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天前,民营快递企业巨头顺丰速运(顺丰快递)宣布,将要涉足“农村”收发件市场,并鼓励其员工下乡“创业”。据悉,顺丰正在尝试一个新的探索,通过设立扶持基金,鼓励顺丰内部员工到华中、华西、华北的乡镇地区开设代理站点。
这是顺丰近20年来,首次下放代理权、开放自己的物流体系。个人猜测,顺丰可能采取了传统连锁企业常用的“控权”代理方法,即顺丰持股51%,代理商持股49%,由顺丰与代理商(顺丰员工)共同出资建议物流网点,其中代理商(由于员工资金有限)部分由顺丰垫资完成。
王卫的近忧与远虑
对于20年来一直坚持直营的顺丰而言,如今的变化更像是一种无奈之举。要知道当初顺丰一直坚持直营的原因,就是因为加盟、代理商难以管理。更有甚者,在加盟顺丰后,通过顺丰的旗号拉拢客户,自立了门户。而在笔者看来,这种变化的背后,凸显的是王卫(顺丰集团总裁)的近忧与远虑。
在传统快递业务上,顺丰受到来自四通一达的追赶。在北京、上海这样的一线城市,申通等公司也已能做到次日送达,速度跟顺丰相差无几。而它们同时也正在开展诸如包机、海淘转运等业务。甚至在三线之外的城市,四通一达更具竞争力。
而在顺丰优势的高端快递领域,其也受到来自中邮(EMS)市场化带来的威胁,特别是中邮IPO前,在长江三角洲的那轮降价,其直接导致顺丰在长江三角洲的订单量出现了剧减,至今顺丰的“元气”还未完全恢复。
另一方面,随着京东、海尔日日顺等物流企业的对外开放,也间接加剧了顺丰在整个物流行业中的竞争劣势。特别是京东的物流,其在一线城市的物流效率与顺丰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
如果我们把上述因素称之为王卫的近忧,那么马云所领衔的菜鸟网络,则是互联网浪潮给顺丰带来的冲击。据业内人士透露,目前顺丰在电商领域的订单量仅占10%不到,这样的市场份额与顺丰在传统物流中的地位明显不太相符。
顺丰快递的自我救赎
对于上述市场竞争威胁,笨重的顺丰也做出了一些应对动作。
首先是物流服务的价格调整,顺丰近日推出了同城8元,跨省12元的“低价”服务,其在价格上直逼四通一达。也就是说,至少从价格竞争上,顺丰保证了自己的竞争力,至于用户体验,目前顺丰还是遥遥领先。
其次是渠道下沉,进入二三线城市和农村市场。也就是文章开头所述的布局和策略,其最根本的目的,还是在于网点覆盖率的提升。这也是物流企业竞争中,用户比较关心的指标之一。细心的朋友可能关注过这点,在一些地区,很多物流公司是无法送货上门的,通常他们会借道EMS或其他快递服务商来送货,即使送货上门,也是一个漫长的周期。
最后是布局互联网O2O相关。在这点上顺丰走的比较前面一点,可能也是对于之前反应“缓慢”的救赎。而在峰哥看来,顺丰这是在搭建用户使用物流的场景,通过布局“前端场景”,实现对后端物流的控制。
值得注意的是,其中价格调整、渠道下沉,是顺丰对现量的维系和增量的保持,这是一种物理变化。而布局互联网O2O,更像是将现有资源效用最大化,这是一种相互作用的最大化,它属于化学变化。从逻辑来看,两种变化的组合可以帮助顺丰摆脱困局,但是仔细研究、反复推敲,你会发现顺丰的化学变化还是行不通。
顺丰O2O便利店的逻辑
追溯顺丰的O2O便利店,可追溯到2011年,其当时就在深圳开设了第一家顺丰店。但是后来由于种种原因,这样的模式并没有得到大面积复制。有内部人士称,当时O2O便利店的效果甚微,所以顺丰暂时放弃了O2O。
如今顺丰再次折返O2O便利店,实在让人有些看不太懂。据记者报道,在一个三四十平方米的临街商铺内,墙面上铺满了二维码,正中的桌子上是一台20寸触摸屏,除此之外,在位于深圳市新洲9路的这家顺丰店里,看不到任何实物商品。
如果你想买东西,只能通过二维码和触摸屏链接到其他的电商网站在线下单,这显然与传统的顺丰便利店完全不同。这看起来像是将传统O2O模式反推,即从线下将用户倒逼至线上,最终实现用户沉淀。
另据接受采访的顺丰媒体负责人称“我们面对的就是跟我们物流业务结合起来的人群,这点是不变的。但是要说区域的话是不一而足,社区会有,其他区域也会有。便利店肯定是顺丰未来长期投入的领域。”换句话说,顺丰O2O便利店是体验店+仓库的模式,走的是社区路线。
可惜的是,这样的方法或许并不能达到预期的结果。一方面,顺丰线上存在着严重的用户缺失,用户没有养成在线上交易的使用习惯。
另一方面,如果采用加盟的方式,顺丰如何去管理这些加盟店铺,这些店铺又何来的动力为顺丰发展线上用户。
最后一方面,也是最关键的一方面,顺丰如何打通用户的支付,如果没有支付体系,那么这样的O2O便利店又怎么形成闭环。
综上所述,上述三点可能是制约顺丰发展O2O便利店最大的问题。说到底,没有线上用户沉淀的顺丰难以玩转互联网,不过顺丰手里还有最后一张牌,就是在各家并购大战中仍独善其身,股份绝大部分还掌握在自己手里,至于王卫对未来如何打算,怎么用好最后的杀手锏则不得而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