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称为“女王朔”的京味女作家赵赵近期推出新作《丫头儿》,这本书收录了她的最新小说《王招君》与《丫头儿》。与她以往剧本先行、金句密布的写作方式不同,在赵赵看来,这两个故事是她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小说集,字斟句酌,看似淡静如水,读时却笑中带泪。前日,赵赵接受本报记者采访,分享了自己年过不惑之后写小说的心得,作为资深编剧,她同时也谈及影视行业的弊病。
国内演员话语权太大
作家赵赵最先是以编剧的身份在影视圈内走红的,她写的《时尚女编辑》、《动什么,别动感情》等剧作大受观众热捧与圈内好评。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对于近期甚嚣尘上的宋丹丹与宋方金的骂战,赵赵坦言,这是中国影视行业的恶性循环,因为观众与广告商喜欢看明星,导致整个剧组所有人都要听明星的,明星的话语权最大。这是不正常的产业搭配,很容易导致演员自我膨胀。在她看来,像葛优这样能够保持平常心的演员太少了,“势利眼是这个行业的职业病”。谈及宋丹丹与余淳导演这一组合,赵赵称自己很早就听说过这个团队不太爱看剧本的合作方式,所以在她看来,编剧在选择这样的合作对象时,一定要考虑一下自己的内心承受度。
说到自己作为编剧曾经合作过的演员,赵赵透露,像徐峥、陶虹这样有艺术底子的演员,对剧本是非常尊重的。虽然并未遭遇过被大面积改动剧本的情况,但是看到同行的遭遇,赵赵称自己也是非常着急的。因为写剧本对编剧而言,是一个非常痛苦且艰辛的过程,被人随便改动非常难受。“如果你改得好我心悦诚服,可改得不怎么好就让人很难受。所以我很理解,为什么老舍说‘改我一字,男盗女娼’。”赵赵指出,在美国,编剧是绝对的权威,如果演员随便改剧本,编剧随时都可能把你写死。
编剧与演员之间的这种矛盾,在赵赵看来,说到底这是整个行业的问题,现在全民“审丑”,喜欢“听雷”,追求的是话题而非艺术性,影视剧离“真善美”越来越远。在她看来,当下中国的影视行业,为钱拍戏已经成为常态,包括投资方、导演、演员、编剧以及电视台,大家都忙着挣钱,作品的艺术性变得越来越差。
新作描绘人生必经的窘境
赵赵一直以嬉笑怒骂的文风驰名小说界,被冠以“女王朔”的称号。说到这个称号,赵赵再三否认,“我都否认一万遍了,可是没有听我的。”虽然表现谦逊,但喜欢赵赵文字的读者越来越多,著名编剧史航看了赵赵的新作《丫头儿》后难掩喜爱:“这本书精细地描绘了人生必经的窘境,又给了一些有益的提醒和启蒙,是一本又精明又厚道的济世小说。赵赵,就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三仙姑。”
作为70后作家群的代表,赵赵的三部长篇小说代表作中,《动什么,别动感情》和《结婚进行曲》写一代人的爱情故事,《穿“动物园”的女编辑》写职场生活;而新作《丫头儿》却少有爱情与职场成分,两个故事中,她分别以大龄女白领和三四岁小女孩的眼光打量亲情这种复杂的人际关系。赵赵坦言,有人说四十岁之前是生活,四十岁以后是回忆生活。但人到了一定年纪,应该去写自己想写的、没那么商业的东西,不然会觉得很遗憾。赵赵认为,爱情可能转角就遇到了,而亲情,生活中最容易被忽略的人,在你回忆时,却是最令人痛彻心扉的。在她笔下,70后一代的童年记忆与成年后在社会中打拼的时代印记都在不经意间展现。
赵赵坦言,《丫头儿》完成后,她对丈夫说:终于能出版一本自己想写的书了。在她看来,40岁之前特别想在人群中跳出来让别人看见自己,但40岁之后就觉得很喜欢安静地过日子,甘苦自知,“现在我越来越觉得没有人能帮助你,能够跟你一起生活的,其实就是你自己。”她指出,这本书不是影视剧,不为观众服务,而是很自我的一个东西。
《丫头儿》简介
《丫头儿》以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北京一个三四岁女孩的最初记忆打量和映照成人世界。爸爸支援“三线”建设后,丫头儿与妈妈、哥哥搬入一个破旧的大院。一桩婚事在丫头看来是喜宴上的糖醋虾球,而大人们的心思总是复杂微妙,婚丧嫁娶的一句话甚至都牵扯着几家人的户口、工作和远近亲疏。赵赵以丫头儿的懵懂审视成人的残酷,使每个童年不再的人怅然若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