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底证监会允许上市公司利用闲置资金购买安全性高、流动性好的投资产品,不少上市公司将理财产品选为重要的投资产品。这为银行对公理财业务快速发展奠定了基础。
根据普益财富最新数据统计,截至今年6月21日,共有156家上市公司发布545起关于利用闲置资金直接购买银行理财产品的公告,总投资金额高达531.06亿元,已经超过去年全年上市公司购买银行理财产品的总投资金额。
“对公理财业务对公司客户开放,其资金来源庞大、客户群体优质、规模效应突出,对银行理财业务的发展至关重要。”普益财富银行理财研究员曾韵佼分析称。
实际上,得益于上市公司投资银行理财产品的放开,银行对公理财业务在今年上半年也得到了较快的发展。
上市公司热衷
昨日,广东德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德联集团”)一份公告称,9月4日上海德联滚动使用上期理财产品到期资金3000万元购买平安银行卓越计划滚动型保本人民币公司理财产品。平安银行该产品期限为90天,年化收益率为4%。
今年5月,德联集团董事会就通过了集团拟使用不超过1.5亿元的闲置资金购买保本理财产品的议案。而德联集团仅仅是热衷于投资银行保本型理财产品众多上市公司中的一家。
福建榕基软件股份有限公司昨日也发布公告称,9月4日,该公司以闲置募集资金出资3500万元,向农行福州冶山支行购买了中国农业银行“汇利丰”2013年第2321期对公定制人民币理财产品。今年4月份,该公司股东大会通过了利用不超过6亿元闲置募集资金购买商业银行短期保本型理财产品的决议。
农行该理财产品期限为35天,预期收益率为2.6%~4.2%,为保本浮动收益产品。该产品100%投资于同业存款、同业借款等低风险投资工具,收益部分与外汇期权挂钩获得浮动收益。
“近几年来进行委托理财的上市公司数量不仅大幅增长,而且购买规模也急剧扩大。”普益财富相关报告统计显示,2011年有87家上市公司发布关于利用自有闲置资金购买理财产品的公告,总投资额304.7亿元;2012年180家上市公司发布购买理财产品的公告,总投资额约428亿元。到今年上半年,就有156家上市公司发布购买理财公告,总投资金额已经超过530亿元。
上市公司闲置资金投资理财产品主要看中“安全性”和“流动性”,银行理财产品可投资的标的相对丰富,并且投资债券等市场安全性较高,同时银行理财期限短,流动性也较好。
普益财富统计显示,今年1~8月,银行发行的对公理财产品中,有50.03%的产品资金投向债券和货币市场工具,产品期限也集中在1~3个月期,该期限产品的占比高达72.23%。这期间,对公理财产品的平均收益率为4.43%,低于同期个人理财产品的平均收益率,也较去年同期收益率下降了0.19个百分点。
“这主要是因为银行发行对公理财产品,更强化了‘定制’的理念,根据企业的财务状况和需求,量身设计最适合的金融理财解决方案,在产品期限、产品设计和运作模式等方面更灵活、更贴近企业实际需求,而不是单纯依靠价格优势来吸引客户。”曾韵佼表示。
银行发力
“有需求就有市场。”证监会对于上市公司利用闲置资金购买理财产品的放开,也推动了银行在对公理财业务上的发力。
普益财富统计显示,今年1~8月,银行对公理财产品共发行5013款,发行量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对公理财市场份额方面,股份制商业银行占比最高,为56.39%;国有银行占比为23.74%,较去年同期上升11.79个百分点;城商行市场占比为17.49%,同比上升4.9个百分点。
从上市银行今年上半年报告公布的数据也可以看出,对公理财业务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
大型银行中,工行今年上半年对公理财业务收入68.68亿元,同比增加20.76亿元,同比增长了43.3%。同期农行上半年对公理财发行7602.44亿元,截至6月末,该行对公理财产品余额为2310.65亿元。
股份制银行及城商行更是着力发力对公理财业务。上半年,招行公司理财产品销售收入达6.37亿元,同比大幅增长176.96%。北京银行机构理财手续费收入1.73亿元,同比激增376.45%。
同期,浦发银行对公理财客户数突破9060户,对公人民币理财累计销售超过3610亿元。平安银行上半年发行公司理财产品1629只,累计销售规模2362亿元,6月末,公司理财产品余额392亿元,其中保本型理财产品就达370亿元。
根据普益财富引用的证监会数据,2009~2011年,A股新上市公司超募资金达3500多亿元,闲置的募集资金年均达3580亿元,到2011年年底尚未使用的闲置募集资金多达4824亿元,形成了巨额资金沉淀。
“银行对公理财业务的急速增长,是产品需求方(公司)和产品供给方(银行)合力助推的结果。”曾韵佼表示,1~8月对公理财产品发行数量占整个银行理财产品发行的比例约为15%,普益财富分析称,银行对公理财业务还有非常广阔的拓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