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7日,由加多宝集团联合中国扶贫基金会、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共同举办的“加多宝公益战略发布会”在中国大饭店隆重举行。中国扶贫基金会秘书长刘文奎、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副理事长顾晓今和全国数十家主流媒体代表应邀出席。在现场嘉宾、媒体的共同见证下,加多宝以过去十七年公益积淀为基础,发布了2013年加多宝公益战略及企业首份《公益白皮书》,并提出“以善促善,人人公益”理念。
早在2009年4月1日,中国扶贫基金会成立二十周年纪念表彰大会上就提出了“人人可公益”理念,指出,与被动性的、突发性的公益事业相比,“人人可公益”是全民性的、主动性的和持续性的。
中国扶贫基金会秘书长助理李利曾经指出,可通过四个指标来看待企业对全民公益的示范作用:一是在遇到突发事件时企业的表现;二是企业是否将公益事业纳入企业文化以及全员日常公益意识普及活动中;三是企业的公益活动是否是长期性和持续的;四是企业员工主动、持续参与公益行为。
到场的媒体人士表示,经过17年的公益实践,加多宝已逐步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企业公益战略体系,现在将公益提升到企业战略高度,并创新性提出两大可持续性公益模式,进一步清晰了公益目标和方向。同时,这对其他企业践行公益也具有非常重要的示范作用。
“加多宝将公益战略化和模式化,有助于加多宝公益体系的进一步完善,进而让加多宝的公益之路走得更沉稳。”加多宝集团党委书记庞振国表示,2013年,加多宝将开启公益事业新篇章,通过公益战略化和模式不断创新完善,更大发挥企业公益的价值,以企业之善带动行业之善、社会之善,推动公益力量的成长和良性发展,共同打造“人人公益”的慈善中国梦。
首发《公益白皮书》 见证社会责任与担当
作为凉茶行业首本公益白皮书,《加多宝公益白皮书》的发布受到了与会嘉宾、媒体的高度关注。
《加多宝公益白皮书》从扶贫赈灾、教育助学、责任采购和企业文化等角度出发,总结了加多宝17年公益历程和取得的成绩,并明确提出“以善促善,人人公益”理念,即通过企业持续的公益行为,激发和调动公众的公益参与热度,以企业小善带动社会大善,最终促成人人皆公益的全民之善。
从《加多宝公益白皮书》可以看出,“以善促善,人人公益”理念并非一时热血的产物,而是加多宝17年公益积淀的厚积薄发。17年来,加多宝在教育助学、扶贫赈灾等领域投入逾4亿元,彰显了加多宝的社会责任与担当。而其在扶贫赈灾领域的多次亿元捐赠,更是提升了企业公益的社会影响力,加深了公众对公益的关注。
加多宝集团党委书记庞振国在发布会上表示,《加多宝公益白皮书》是对加多宝十多年来践行公益的一次总结和梳理,也是对未来公益的展望。作为正宗红罐凉茶,加多宝需要对所有消费者负责,为他们提供健康时尚的高质量饮品,而在公益领域,也期望做一个负责任的企业。但一个人的力量是微弱的,加多宝希望以企业持续的公益行为,激发每一个人心中的善念,进而带动更多的社会爱心人士共同关注、参与公益,共同推动“人人公益”这一美好愿景的达成。
作为正宗凉茶品牌,加多宝一直在传承和发扬“悬壶济世”的民族凉茶文化和慈善文化。如果说红罐是公众对加多宝的直接认知,而慈善,则成为公众对加多宝认知的另一个符号。在“4·20”芦山地震中,加多宝继汶川地震1亿元、玉树地震1.1亿元捐助后,再次捐赠1亿元善款,成为捐赠数额最高的企业,再度引发社会高度关注和热议。五年三次亿元捐赠,体现了加多宝的大善情怀。而此次以“以善促善 人人公益”为主题召开发布会,则进一步彰显了加多宝根植于企业基因的慈善理念。
中国互联网协会特邀专家杨孝文:近几年来,有些公益行动受到置疑,许多人以此为借口不参与公益。我们有权利质疑公益,公益也要容得起并经得起质疑。加多宝从企业自身角度为公益作贡献,提出“以善促善,人人公益”的口号,倡导“从我做起”的公益精神,就像加多宝一直以来对公益的坚持与探索实践一样。这种公益精神值得提倡和借鉴。
上海著名企业家钟树强:我个人比较认同加多宝提出的“以善促善 人人公益”的公益理念。其实我们在汶川地震与玉树地震的时候就看到了全民公益的热潮,深信每一个人的内心都有为社会贡献出一份力量的渴望,而这份小小的渴望正需要一个“领导者”去带动和激发。那么谁来充当这个领导者?就是企业!
