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我们的优势 去购物车结算(
0

行业报告 金融 能源

行业资讯 预警 机会

产业分析 趋势 时评

大数据 管理 营销

创  业 项目 故事

人  物 领袖 访谈

宏观 经济 策略

数据 行情 汇率

政策 时政 聚焦

金融 信托 理财

地产 市场 环境

商业 观察 要闻

区域 招商 园区

企业 百科 机会

预警 国际 国内

您现在的位置: 主页 > 核心投资 > 投资资讯 >
尉文渊“闪辞”背后暗战:新天域为了LP利益倒戈?
本报记者 潘沩 上海报道

  尉文渊向右,韩俊良向左。

  除了大股东大连重工和阚治东力挺尉文渊外,华锐风电(601558.SH)的其他主要股东都在左右摇摆。

  今年三月,韩俊良辞去华锐风电董事长一职,尉文渊接任,两个月后,尉文渊“重蹈覆辙”,辞去董事长、代理总裁职位,王原和刘征奇分别接任董事长和总裁。

  据本报记者获悉,华锐风电董事长的闪电替上,以新天域为主导的机构股东所起的作用举足轻重。两个月前,机构股东支持尉文渊,则尉文渊胜出,两个月后,机构股东不再支持尉文渊,则尉文渊退位。

  华锐风电成立于2006年初,尉文渊任董事长的西藏新盟和东方现代加起来持股为35%,虽然尉文渊在东方现代没有股权,但东方现代为阚治东实际控制,他们某种程度上几乎是一致行动人。所以阚治东对其他人提到华锐风电时,会说“我们是大股东”。

  2011年初,华锐风电以每股90元的天价登陆A股,募资94.6亿元,超募58.7亿,以IPO价格统计,尉文渊和阚治东获得的账面回报为900倍。华锐风电成为闪闪发光的明星项目,两人风光一时无俩。一位认识尉文渊的人评价,“尉文渊从上交所离职后的生涯一直是往上走,但华锐风电上市后,一直向下走,包括这次辞职。”

  华锐风电上市后,遭遇整个风电产业形势逆转,其营业收入连续两年打对折,净利润2011年锐减,2012年巨亏近5亿元,股价高价跳水,近期在5元上下徘徊。5月15日,不但尉文渊辞去董事长和代理总裁一职,“尉阚派系”的刘会,也辞去华锐董事一职。至此,尉阚派系在公司董事会中全军覆没。

  那么,尉文渊到底是如何走到这一步的?

  激进韩俊良:以“两海战略”为救命稻草

  华锐风电IPO时被机构追捧出天价,背后确有业绩支撑。公开资料显示,2007年到2009年,华锐风电连续营业收入翻倍,净利润更是从1亿多跳到6亿多再到近19亿。2010年,华锐风电营收再上升近五成超200亿,净利润则超过28亿。而这时,它不过成立五年时间。

  华锐风电赶上了中国风电行业爆炸式发展的几年。用经纬创投合伙人方元的话来说,“风电行业起步之初到2011年前,中国风电发展独步天下,每年风场的新装机量都大于或等于历史安装量之和。”即,每年增长量超过100%。

  另一曾经的明星风电企业金风科技(002202.SZ)连续八年收入翻倍。不同的是,金风科技成立十年,才在2008年实现64亿的营业收入。并在风电行业依然大热的2009年,不再续写收入继续翻倍的神话,当年营业收入为107亿。

  2008年到2010年,不少PE机构去看过华锐科技,大多铩羽而归,理由不外乎“看不懂风电技术”;“对风电行业存疑,对华锐也保留意见”“太aggressive,这公司这么大干快上,以后肯定会出问题的,毕竟风机都是在极恶劣的环境下工作”等。

  还有一个共同的理由是:太贵。华锐风电成立时注册资本为1亿元,2008年,新天域资本(以下简称“新天域”)和天华中泰一起入股,各自出资7500万元,占股都是16.67%,估值为4.5亿元。

  华锐风电2009年向PE机构募资时,要价远高于4.5亿元。结果是看者众多,无人下单。华锐风电最终没有新募资,只发生了一些老股转让。

  2011年,风电行业直转急下,当年新增装机容量同比下降约7%。据多位PE人士介绍,除了风电厂在并网时有一定技术难题、并遭致国家政策对风电厂转严等因素外,另一大原因则是:这一年多家风电厂出现了比较严重的事故,比如桨叶(关键零部件)折断或起火,行业里几大厂家提供的设备都有出事故的。

