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产品是指来源于农业的初级产品,即在农业活动中获得的植物、动物、微生物及其产品。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关系到国计民生,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1995年,中国农业生产总值突破万亿元大关;进入21世纪以来,农业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0%以上,2011年达到47712亿元。伴随农业生产总值的稳步增长,中国农业生产经营水平稳步上升,农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或将首先在农产品流通上实现。
近日,农业部部长韩长赋在上海调研时表示,要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扶持发展农产品储藏、保鲜、加工,支持发展直销、配送、电子商务等农产品流通业态,推动农业由产品生产向产业链、价值链生产转变,让农民和企业在一个链条上分享利益。
按照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要求,作为第一产业的农业,“接二连三”已成为产业发展的重要一步。“搞农业生产赚钱少、赚钱难,所以我国各地青壮年农民外出打工,而让留守老人和留守妇女在家种田已经成为极为普遍现象。”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告诉记者,除了少数已经将一、二、三产业融合的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利润丰厚外,绝大多数农民靠生产农产品销售所获收入有限。
实际上,电子商务等新型农产品流通业态,已经渗透了一、二、三产业融合的概念。
据
灵核网发布的《
2015-2020年中国农产品期货市场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认为,发展电子商务等互联网产业,不仅对农民能起到增收致富的效果,同时还解决了创业投入成本过高的问题,对于促进农村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融合发展,减少流通成本,激励创业、扩大就业意义重大。
不过业内人士认为,一、二、三产业融合目前更多处于自发阶段,覆盖领域小,融合深度不足,惠及面有限。
在李国祥看来,造成目前国内农业产业“接二连三”衔接不畅的主要原因在于国内农产品价格高于国际市场。究其解决办法,必须实现农业转型升级,“延长农业产业链,有一体化和产业化两条道路,基于我国农民数量众多的国情,产业化显然更合适”。
李国祥指出,农业产业化组织方式的核心就是以某个或某类农产品的产业链与价值链为主线,通过增值分享和风险共担等机制,既尊重相对独立的生产经营者的市场主体地位,又能将越来越细化的多个环节整合起来形成一个分工合作的有机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