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城区日益高涨的生产成本,为了同时享受中关村园区政策优惠和郊区县广阔土地资源,不少高科技企业公司注册在海淀,生产工厂在平谷,而平谷区目前的产业构成主要以汽车配件制造、食品制造等科技含量较低的制造业为主。
去年年底,国务院批复同意了中关村示范区空间规模和布局调整的方案。中关村示范区的面积从233平方公里调整为488平方公里,房山、门头沟、怀柔、平谷、密云、顺义和延庆等7个区县首次拥有了中关村园区,享受到了中关村各项优惠政策和配套政策措施。
而作为春节后首个获得中关村授牌的园区,谈到园区今后将发生的改变,平谷区经信委负责人首先提到的便是产业结构升级。
“随着中关村政策的落地,高新技术企业将会越来越多地落地在平谷。对于产值虽高,但附加值较低企业的引入,我们的门槛会越来越高。”他介绍,由于城区日益高涨的生产成本,为了同时享受中关村园区政策优惠和郊区县广阔土地资源,不少高科技企业公司注册在海淀,生产工厂在平谷,而平谷区目前的产业构成主要以汽车配件制造、食品制造等科技含量较低的制造业为主。
这一传统模式导致了一个令人尴尬的问题——土地、人力资源来自平谷,高额的利润、可观的税收却都落在了中心城区。
“要想提高区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吸引更多高科技高附加企业势在必行,而吸引企业靠什么?就是优惠政策和完善的配套政策措施。”该负责人说,在过去,政府相关部门为了吸引高新技术企业入驻,想尽办法为其提供土地、争取资金、贴息贷款等各种优惠,但这毕竟不是长效的机制,区县无法长期承受这样的负担。而成为中关村的一员,让这些为高新技术企业纳入中关村“先行先试”政策的覆盖范围,会帮助越来越多这样的企业投入远郊区县的怀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