著名网站主编夏勇:重要的是一起行动,加多宝在捐款后的表态显示了一个慈善领军企业的态度,“我们首先是一家企业,而且是一家生产食品的企业。这就意味着我们企业的社会责任,我们也希望我们的善行,能够带动和影响更多的人,以善促善,促使更多人参与公益,传递爱与善。”没有比捐,没有叫嚣,低调的慈善。
北京青年周刊:如果说过去企业的公益行为只是企业的个体行为,那么加多宝“以善促善,人人公益”理念的提出,已初步表明我国民营企业公益行为正在从个体性到群体性进行升级。已有越来越多的企业意识到,最好的公益是聚合社会之力的全民公益,企业要致力于以自身的公益小善,带动全民参与的社会大善。
发布公益战略 深耕两大创新模式
鉴于将公益上升到企业战略层面的企业甚少,加多宝公益战略的发布也成为与会者关注的另一大焦点。加多宝集团品牌管理部副总经理王月贵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围绕“以善促善,人人公益”理念,加多宝将继续在扶贫和教育领域精耕细作,并不断优化“建设型扶贫”和“发展型助学”两大可持续性模式。
在扶贫救灾领域,从2008年汶川大地震1亿元捐赠推动中国慈善元年的形成,到玉树、舟曲灾后重建中,加多宝联合中国扶贫基金会开创“建设型扶贫”模式。
以往的公益模式存在着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局限,也就是有人饿就提供吃,有人冷就提供穿。有多年公益经验的加多宝,提出“建设型扶贫”,意在着眼于消除解决贫困的根源,通过建设让人自力更生的项目,形成自“医”免疫系统,从而解决并预防贫困顽疾。
慈善既要雪中送炭,也要锦上添花。虽然扶贫济困式的雪中送炭模式还是目前的主流模式,也是大部分公众所认为的慈善主体,但是扶持文化艺术,推动教育发展这样的锦上添花式慈善,也是现代慈善的核心要义,因为解决和推动的是社会的长远发展,意义更为深远。
建设型扶贫:以玉树、舟曲灾后重建中试点运营的灾后小额信贷、建立蔬菜大棚基地、援建农贸交易市场、组建运输车队等项目为代表,打破以往一次性捐助的局限性,为当地民众提供自主经营项目,帮助他们实现经济创收,进而从根本上促进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建设型扶贫”主要项目组成
蔬菜大棚项目:加多宝蔬菜大棚基地项目位于玉树县结古镇东风村,共建成蔬菜大棚73座,累计产出新鲜蔬菜200吨,产值达100万元。项目惠及200余名农牧民,将人均年收入在原来基础上提高了3000元。
甘达村运输队项目:加多宝甘达村运输队项目位于玉树县结古镇甘达村,目前拥有8台工程车辆,1台客运车辆。截至2011年7月,加多宝甘达村运输队实现营业收入近90万元,为在加多宝甘达村运输队工作的10名甘达村贫困村民每月带来固定受益超过3000元。
奶业基地项目:加多宝德达村奶业基地项目包括农业和牧业两部分:为农户捐助拖拉机、青稞打撵机、榨油机,组织每户试点种植1亩油菜籽;为牧民捐赠366头生产母牛、送奶车,组织每户种植饲料1亩,为每户修建约16平方米的畜棚提供补助。项目惠及全村35户183人。
综合交易市场项目:加多宝玉树县加涅滩农畜产品综合交易市场项目占地面积3.33公顷,规划建筑面积约30000平方米,建成后将成为玉树州最大的农畜产品综合交易市场。综合交易市场将采用合作社形式经营,经营的收益将平均分配给结古镇红卫、解放、民主、团结、扎西大同五个村的1000户贫困或因地震失地的农民。同时,市场运行收益的20%将设立玉树州扶贫基金,用于帮助玉树州其他贫困村脱贫致富。
舟曲小额信贷:2010年8月,舟曲爆发泥石流灾害。加多宝捐赠人民币2000万元,用于开发“小额信贷”项目恢复生产和倡导全民公益行动。
