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疗在中国历史上有着悠久的文化传统,中医养生理论是支持食疗的基石,而卫生部公布的可同时兼做药品和食品的中药材目录,在业界被称为“药食同源目录”,也从官方文件上肯定了食疗的合理性。但也正是这种“合理性”,成为目前市场上伪养生大师们登堂入室的切入点。
“一言以蔽之,食疗就是‘用食之偏纠正人体之偏’。”中国保健协会副会长贾亚光提到了古代中医典籍《千金方》。按照这句话的意思,医生应当首先找到疾病根源,然后用食疗方式治疗,如果不好,再使用药物。
贾亚光认为,食物不仅可以充饥、补养身体,而且能够医治一些简单的疾病,这是确定无疑的。正因为如此,无数的中医学家、养生学家及道家、佛家先贤通过不懈的积累、总结,归纳形成了独特的中医食疗养生体系。
食疗食品与普通膳食有共同之处,即必须利用一定烹调方法进行加工处理,符合食品的要求,具有色、香、味、形;但食疗食品又不能等同于普通膳食,它们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这是指要在中医理论指导下,有目的地选择某些食品,通过一定的搭配和烹调,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
为了保证人们安全地使用中药材,卫生部很早就规定了哪些中药既可以当做食品也可以兼做药品。“最早的时候大概是67种,2002年2月,卫生部下发文件,将这一目录扩大到87种。”贾亚光回忆。
在卫生部网站上,可以查到《卫生部关于进一步规范保健食品原料管理的通知》(卫法监发[2002]51号),该文件附件中包含《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物品名单》、《可用于保健食品的物品名单》和《保健食品禁用物品名单》,其中第一个即药食同源目录,包含87种中药材;第二个包含101种中药材,凡列入的可以直接用在保健品中,而不用当做药品进行审批;第三种只能作为药品审批,这样的中药材当时的规定是59种(见链接)。
值得注意的是,2009年,因为凉茶中的重要中药成分夏枯草没有进入药食同源目录,被媒体指责凉茶中掺有药品后引起轩然大波,引发整个凉茶产业危机。2010年年初,卫生部经审核之后,已经同意夏枯草、布渣叶、鸡蛋花三种中药可作为凉茶原料,贾亚光认为此举即已认可这三种中药属于药食同源目录。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