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8月份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修正案》,删除了实施已有20年之久的商业银行75%存贷比监管指标。新的法律自2015年10月1日起施行。
10月11日,中国人民银行在前期山东、广东开展信贷资产质押再贷款试点形成可复制经验的基础上,决定在上海、天津、辽宁、江苏、湖北、四川、陕西、北京、重庆等9省推广试点。即,目前全国有11个省开展信贷资产质押再贷款试点。
“存贷比”,是银行贷款余额与存款余额的比率,此前商业银行法规定中国银行业的存贷比是75%,即银行吸收了100元的存款,只能放出75元的贷款,另外25元必须留存下来。取消存贷比以后,理论上,那25%也可以放贷。只此一项,有人估计,理论上可以增加7万亿的可贷款量。不过,攸克君不知道这7万亿是怎么算出来的。
而“信贷资产质押再贷款”,是以金融机构非标准化的信贷资产作为从央行获得再贷款的合格抵押品。央行2月发布的《2014年第四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首次披露了这种盘活信贷资产的新渠道。这一新的政策工具的应用,将极大地扩展中小金融机构从央行获得再贷款的合格抵押品资产范围,提高了这些金融机构信贷资产的流动性。
有人这样形象地解释“信贷资产质押再贷款”:先贷一百万,质押后减去一定折扣后可以再贷款.
一批专家解读这两项与货币信贷相关的政策时,强调这是中国版的新一轮量化宽松政策,而且是比美国和日本的量化宽松要大得多。根据央行发布的《2015年上半年金融机构贷款投向统计报告》,至6月末,全国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88.79万亿元,其中房地产贷款余额19.3万亿元。取消存贷比,再实行信贷资产质押再贷款,有人预期可向市场释放出7万亿,有人猜测达10万亿。总之,货币注水规模肯定是万亿级以上。
在此基础上,大家都会想象,谁是货币大水漫灌的受益者?当然是楼市和股市。由此,有人再次喊出:新一轮楼市大涨要来了。另一个广为流传的帖子则宣称,为期6年的牛市要来了。你信么?反正攸克君不信。
第一,取消存贷比,并不意味着银行监管全面放松。根据巴塞尔协议ⅲ的要求,银行监管引入了流动性风险管理指标、流动性覆盖率等一系列新的指标,能全面监测银行的流动性,存贷比也仍将是动态监测指标之一。央行和监管部门仍有很多手段来惩戒商业银行的过度信贷投放行为。
第二,取消存贷比,并不意味着那占存款25%的货币全部转为实际的贷款。从过往两年的情况看,银行并不缺钱,只是放贷相当谨慎。不敢投往实体经济,是因为实体经济下滑太厉害。但客观地说,新的政策实施后,一批中小股份制银行增加了灵活性,可贷款量也会有所增加。截至2014年12月末,全国有271家商业银行存贷比在70%以上,其中超过75%的有86家。股份制商业银行平均达72.42%,接近法定上限。取消存贷比,有利于激活股份制银行的货币存量。
第三,实行信贷资产质押再贷款,作为一种全新的货币工具,央行和金融机构试点时会很谨慎。新增可贷款量并没有大家预想的那么高。
第四,对楼市和股市的影响,被夸大了。
先说对股市的影响。早在6月24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就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修正案》,并决定提交全国人大常务会审议,股市没有大涨,而是继续暴跌。8月29日,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修正案》,股市是涨了,但不是银行股带动的。
再说对楼市的影响。攸克君同意,取消存贷比,实行信贷资产质押再贷款,确实可以看作是宽松货币政策的一部分,而在楼市黄金10年里,宽松的货币一直被视为房价上涨的主量推手。假如这两项政策可以带来万亿级的信贷增量,对楼市无利是有益的,但影响有限。
其一,楼市并不差钱。房地产融资渠道已经大为放宽。我们都看到,过去一年来,许多房地产公司发行了巨额的公司债,且利率次第下行。比如,万科9月25日发行的2015年第一期50亿元公司债券,利率仅3.5%,创下新低。连一些排名50名以外的房地产企业,也发行了几十亿的公司债。
其二,贷币目前暂时不是决定楼市运行的主要因素。三四线城市,主要矛盾供应过剩,库存过大。一线城市房价上涨,主要是因为供应不足,是土地供应不足导致的商品房供应不足。这在深圳尤其严重。
其三,目前,宏观经济仍未稳定,企业盈利没有改善,投资性需求持续观望。它带来的是投资者信心不足的问题。就房地产而言,只要投资性需求不恢复,哪怕是货币注水量达到10万亿的水平,楼市也很难回到2009年、2010年的时代。
其四,房价已在高位,很难全面大涨。部分城市存在结构性的上涨机会,但像黄金10年那样普遍大涨的时代,不可能出现了。
在攸克君看来,中国版量化宽松给楼市带来的可能是白银时代最宽松的信贷和资金面,但不要相信楼市将就此开启新一轮暴涨的神话。正如实体经济仍处于艰难的转型期一样,2015年多数房企的日子也不太好过,但愿在货币大水浇灌之下,明年能更好过一些。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