品的名优品牌,形成完善的生态农业系统,打造京津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和供应基地,三年内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基地比例提高到50%。
推进生态服务业建设,大力发展绿色高端、商贸等现代生活型产业和总部经济、网络经济、创新经济、会展物流等现代生产型服务业,打造“北三县”休闲旅游板块和“永(清)固(安)霸(州)”田园温泉休闲旅游板块,确保第三产业占GDP比重提高到36%。
建设田园生态城市、新型生态农村,改善生态环境提升“绿色竞争力”,离不开广大群众的观念进步和积极参与。廊坊市还以绿色学校、绿色机关、绿色医院、绿色饭店等“绿色单位”创建为载体,大力开展了生态文化建设,建设社区生态文化和社会生态文化,推进形成爱护生态、保护生态的社会风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