加多宝在舟曲设立了“舟曲县农户自立服务社”与“加多宝小额信贷种子基金”,资助舟曲泥石流灾民重建房屋,支持他们尽快恢复产业、增加收入。“舟曲县农户自立服务社”项目至今保持100%的还款率。
加多宝小额信贷项目惠及近千人,推动了舟曲当地的经济发展。因舟曲小额信贷项目成效显著,2012年受甘肃省政府邀请,加多宝“小额信贷”项目入驻甘肃景泰县、康乐县两个地区开展试点工作。
芦山地震亿元重建规划:在“4·20”芦山地震中,加多宝紧急调集3000箱加多宝凉茶与1000箱昆仑山矿泉水奔赴灾区,以缓解灾区用水之急。同时,加多宝委托中国扶贫基金会进行灾情评估,最终决定向芦山灾区捐赠1亿元,用于灾后重建工作。
在芦山灾后重建中,加多宝将继续与中国扶贫基金会合作,经过一系列的评估调研,将亿元款项用于教育、卫生、健康等公共服务领域等基础建设、关注因灾返贫社区弱势人群、提供社区就业机会、培养致力于与灾区群众共同发展的组织等。
据介绍,该模式以在玉树、舟曲试点运营的灾后小额信贷、蔬菜大棚基地、农贸交易市场、运输车队等项目为代表,通过“合作社”等形式,为当地民众提供自主经营项目,帮助他们实现经济创收,同时促进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对于“建设型扶贫”模式,中国扶贫基金会秘书长刘文奎表达了继续合作的意向,他表示,目前“建设型扶贫”模式已在舟曲和玉树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在芦山灾后重建中,也将结合当地情况,与加多宝共同开展可持续性扶贫项目,以帮助灾区同胞重建家园,恢复生活生产。
中国扶贫基金会秘书长刘文奎在加多宝公益战略发布会表示,加多宝集团建设型扶贫模式的提出,是对现有可持续性项目的总结,也是对未来扶贫公益项目的启发和定位,具有专业性、前瞻性和竞争性,对整个扶贫公益事业的发展具有宝贵的借鉴意义。
ADPR国际传媒集团总裁梁洪军评价:加多宝提出的建设型扶贫,很具推广的价值。当然建设型扶贫模式,仍需根据不同贫困地区的实际情况,建立真正适合当地发展的公益援助项目。
著名投资管理人梁万章:一个企业如何回报社会,不仅仅在于产品的质量与提供的就业岗位,还在于其所在公益方面的投入;而公益方面的投入不仅在于资助,还在于帮扶的方式。加多宝在这次公益战略发布会中提出“发展型教育”和“建设型扶贫”就为企业公益提供了很好的参照。
有媒体指出,回顾加多宝公益之路,我们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一个公益项目的成功不仅需要先进的公益理念指明方向,更要有战略系统做基础保障。无论是“发展型助学”还是“建设型扶贫”都体现了加多宝以企业之善,助推社会公益向组织化和模式化发展,促进企业公益协同并持续化发展的战略布局。
除了建设型扶贫模式的提出,在教育助学领域,加多宝的成绩也同样显著。在目前国内企业的公益助学中,大部分均属于学子资助,较为单一,而发展型助学则在学子资助的基础上,把受资助的学子纳入到公益环节中,推动公益的善循环。企业做公益事业的最高境界,不是帮了多少人,捐了多少钱,而是在其影响下,有多少人曾受到你的帮助,并对你的公益行为产生认同,继而能参与进来,让公益的力量由“一生二,二生三,三生无穷”。加多宝集团的公益助学没有单单停留在捐助上,它已不再满足于个人英雄式的公益助学模式,而是通过多元的公益助学形式配合资助学子活动,吸纳更多的社会力量关注并参与公益助学,切实推动了全民公益的开展。老子道德经中的哲思在“加多宝·学子情”的公益助学模式中得到了完美的体现。
“发展型助学”主要项目组成
从2001年到2012年,“加多宝·学子情”为贫困学生的捐赠累计超过4000万元,资助范围覆盖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帮助8075名寒门学子顺利踏上求学之路。2013年,“加多宝·学子情”将继续出资1000万元,计划资助2000名学子。