  某五大发电公司的人士介绍,其中华锐风电的停机率和故障率高于其他大厂家。“他们售后服务很好,坏了就马上换或是修。”

  另一个数据或许能做证华锐风电前几年的“过于进取却埋下隐忧”:

  同样遭遇外部市场陡然恶化,金风科技2011年收入同比下降27%为128亿元,将2010年超过它的华锐风电甩至身后;2012年收入同比下降约12%为113.2亿元,净利润为1.65亿元。同期,华锐风电连续两年营业收入对折,2012年亏损近5亿。而且,金风科技的现金流亦一直好于华锐风电。

  而主导这一切的是韩俊良。这位时年49岁的风电行业专家,先后就职国家能源局、科技部,并担任过大连重工(全称大连重工·起重集团有限公司)的副总经理。公司成立之初,他相当于大连重工的代表人,一直是华锐风电的董事长和总经理,直到2012年8月尉文渊任代理总裁,2013年3月任董事长。

  尽管现金流一直不佳,韩俊良依然采取激进的 “两海战略”,即开拓海外市场,进军海上风场。

  2011年,华锐风电出产中国单机容量最大的6MW海上风电机组并顺利吊装;在美国、巴西、瑞典等多个国家中标风电项目或取得订单,当年华锐风电在海外的营业收入为8000万,相比2010年,几乎是从无到有。2011年末,华锐风电在手订单及中标未签约项目约为14000MW,其中国际项目约为922.5MW,约占6.4%。

  2012年,中国新装机容量同比下降约1/4,形势更为险恶。韩俊良的逻辑看起来很简单:国内市场止步不前,就转向国外开拓新市场。

  保守尉文渊:夭折的变革

  但此时,华锐风电的董事会,显然已经没有了太多耐心等待国外新市场的开拓。2012年8月,尉文渊走到台前:出任代理总裁。此前,虽然个人的持股就接近10%,但他甚至连华锐风电的董事都没有担任过。

  尉文渊的老友私下告诉记者,尉文渊、阚治东原本和韩俊良的关系很好,后来有分歧也是因为双方对公司治理有分歧,分歧越来越大,找不到妥协的方式。其中一方面就是,韩俊良一心开拓海外业务,尉文渊则比较保守。于是,尉文渊干脆自己操刀;但是,背后更代表着其他机构股东的殷切期待。

  过去两年,华锐风电的主要股东持有的股票都在限售期,基本上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其股价从90块跌到5块多。

  尉文渊曾是上交所设计者和创建者,和阚治东、管金生并称上海滩证券界三大猛人,这些股东希望借助尉文渊在二级市场的影响力,挽救不断下跌的股价和他们随之不断缩水的资产。

  然而,这不再是尉文渊的江湖。资本市场并不买账,尉文渊上台后,华锐风电的股价并不见起色,当年11月还曾跌破每股5元。此后,华锐风电的股票大多时候在5-6元区间运行,偶尔超过6元或是跌破5元。

  尉文渊同时开始着手一系列的变革。

  首先,他拿到了财权:2012年10月底,尉文渊提名杨志远担任公司财务总监,获得董事会通过,副董事长陶刚不再兼任财务总监;同时,董事会审议通过新开4个募集基金专用账户,将4个募集资金投向项目未使用完的资金转入新专户中。

  杨志远,原中国惠普有限责任公司企业服务集团财务经理,2012年6月空降至华锐风电,担任财务副总监。

  同时,尉文渊调整公司部门职能,并试行子公司区域管理模式,成立东北、华北、华东和西北四家区域子公司,并将成立负责国际业务和投资业务的专业化子公司,子公司统一调度各自区域的人、财、物开始对不符合公司发展战略、缺少发展前景的子公司开展注销和关闭工作。

一位熟悉风电行业的PE机构合伙人认同尉文渊的保守:“海上风场,要是出了问题需要更换,吊装都是非常昂贵的事情。目前这个形势下,应该慢下来把客户服务好。但是如果再aggressive,会死得更快。”

  最大的变化,还是尉文渊对海外业务的态度。一位接近华锐风电人士齐林(化名)告诉记者,尉文渊停掉了许多海外业务,前述“不符合公司发展战略、缺少发展前景的子公司开展注销和关闭工作”便是指海外业务。

