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14真皮标志大会暨时尚峰会”上了解到,2013年,我国皮革、毛皮及制品和制鞋业在较为严峻的形势下总体运行基本平稳,基本上有效克服了宏观经济减速、外需增长缓慢、生产成本上升等多重外部压力,行业发展稳中显忧,除产量指标出现波动外,销售、利润、出口等指标均保持增长,而上年年底出口的意外下滑使行业在今年的发展中面临更多的不确定性。预计2014年我国皮革主体行业面临的国内外市场环境有望进一步向好,但存在出现波动性的可能。
出口降速延续未来增长乏力
2013年我国皮革主体行业进出口顺差744.6亿美元,同比增长9%,占我国贸易总顺差的28.7%。其中,出口829.3亿美元,同比增长9%,增速回落0.8个百分点。2009年皮革主体行业出口首现下降,在经历2010、2011两年的调整反弹后,行业出口增速近两年来持续下滑,已经不足10%,与2009年以前的水平相比仍略有下降。
鞋类对出口增速贡献最大为5%,而皮革服装、毛皮服装、箱包、皮面皮鞋对出口增速的贡献率为-0.01%、0.6%、3%、1.4%。当前,我国皮革制品出口仍以中低档为主,以占行业出口额58%的制鞋为例,其增速低于行业0.5个百分点;而鞋类出口中,价格低廉的橡塑鞋靴占到47.2%的份额,同比增长21.2%;而价格较高的皮面皮鞋占比为25%,同比增速仅为9.9%。
我国皮革主体行业出口前三的市场为美国、欧盟、东盟,三者合计占52.6%。其中,出口美国、欧盟的份额有所减少,合计下降1.8个百分点。而东盟所占份额提高1.1个百分点,成为我国第三大出口市场,2013年我国对东盟十国出口增速高达29.7%。俄罗斯、香港紧随其后,出口日本增速为2%,排名下滑三位跌至第六名。同为金砖四国之列,我国皮革主体行业对俄罗斯和印度出口同比增幅分别为29.8%和26%,而对巴西出口增幅仅为1.3%,主要在于我国鞋类等产品与巴西等发展中国家存在竞争,摩擦升级并呈常态化趋势。2013年我国皮革主体行业对南美出口下降9.7%,其中鞋的出口下降16%;对非洲出口增速大幅回落24个百分点至7.7%。
我国皮革主体行业出口以一般贸易和加工贸易为主,合计占全部贸易方式的89.1%。其中,一般贸易额同比增长11.2%,所占份额增至69.5%,占比提高1.4个百分点。加工贸易额同比微增0.04%,占比下降1.7个百分点至19.6%。
进口方面,我国皮革主体行业2013年进口84.7亿美元,同比增长8.5%,增速加快2.7个百分点。对进口增速的贡献中,制成品为3%,其中鞋类对进口增速的贡献率为2.4%,旅行用品及箱包为0.8%;而半成品革、成品革、已鞣毛皮等原料为5.5%,其中半成品革、已鞣毛皮的进口增速高达16.3%和31.7%。欧盟仍是我国皮革主体行业进口首要来源市场,占比达35.8%,而其中又以意大利为进口第一大国,占进口总额的23.4%。南美的巴西为我国皮革主体行业第二大进口国,进口增长19.7%,占比达到8.4%。越南占我国进口额的8%,位居第三。我国皮革主体行业从东盟进口全年增长17.2%,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建立有力推动了双方皮革主体行业的外贸增长。我国经济发达的广东、上海、江苏等省市进口总额位居前列,三地合计占比72.9%。进口额前十省市中,只有江苏同比下降,降幅10.2个百分点;北京增速最高,达38.7%。
宏观总体向好自身亟须变革
2014年,我国皮革主体行业面临的国内外市场环境有望进一步向好,但存在出现波动性的可能。内需市场基本面总体良好,随着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加,新型城镇化有序推进,鞋服类内需消费增速有望在2013年的水平上稳步提升。值得注意的是,虽有全面深化改革带来的政策利好,但若刺激不足,内需市场亦难有乐观表现。国际方面,美、欧等经济体已呈现实质性复苏迹象,经济宏观面的改善将逐步传导至终端消费,全球市场料将呈现稳中向好局面。
国内各项生产要素,特别是用工成本仍将持续提升的同时,节能减排问题仍会是行业发展中的难点,皮革主体行业多重承压,国际竞争力面临严峻挑战,亟须加快转型升级,提升核心竞争实力,同时争取完善的外部政策与公共服务环境,确保行业实现平稳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