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部已于6月下旬至7月上旬赴沿海省市调研,真正的政策或许将在7月下旬密集出台
郭丽琴
历经1~4月出人意料的外贸增速,经过整顿,5~6月份真实进出口状况终于“现形”。疲软的数据已经引发高层的高度警惕,并已加紧研究部署新的政策出台。
针对下半年的外贸形势,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沈丹阳昨日在月度例行发布会上称,全年出口更加严峻、复杂,要实现今年外贸预期发展目标需要克服很多困难。他表示,根据国务院指示,商务部正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进一步研究采取支持措施,这些措施会很快出台。
《第一财经日报》此前曾连续报道称,高层已开始关注广东、深圳等地前4个月来“登峰造极”的对港贸易数据,并责令严查原因。知情人士对本报记者表示,由于中央的严查,使得5~6月剔除了外贸水分,但最终过于疲弱的数字大大出乎了决策层的意料。
本报记者了解到,商务部于6月下旬至7月上旬赴沿海省市调研,目前已经汇总资料上报国务院。若考虑到外贸政策执行到产生效应的滞后期为3~6个月,那么真正的政策或许将在下周,即7月下旬密集出台。
高层关注外贸颓势
海关总署日前发布的数据显示,6月出口同比下降3.1%,低于上月的增长1.0%以及市场预期值增长3.7%;进口同比下降0.7%,也低于上月的-0.3%和市场预期值增长6.0%。此外, 6月贸易顺差扩大至271亿美元,高于上月的204亿美元。
剔除了水分的中国进出口数据,让所有人都吃了一惊。这已经不是能否完成全年外贸“保八”任务的问题,而是如何防止出口深度下滑的问题了。
根据商务部披露的数据,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中的新出口订单指数已经连续三个月低于50%。商务部对全国1900家重点外贸企业的调查显示,企业出口订单趋冷、利润趋薄,出口订单的环比增长企业所占比重已经连续4个月减少,出口利润率环比下降的企业所占比重已经创下了近4个月的新高。
与此同时,企业出口信心持续回落。6月份,有将近1/3的企业认为,今年出口额将会比去年有所下降,所占比重半年以来首次超过30%。4月份以来,商务部重点联系企业出口订单指数、信心指数已经连续3个月下滑。
上述知情人士表示,其实外贸主管部门年初便已注意到进出口的诸多不利因素,但由于1~4月份进出口数据的虚高,导致一系列相关促进政策被搁置下来。
此前“夸张”的数据显示,4月出口同比增长14.7%,高于上月的10.0%。前4个月,内地与香港双边贸易增长66%。而在3月份,内地对香港出口则增长了92.9%,创出了1995年3月以来的最高增速。
针对这种数据“坐火箭”现象,本报此前曾报道称,广东(尤其是深圳等地)的“出口一日游”,已经到了令人无法容忍的地步。不仅包括传统上的骗取出口退税,现在还有热钱借道虚假贸易涌入的因素。
而在所有导致外贸企业陷入困境的政策性问题中,清华大学中美关系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周世俭重点提及了汇率问题。“过去美元走软的时候,压迫人民币升值;现在美元走强,人民币还在升值,对外贸企业的压力非常大。”他说。
国际清算银行的数据显示,今年5月底,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为116.3,较去年年底已经升值了5.6%。如果分币种看,人民银行的数据显示,截止到6月28日,人民币兑美元、兑欧元、兑日元汇率中间价分别较去年年底升值1.7%、3.3%和16.7%。与此同时,国内劳动力成本仍在上升,今年上半年已经有多个省市区先后上调了最低工资标准。
组合政策前景
昨日沈丹阳提出的“稳外贸”政策组合措施,目标可谓多元:既有利于稳增长,又有利于调结构;既有利于稳定出口,又有利于扩大进口;既有利于降低出口成本,又有利于开拓新市场,发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综合优势的贸易环境。
但真要实现以上多元化目标,必须出台一套组合型促进政策。究其根本,涉及“稳外贸”的实质性政策无外乎汇率、进出口关税、出口退税、信贷支持。
