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轮胎行业大而不强已是业内共识。要推动行业稳步发展,实现由大到强,一个紧迫的任务是加快制定严格的技术标准,尽快建立轮胎准入制度。
2013年,我国汽车总产量突破2200万辆,作为汽车关键零部件的轮胎年产量突破5亿条,均位居全球首位。据统计,到2013年底,国内汽车制造业规模以上企业数量达11599家,比上年增加1030家;规模以上轮胎生产企业数量达到317家,比上年增加26家。
但是,庞大的数量无法掩盖质量效益不高的残酷现实。
我国轮胎行业中,大量中小企业仍然以生产低端产品为主,并未涉足高端轮胎的研发及生产,同时外资企业纷纷登陆中国市场,且在华销售量一直占比较高。大量产品走出国门,依靠低价优势竞争,不仅被贴上质次价低的标签,还导致轮胎贸易摩擦越来越多、技术壁垒也越来越高。美国、巴西、泰国、哥伦比亚、墨西哥等国已先后对我国轮胎产品发起反倾销等调查。欧盟实施了轮胎标签法,美国环保署推出了SMARTWAY标准。欧盟对我国轮胎产品的抽样调查结果显示,全国有36%的轮胎尚未满足欧盟第一阶段标准,50%以上不能满足欧盟第二阶段(2016年)的要求。
轮胎科技含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车辆的安全性、舒适性、节能环保性,未来,轮胎行业的发展趋势必将是科技含量越来越高。在这样的背景下,国内企业应该尽快改变以低价取胜的竞争思路,加快结构调整步伐,加大技术升级的投入力度,以争取在世界市场上立稳脚跟。
为此,建议国家制定严格的技术标准。目前,汽车轮胎的国家标准主要是对产品规格、尺寸、气压、负荷、试验和检测方法等的规定,极少有界定轮胎使用性能的技术标准,而这正是目前发达国家制定轮胎技术标准和法规的重点内容。因此,建议在与国际标准对接的基础上,制定国家技术标准,对轮胎的燃油效率、滚动噪声和路面抓着力等关键性能指标进行分级认证,对汽车企业使用轮胎提出更高的使用标准,倡导、推广更加安全、节能、环保的轮胎产品。
同时,为有效抑制投资过热、规范市场,促进轮胎行业转方式、调结构,提升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有必要在现有的《轮胎产业政策》基础上尽快制定轮胎行业准入制度。应从原材料和产成品的环保节能性,生产制造过程的能源、资源消耗和环境保护,轮胎销售和使用过程中的服务、赔付、召回、回收、资源再生等环节入手,制定科学的行业准入门槛,进行严格管理,加快轮胎产业的经济结构、市场结构、产品结构调整,确保产业发展质量效益和节能环保水平不断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