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期与投资者交流会上,张近东引用了巴菲特的一句话:“聚焦于赛场的人才能赢得比赛,胜者不会是那些紧盯记分板的人。”
他确实需要给外界更多信心。2014年第一季度,苏宁云商(002024.SZ)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4.33亿元,比去年同期(盈利4.93亿元)下滑187.98%;总资产781亿元,同比减了4.94%。这并非苏宁云商首次交出一份欠佳的答卷,2013年的年报显示,它的营业利润不过1.61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94.65%。利润总额约为1.46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95.5%。
对于业绩下滑,最常见解释将此视为转型必然代价,张近东认为,进行到战略执行阶段后,“就像高楼建好,进行内部装修的过程,虽然外面看不到,但是一旦装修好了,就会带来赏心悦目的体验”。
这是一篇充满了各种积极比喻的讲话,但是比喻不足以解决现实的尴尬,如果今年全年业绩依然欠佳,将是对投资人耐心的极大挑战。不过,要想真正走出泥沼,苏宁最需要的是继续前行的勇气,而不能左顾右盼,犹豫不决。
例如,苏宁的实体店面2013年减少了79家,在2014年关店力度能否再大一些?对于已经证明不适合承担转型重任的高管,刀能否再快一些?苏宁曾将2013年第四季度转型重点定义为转基因,但并没有看出实质变化,对于苏宁易购各种吐槽比较多,能否在用户体验方面有真正的跨越式提升?能否在电商领域有更多与主业相关的收购?
甚至有从事零售业的朋友建议,苏宁的实体门店,应该转变成社区服务中心,附加缴纳水电费、接收快递等功能,实际上,这正是便利店转型的方向,只是苏宁门店面积更大,员工素质更高,更适合用这种方式来提高与用户的黏性。
对苏宁而言,它没有退守线下的可能,云商这个概念捆绑了太多利益主体。作为一家上市公司,它的阵痛在财报中一览无余,但投资人真正惧怕的并不是公司无法起飞,而是无法在正确的跑道上起飞。如果张近东坚信自己做出了正确的选择,就应该拿出更明晰的动作,即使短期内蒙受更大的市值损失也在所不惜。
张在演讲中的一句话,说到了自己的痛点:一方面在新兴专业领域上照搬了传统的经验和做法。另一方面在管理机制上,还保留了连锁时代的集约管控、标准化复制和大兵团作战,与互联网组织的迭代创新、内部竞争和小团队自主管理不那么兼容了。这是个绕不过去的难题,而且没有首鼠两端的解决方案。这些痛点在它转型之初就已经遇到了,只是如今有了更切肤的体会,而如今留给它的时间窗口已越来越短。
今年将进入产业变革的史诗时代,其主题就是虚实结合。2014年并非决战之年,而是布局之年,2015年与2016年将会有一批完成布局的公司获得巨大增长题材,苏宁正徘徊在这个名单的边缘。
在这个史诗时代,有两组不容错过的研究对象,即苏宁与国美,海尔与格力。2014年第一季度,国美净利润同比大幅增长240%以上,而2013年白电三大家的全年业绩中,格力电器、美的集团、青岛海尔净利润分别为108.13亿元、73亿元和41.68亿元。有意思的是,苏宁和海尔转型烈度最强,而国美和格力看起来最为保守,为什么前者的业绩表现却远远不如后者?是苏宁、海尔的脚步没有跟上灵魂,还是国美、格力依然在享受最后的增长红利?
让我们把答案留给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