  前述尉文渊的老友表示理解韩俊良的策略:“去海外扩张建风场,无非是卖自己的产品。不赚钱也要做,因为要冲规模。越是上市公司,利润表现不佳时,越要冲规模资本市场的压力是很大的。海外风场可能比国内好。在海外建风场还有个好处,有专门给能源企业做融资的投资人来给它贷款,融资的资本不会比银行贷款高很多;而国内建风场由于政策限制,不太好融资。”

  2012年,华锐风电海外市场的收入约为4.7亿元,看似同比数据大涨;实际上受益于2011年海外订单的增加。2012年末,华锐风电未执行完毕的手上订单约为4000MW,其中国际订单仅为187.5MW,无论绝对数还是在总订单数占比,比2011年都有大幅下降。

  从订单数亦可看出,2013年华锐风电的业绩压力更大:2011年在手未执行订单高达14000MW,2012年却不及这一数字的1/3。

  齐林声称,华锐风电内部人士并不认同尉文渊的变革。不但原大连重工系的人不太配合尉,“就等着看他的笑话”,连原本一些当初是资本方招的人,也因为不认同尉文渊砍海外业务,而放弃跟随尉文渊。

  尉文渊砍掉海外业务自有其道理:2012年,海外市场的主营业务收入为4.72亿,成本却高达4.76亿元;其他区域的主营业务收入皆高于成本,公司总的主营业务收入和成本分别为39.9亿元和38.2亿元。

  另一位接近华锐风电的人士肖让(化名)指出:“韩俊良的性格和吴长江(雷士照明创始人)有相似之处,讲义气有江湖气,这种性格是双刃剑:能带队伍,但也容易独断专行这种人天然和资本方的理念不一样。何况他们合作了那么长时间,企业从无到有,到那么大,双方心态也变了。这样非常容易出现分歧。”

  他表示:“我个人非常尊重尉文渊。但管理一个大型企业,需要专门的技能、长期的训练,尉文渊以前在官场呆过,但管理企业的经验不够。他还好投资管理了一个公司,是华锐风电供应商,对风电的技术和市场都算懂,但这个公司规模小,管理华锐风电难多了。”

  这家公司是指“昆山华风风电科技有限公司”,向华锐风电供应叶片,尉文渊控股的西藏新盟(也是华锐风电的股东)持有其约36%的股份,在来华锐风电任职前,尉文渊担任其董事长。

  机构股东为何临阵倒戈?

  在肖让看来,尉文渊是个弱势董事长。“你看,尉文渊当总裁都一直是代理总裁。韩俊良不肯让权的。”

  在尉文渊辞职前,华锐风电9人董事会里,尉阚派系的仅有两人:尉文渊和刘会。陆朝昌、王原在加入华锐风电前,在大连重工工作;陶刚是2008年加入华锐风电,他是当时的总裁韩俊良提名为副总经理并获得董事会通过。陶刚在华丰能中持有股份,独立董事张宁是华丰能提名,还有两位独董是其他机构股东提名。

  简言之,尉文渊一票,亲尉文渊派一票,韩俊良一票,大连重工系两票,华丰能两票。这一公司为中、高管共同持股,里面大连重工的原员工甚多,相对于尉文渊,他们更亲大连重工或是韩俊良一些。

  这样的董事会格局,跟华锐风电的股权结构息息相关。

  华锐风电为大连重工、西藏新盟、东方现代、新能华起、方海生惠共同创立,大连重工一家占股30%,其余四家各自出资1750万元,占股17.5%。

  西藏新盟为尉文渊控制的公司,尉文渊控股85%。东方现代全称“深圳市东方现代产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当时由尉文渊担任董事长和法人代表,阚治东任总经理;但尉文渊并没有股份,阚治东持股34%。

  2008年,华锐风电向新天域和天华中泰增资扩股,全名“北京天华中泰投资有限公司”,其时为韩俊良和其他中、高管理层共同持有。次年,其他管理层将股份转移到北京华丰能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丰能”),天华中泰则变为韩俊良全资持有。

  2009年,公司内部还有多次股权转让。大致方向是,方海生惠和东方现代都将自己持有的股份,按比例转让其股东直接持有。东方现代当时持有的股份,分别被转让给瑞华丰能(阚治东为大股东)、汇通丰达(刘会100%控制)、中恒富通和上海元琪。

