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银行是经济和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金融业发展的必然结果。民间资本涉足金融领域在发达国家已经发展成熟,但在我国,由于过去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病给银行业留下了深刻的烙印,长期以来,国有资本在商业银行中居于垄断地位。近两年,政府和银行监管机构对民间资本进入银行业做了大量有益的探索,特别是,随着浙江网商网商银行、深圳微众银行等五家民营银行的相继挂牌,民间资本在银行业资本构成中所占比例显著上升,民营银行亦成为中国金融业发展的一支重要的新兴力量。
当前经济金融结构加速转型,政府重拳迭出、多措并举,我国金融改革进程步入了一个加速通道,未来民营银行亟需得到大规模的发展。日前,李克强总理在达沃斯论坛上说,“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放宽民间资本进入金融领域的限制,积极发展民营银行”,这也为民资进军金融业以及民营银行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也凸显出本届政府对金融改革攻坚克难的坚定态度。
民营银行改革破冰在引导民间借贷健康发展、服务实体经济、完善金融体系等方面对于中国金融改革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首先,设立民营银行有利于充分发挥其“鲶鱼”效应,激发金融机构市场活力。在商业银行同质化严重的大背景下,设立民营银行是我国金融业对内开放的重要举措。它可以动员社会资金进入实体经济,促进金融股权结构多元化,改变我国金融结构单一的现状,进一步激发民间资本金融创新潜力、自主性和创造性。
民营银行在管理上有优势在经营体制和机制上更为灵活,多元化金融机构的充分竞争有利于打破大型银行在市场上“一统天下”的局面,特别是互联网金融、大数据等方面的优势,会倒逼传统银行进行产品、管理改革和加大创新力度,使其在竞争中摆脱固有的僵化体制,完善自身的运行和监管机制,提高资金流转效率、使用效率,加快转型的步伐。从而促使银行高效稳健经营,提升行业整体竞争力,完善普惠金融服务体系,优化配置资源,及时化解风险隐患。
其次,设立民营银行更好满足中小企业、社区和农村地区的发展需求,支持实体经济特别是小微企业的发展。纵观国外的发展经验,开放民营银行是一种趋势,目前国际上都以民营银行为主,其中有许多值得我国借鉴之处。以金融发展程度较高的美国为例,美国有大约7000家的民营银行,虽然其资产总额占全社会银行资产总额的比例低于11%,但其有力的支持了美国小微企业的发展,向小微企业发放的贷款占到40%。
目前中国产业链上镶满了许多淘金“梦想”的小微企业,其比重达到95%以上,这些小微企业相当于社会经济的“毛细血管”,承担着重要的“生理”机能。民营银行有更多的自主权,可以正确地定位自身,立足于中小型地方金融机构;站在资金需求方的角度,避开现有商业银行“大而全”的特点和经营过程中的同质化现象;努力发现并开拓市场“空白”,不断推进业务创新,利用比较优势,改善金融服务,发展普惠金融,实现金融服务专业化、特色化、精细化及品牌化;为“草根企业”提供资金,帮助这些“小蚂蚁”未来变成“大象”,实现其“中国梦”。
因而从大方向上看,民营银行对于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推动非常重要。通过丰富市场竞争主体、完善治理体系、打破垄断,使各类市场主体成为真正自负盈亏的竞争主体,可以弥补现有金融服务的不足,提升市场竞争活力,提高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服务能力。各类银行在市场竞争中生存、发展,可以进一步丰富金融市场层次和产品,增强定价能力,开展差异化、特色化经营赢得市场,缓解民营经济、小微企业和“三农”面临的融资约束,提供高质量、低价格、低成本、高效率的金融服务,显现更强的活力。
第三,降低金融机构的准入门槛在长期中将成功的撬动金融市场化的支点,使我们的金融环境发生决定性的变化,构建有效、稳定的金融秩序。毋庸置疑,今后民营资本将成银行业的重要发展力量,通过其耦合机制,面临的各类问题将在发展中得到有效解决,使金融生态更加丰富。民营金融机构提高整个银行业的运营水平和金融活力,将对中国金融业的竞争及市场经济的完善与发展形成积极影响。同时民营银行的建立,也能有序引导民间资本在金融业内的流动,从一定程度上带动地下影子银行的阳光化,更好地发挥民间资本的活力,积极防范和化解各种潜在金融风险,使金融市场的秩序走上正轨,维护金融业稳定,充分释放其所拥有的正能量。
民营银行发展任重而道远
国际经验表明,银行业的开放需要同步完善金融基础设施和金融监管,宜循序渐进。
由于目前我国在法律法规建设、金融机构监管体制上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此时允许民间资本进入金融业,这对于长期徘徊在银行业门槛外的民间资本发出邀请函意味着要充分考虑未来的发展前景以及可能面临的风险和挑战。民间资本进入银行业,要对银行业风险充分认识,有长期投资的决心,应该把银行当成事业来做。
同任何其他行业一样,银行业的总体容量也是有限的。有新鲜血液的注入就必然有落后金融机构被淘汰,如此才能在动态竞争中使市场均衡发展。对于民营银行来说,由于信用弱势,一旦发生风吹草动,更容易引发挤提。随着民间资本的放开,过去有进无退的银行业态将不复存在。因而保证储户利益就要建立存款保险制度和宏观审慎监管体系和民营资本退出机制,把银行的损失与存款人的损失隔离开,隔绝单一问题银行的风险传导。同时民营银行要有一定的资本规模和专业团队,树立良好的风险意识和正确的经营理念,完善自身发展,这也能使监管机构更好地应对改革中出现的行业整合等变化,解决金融机构破产后续问题,做到有备而无患。
总而言之,进一步发展民营银行,需要金融界携手努力,整合各方资源,才有可能完成这一历史使命。政府和相关监管部门要借鉴发达市场的经验教训,正确处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金融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对于民营银行的金融创新在政策层面留有足够空间的同时,加强民营银行信用状况的透明化,适度监管民营银行。建立风险处置、破产清算重组在内的一整套银行业市场退出机制,进而使银行机构体系、银行服务体系、经营管理体系、监管体系、金融市场体系等五大体系建设趋于完善。通过制度建设避免关联交易和卷款外逃,隔离民营银行的经营风险和系统性风险,落实好金融监管改革措施和稳健标准,完善监管协调机制。
在当前经济金融结构加速转型的大环境下,金融机构改革已进入突破民间资本管制的攻坚阶段。未来的民营银行的大规模构建需要一定时间的渐进深入,若操之过急则负面影响难以估量,因此唯有步步精心地规划设计并稳妥推进,遵循一条分步实施、有序推进的渐进式改革路径才是最佳途径。监管机构也应履行责任,严格规范进入金融业的民间资本所具备的条件以及相关资本的价值取向,重点把控风险,对他们做必要的要求和规范。
尽管短期内民营银行对国有银行难以构成伤筋动骨的影响,但将来民营银行将会是我国现有金融体系的有益补充。未来民营银行将成为撬动金融市场化的重要支点,会使现有的银行业格局发生变化,为金融体系注入更多的生机和活力。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