提供实践岗位——学子自助
2006年起,“加多宝·学子情”公益助学项目在全国销售终端开展加多宝凉茶义卖活动,所得收入全部用于资助贫困学子。爱心义卖活动为包括受助学子在内的在校大学生提供了勤工俭学的机会,同时也为社会公众提供了方便快捷、力所能及的公益参与途径。
倡导服务社会——学子助人
在申请“加多宝·学子情”的资助时,学生们都会收到一份《“1帮2”助学志愿书》,尽管签署志愿书不是接受资助的前提条件,但大部分学子都响应助学倡议自愿签署。每一年,受助学子与其他在校大学生、社会人士一起奔赴贫困地区开展“一堂课”支教,用自己的才能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孩子们。
在教育助学中,加多宝用12年的时间,将“加多宝·学子情”打造成了国内知名的公益助学品牌。 “加多宝·学子情”为贫困学生的捐赠累计超过4000万元,帮助8000多名寒门学子圆大学梦。
而现在的“加多宝·学子情”,更是联合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形成了具有较完善体系的“发展型助学”模式。该模式通过资助学子、一堂课支教、爱心义卖等形式,整合社会资源,建立一整套相互关联的助学体系,在帮助贫困学子解决上学难题的同时,体系化引导学子从单纯的受益者升级为助学理念的传承者和实践者,实现“受助、自助、助人”的成长性发展,使这种体系成为一种可持续性助学模式。
对此,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常务副理事长顾晓今:2011年开始加多宝与中国青基会达成了战略合作之后,受益学生不仅数量增加,而且通过公益的体验帮助这些孩子提升能力,同时回归社会,使他们在这个过程当中,帮助社区积极发生改变的同时,自己也提升了能力。
上海勤行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付小平:到今年,加多宝公益助学已经持续了12年,如此坚持助学的企业并不多见,这让人看到了一家企业从事公益的热情。加多宝提出的“发展型助学”模式,不仅让贫困学生得到受教育的权利,更让他们成长为爱心的延续者和传递者,让公益资助所产生的效果最大化。希望有更多的学子在加多宝帮助下一圆求学梦。
发布公益战略 注重理性和长效的公益机制
从此次“4·20”芦山地震企业的捐赠行为可以看出,目前,我国民营企业已开始逐步探索公益创新方向,越来越多的企业已告别传统单纯性捐赠的方式,而在探索更为理性和长效的公益机制。
哈佛商学院教授迈克尔·波特将企业社会责任也分为两类:一类是反应型的,一类是战略型。从2008年汶川地震,加多宝助推中国慈善元年的形成,到玉树地震、舟曲泥石流后,越来越多的企业有了更加系统的灾难救援机制,都在说明我国民营企业已认识到单纯性捐赠的局限性,因此在公益上不断创新,推动我国民营企业公益逐步向战略型公益迈进,这在雅安地震救援时得到进一步体现。
在“4·20”芦山地震后,百度向民间救援队——蓝天救援队捐赠了一批价值百万元的救灾装备,用于继续搜救失踪人员、清理危楼路障以及为灾区群众搭建活动板房和临时居住场所。百度这种捐赠方式,让公益真正落到实处,也更加稳妥有效,是公益捐赠上的一种创新。加多宝集团为芦山捐赠1亿元,联合中国扶贫基金会,开展“建设型扶贫”项目,和单纯的捐赠方式相比,这种方式更加长效,且能够帮助灾区群众实现经济脱贫,这是公益模式上的创新。中国扶贫基金会秘书长刘文奎表示,加多宝已从反应型社会责任,向战略型社会责任转变,只有通过战略型的承担社会责任,企业才能对社会施以最大的积极影响,获得更大的社会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