  2011年,华锐风电IPO后,股权结构变为大连重工持股16.86%,天华中泰(韩俊良)持股11.94%,新天域持股11.94%,西藏新盟(尉文渊)持股10.45%,新能华起持股7.24%,瑞华丰能(阚治东)持股3.55%,华丰能(华锐管理层)持股2.98%,汇通丰达(刘会)、中恒富通和上海元琪共持股6.89%、其他法人股股东持股17.69%(如图所示)。

  简而言之,尉文渊直接控制的股权仅为10%多一点,即使阚治东与他相交极深,能影响瑞华丰能其他股东一起支持尉文渊,且假定阚能影响瑞华丰能其他股东一起支持他,那尉文渊绝对控制的股权亦不过14%左右,再加上刘会他们的6.89%,也不超过21%。而大连重工和韩俊良一共持有28.8%的股权。

  所以,新天域和新能华起支持谁,几乎就能起到决定性作用。

  齐林告诉记者,上次尉文渊出山时,机构股东一致挺他;而这一次,大家多不赞同他,一来是不认同他的变革方向,二来则是股价的持续低迷、2013年业绩压力更大,他们都担心股价继续往下掉。机构股东很多都担忧股价,尤其是新天域。

  新天域投资华锐风电的基金为2007年4月成立。据接近其LP出资人的人士透露,这一期基金的期限是“7+1+2”,即七年到期,GP管理人可以决定是否要延期一年才清算,在此之外,LP管理人可以再决定是否要再延期两年清算。

  新天域持有的华锐风电的股票将于2014年1月解禁,如果到时股价走势看好,新天域可以在基金到期前顺利套现;虽然GP管理人就可以决定再延期一年,但这样将拖累这期基金的年化收益率。所以,最符合新天域利益的局面,是华锐风电股价回升,新天域及时套现。但若其判断尉文渊主政达不到这一目标,则倒戈才是对其LP出资人最好的交代。

  在华锐风电的董事会中,新天域股权不是太大,但颇为强势。一家本土基金人士曾向记者抱怨,原本他们基金要投华锐风电,阚治东和尉文渊都没有意见;但新天域嫌他们出价低,不让他们入股;后来他们基金试过其他方案,但还是被新天域否决了。

  接任者王原一直就职于大连重工,2008年开始一直兼职任华锐风电的董事,可说是根正苗红的大连重工系;刘征奇在华锐风电成立之初,即由韩俊良提名为公司副总经理,华锐风电上市时,刘征奇持有华丰能24%的股权,即间接持有华锐风电0.72%的股权。

  王原和刘征奇分别为46岁和48岁,尉文渊58岁。故刘征奇上任后接受本报专访时,解释这次换届的理由是:“所以这一次,不管是从董事会的角度讲,还是从公司的长远发展考虑,都是想把一些相对年轻的、有职业背景的人提拔上来,锻炼一下。”

  刘征奇在这次访问中,并未提及海上风场和海外市场,而是强调多元化,表示“原来单纯地做整机的渠道,现在我们把一些原来的采购件转化为自己来生产,扩大一下我们的上游产品,同时我们也在进入服务行业”。

  未来,华锐风电是随韩俊良向左走,还是随尉文渊向右走,或是进入王原、刘征奇时代,走出第三条道路,则不得而知。

分享到:0  时间:2013-05-25 来源:未知 

版权声明

  灵核网所有报告统计版权为《北京灵动核心信息咨询有限责任公司》独家所有,灵核网产品是《北京灵动核心信息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对市场调研、研究与整合的成果,究报告产品拥有唯一著作权。灵核网研究报告没有通过任何第三方进行代理销售,购买请直接与我公司客服联系。   灵核网核心产品为有偿提...[详细]
关于灵核网 | 人才招聘| 免责声明 | 服务条款 | 付款方式 | 联系我们 | 意见反馈| 版权声明 | 网站地图
运营公司:北京灵动核心信息咨询有限责任公司 中国专业市场调查研究机构-提供各行业市场分析报告
办公地址:北京市海淀区翠微中里14号楼    北京市大兴区天华大街5号院绿地启航国际12号楼
400热线:400-998-1068(7*24小时)      传真:010-82894622转608      E-mail:lhwscb@ldhxcn.com      QQ:1342340450/1602788672
总部:010-82894622      市场部:010-56290519     
京ICP备1302785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1377号 灵核网 版权所有 灵核网数据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