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几何时,伴随着国内经济的高速增长,来自福建泉州的鞋服品牌,曾经以近乎疯狂的速度在全国各地开设门店,在全国各大城市的各类商圈中,占据了半壁江山。然而,近年来,随着国内经济增长速度放缓,全球经济环境的持续不景气,许多本土鞋服品牌开始面临经营瓶颈。迫于巨大的库存及经营成本上升的压力,一些本土鞋服品牌走上“下坡路”,不得不收缩经营规模。
而作为行业领军者,“青少年专属产品第一品牌”七波辉,却几乎没有受到鞋服行业大环境不景气的冲击,仍然处于良性、健康、稳步的发展道路之上。这便是得益于七波辉(中国)有限公司总经理陈锦波以稳健为主旨,不盲目扩张的企业发展观。
近日,备受业界关注的七波辉2014年青少年秋冬服饰潮流发布会圆满落下帷幕。在服装行业整体渠道收缩的今天,仍有近2000人参与此次盛会,在参会人数规模创下历史新高的同时,也再次印证了七波辉一直以来的良性发展态势。
“前些年,得益于市场的巨大红利,许多品牌开始进行大规模的扩张,而忽略了商业发展规律”,陈锦波如是说道,“企业脱离市场实际状况的盲目、跟风扩张,是不可能持久的。因为当经济发展大潮退去的时候,品牌还是要回归市场,其规模大小,最终取决于品牌本身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因此,评估一个品牌的标准,不是在于其扩张的速度,而是在于其是否良性发展,是否具备足够的竞争力及持续盈利的能力。”
陈锦波认为,作为企业的掌舵人,更应该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以及对市场深刻的认知和把握能力,多做战略层面的思考,而不是盲目的跟风。
凭借陈锦波对市场、行业的准确把握,七波辉多年来深耕细作,不断探索,围绕着“青少年专属”的理念,形成了独特的品牌、产品、渠道一体化的营销体系,从而走上了健康、稳健、良性的可持续发展之路。正是这样一条差异化、可持续的健康发展道路,最大程度的避免了行业危机对七波辉的冲击,使品牌在一片萧条下仍然能够保持强劲的发展势头。
纵观七波辉近年来所走过的发展道路,可以发现,陈锦波和七波辉所追求的,从来就不是单纯的数量上的增长,而是从产品、渠道的不断优化中促进品牌实现“质”的飞跃。
在产品方面,七波辉向来秉承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原则,在结合品牌自身品牌调性的前提下,致力于全方位满足青少年群体的着装需求。2006年以来,七波辉便洞悉市场对于服饰选择日趋多元化和多样性的大趋势,开始启动鞋服一体化进程。而在皮鞋、布鞋品类大获成功后,七波辉便开始致力于女装系列的研发。基于对国际潮流趋势、青少年服饰文化的准确把握,七波辉休闲女装系列一上市便广受市场欢迎。
有了良好的市场基础,本次2014青少年秋冬服饰潮流发布会,七波辉再次进行了全新休闲女装系列的推介,并创见性的提出“着力发展青少年女装品类”的产品战略。在此战略思路的引导下,品牌还同时建立起了一套完善的,从市场调研、产品研发到订货指导,以及后期的上市波段、终端销售为一体的商品企划方案。
陈锦波认为,在服饰行业中,产品开发最忌讳的就是脱离市场需求。“因此,七波辉从来不会盲目的进行产品的开发和品类的拓展。我们在进行新产品、新品类的开发前,都会经过大量的市场调研和市场论证,而在新品发布以后,我们也会对后期的上市波段、终端销售制定一套完整的方案,以期使新品能够真正的被市场广泛接受。”
短时间内开发大量新品、开发新品前没有经过科学的市场论证,以及盲目的追求品类、品种多元化,在陈锦波看来都是行业中典型的反面教材。
而在渠道方面,2013年启动的“分公司公司化运营”和“终端零售盈利模式再造”两大战略性项目,在武汉、成都、杭州、柳州、江苏等五个市场区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两大终端优化战略性举措的推行,也使得七波辉的终端运营、营销服务能力得到了巨大的提升,大大的巩固了品牌在青少年专属产品行业中的领导者地位。
为了全面实现各区域分公司终端运营标准化,持续提升终端盈利能力和水平,为日后终端战略的继续深化部署做好铺垫,七波辉也借本次2014秋冬青少年服饰潮流发布会之机,召开了“经销商零售思维暨武汉分公司终端带教项目总结分享大会”。
在本次分享会上,零售专家就2013年武汉区域终端带教项目的成果进行了阶段性的总结;同时对如何巩固及进一步提升当前取得成绩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方案,得到了广大事业伙伴们积极响应及广泛认可。
2013年,经过一年的战略部署及落地执行,各个分公司在终端运营模块积累了丰富的理论知识与实战经验,分公司运营管理水平获得巨大的提升,终端标准化运营体系得到有效的梳理及巩固,持续盈利水平取得了突破性的成长。而今年,七波辉也将在终端优化上不断进行深入,目前已经确定了新的五个市场区域作为两大终端优化项目的执行区域。未来,品牌将持续通过有序推进的方式不断完善整体的营销服务支持,坚持在终端市场深耕细作,带领事业伙伴不断实现经营升级。
“夯实自身的基础,从而在市场上获得更大的竞争力。”谈到七波辉下一步的战略规划时,陈锦波说道,“当下服装行业虽然已经在触底反弹,但在行业复苏期间,仍然不可盲目乐观。无论是社会还是行业发展的大规律,都是在‘乱’和‘治’之间的不断循环。在行业发展形势良好时,我们必须要充分利用行业的利好因素,但也不可因为一些外部的利好因素,而失去危机意识。只有继续坚持走稳健、良性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在品牌、产品、营销、终端等核心模块上持续的深化,扎实内功,才能在行业洗牌再度来临时,继续勇立潮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