去年9月,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关于促进外贸稳定增长的若干意见》,确定了8项措施,具体而言,加快出口退税进度,扩大融资规模,可以有效减轻企业资金流压力;扩大出口信用保险规模和覆盖面,特别注意加强对小微企业提供信用保险服务。
但这被一些业内人士称为临时性救急措施,并期待更强有力的实质性政策。周世俭表示,中国外贸的核心成本包含三个方面,农民工工资、汇率,以及出口退税。由于农民工工资上涨是必然趋势,不能改变,因此,只能动汇率及出口退税,同时加强信贷支持,以促进出口。
周世俭还认为,人民币不应该再追随美元升值了,应该保持稳定,甚至适度贬值。此外,对高科技企业、能源领域,甚至化妆品在内的消费品的进口关税也需要调整,从而促进进口。而出口退税不仅要快速,还要进一步提高退税率。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院长霍建国则对本报记者表示,目前来看,似乎这几项核心政策,去年国务院已经有相应动作。能够出台的估计是些较小的刺激性政策。
霍建国认为,最重要的是要给实体经济创造一个公平的竞争环境,不仅保证拿到订单的企业能够获得足够的信贷规模,也要放开投资领域限制,下放投资审批。“现在中国的关键问题在于实体经济,尤其是制造业不景气。如果不能解决实体经济的问题,外贸企业,尤其是中小型外贸企业的日子也不会好过。”
对于外界盛传的,年初制定的外贸“保八”任务难以完成的说法,沈丹阳表示,面对这样的形势,需要付出更加艰苦的努力,但是现在也不能说就完不成预期目标或者没有希望完成目标,毕竟实现外贸的稳定增长关乎中国国内的就业、居民的收入,关系到国内经济增长甚至世界经济稳定。
商检新规被诟病
去年9月12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出台促进外贸稳定增长的政策措施,紧接着同年9月16日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 《关于促进外贸稳定增长的若干意见》,这被称之为外贸及时雨的“国八条”和“国十六条”。
其中,提高贸易便利化水平部分中 “调减法定检验检疫目录”提到,认真落实2012年8月1日起实施的取消部分商品进出口检验检疫的规定,在确保出口质量安全的前提下,研究进一步调减法定检验检疫目录;“规范和减少进出口环节收费”中提到自2012年10月1日起至2012年12月31日,对所有出入境货物、运输工具、集装箱及其他法定检验检疫物免收出入境检验检疫费。
但该政策只延续了一个季度,自2013年1月1日起,又开始执行新降低后的检验检疫收费标准,国家质检总局也公布了新需要商检的产品范围,需要商检的产品范围扩大了,出口法检目录达4491种,包括鞋、布匹、灯泡、喇叭、电扇、钟表、厨具、螺母、瓷砖等。
多位外贸企业负责人向《每日经 济新闻》记者表示不能理解此举。他们认为这对没有渡过危机的外贸企业来说是雪上加霜。当时,一些企业部分产品已在港口,也得按照新标准重新拖回来开箱检验。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高级研究员马宇撰文称,虽然国际规则并没有禁止一国政府进行出口商检,但中国政府代替国外贸易商和外国政府来检验本国出口商品质量,大大降低了货物流通效率、增加了企业经营成本。
“全国每年仅商检费就超过100亿元,加上其他相关收费超过300亿元,几乎占了外贸企业利润的5%左右。”马宇称。
信贷、流通还有可调空间
霍建国分析认为,从目前的外贸政策来看,出口退税不太可能再往上调,已经处在顶部水平;汇率方面,国家外管局已在货物贸易外汇管理制度方面做出努力,取消了出口收汇核销单;那么从贸易便利化的调整空间来看,最有可能在商检和海关方面作减法。
“与其免收出口企业的商检费用,还不如减少商检目录,这样企业就松绑了。同时,对于资质优秀的外贸企业给予减少开箱开验的便利。”霍建国表示。
针对外贸企业在综合经营成本上升之后,利润率薄、竞争压力大、投资空间小的问题,霍建国认为原因在于信贷和国内经营环境并未得到根本改变。他建议,优先保证出口企业信贷安排,保证有订单的出口企业得到信贷支持:“进出口银行可以尝试根据出口企业的外销规模,安排授信额度。”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