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全市生产总值从2007年的4676亿元增加到11459亿元,年均增长15.3%。人均生产总值达到6191美元,赶上全国平均水平。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达到1703.5亿元,翻了近两番。
过去五年,重庆市上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围绕“314”总体部署,积极推进西部大开发,认真落实国发3号文件,接续实施“十一五”和“十二五”规划,努力克服国际金融危机等不利影响,完成了市三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
——综合经济实力大幅提升。全市生产总值从2007年的4676亿元增加到11459亿元,年均增长15.3%。人均生产总值达到6191美元,赶上全国平均水平。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达到1703.5亿元,翻了近两番。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3.34万亿元,一批重大项目建成投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3961亿元,年均增长18.8%。工业总产值增长3倍,全员劳动生产率翻了一番多。各类市场主体由64.8万户发展到136.9万户。
——产业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三次产业结构由2007年的10.3∶50.7∶39调整为8.2∶53.9∶37.9。粮食产量连续五年超过1100万吨,蔬菜、水果、畜牧、渔业等特色农业增量提质。电子信息、汽车、装备制造、综合化工、材料、能源和消费品制造均成为千亿级产业,多业支撑格局基本形成。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金融业增加值占比提高到8%,国家支持设立的联合产权、农村土地等七大要素市场运行良好,累计交易额超过3600亿元。会展、购物和美食消费持续增长,商品销售总额达到1.2万亿元。旅游总收入年均增长30%。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占生产总值的比例提高到1.38%,发明专利拥有量增长7倍。
——城镇集群和功能初步形成。优化并实施城乡总体规划,以主城为龙头,6个区域性中心城市、23个区县城和若干小城镇联动发展的城镇体系初步成型。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高到57%。建成“一枢纽五干线”铁路网和“二环八射”高速公路网,新建和改造国省干道6000公里,取消二级公路收费,基本实现“4小时重庆”、“8小时周边”。新增城市轨道通车里程120公里。水上货运量和港口吞吐能力均突破1亿吨,空港旅客年吞吐量超过2200万人次。新增蓄引提水能力8.7亿立方米、电力装机447万千瓦,天然气保障能力不断增强。
——内陆开放高地加快崛起。两江新区开发开放全面推进,北部新区及金融、会展、空港等功能板块日渐成型,水土、鱼复、龙兴等园区基础建设和集群招商同步展开。两路寸滩保税港区和西永综合保税区成为内陆重要口岸,渝新欧国际铁路联运大通道实现常态运行,重庆港转口货运量占比达到40%。进出口总额由2007年的74亿美元增加到532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由11亿美元增加到106亿美元。对外合作交流不断扩大,与港澳台经贸合作不断加强。
——重点领域改革取得新突破。坚持“两个毫不动摇”,推动国有企业改革重组,7户国有企业集团实现整体上市,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不断增强。民间投资准入进一步拓宽,中小企业融资难有所缓解,建立了微型企业扶持体系,非公有制经济占比由55.1%提高到62.3%。构建以市场配置为主体、政府保障为补充的住房供给体系,创新公租房建管方式,开展房产税改革试点,房地产市场健康平稳。抓住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机遇,积极探索农民工户籍、地票交易、“三权”抵押融资等改革。建立“圈翼”对口帮扶机制,实施市属国有企业融资帮扶计划,“两翼”经济增速连续五年超过全市平均水平。
——三峡库区工作有效推进。历经十七年艰苦努力,百万移民搬迁安置任务圆满完成,成功保障三峡工程175米试验性蓄水,库区面貌发生显着变化。库区发展明显提速,一批重大产业项目投产放量,经济年均增长16%。移民职业教育和就业培训力度加大,库区城镇新增就业累计达到67.5万人。启动了三峡后续工作首期实施规划,库区发展全面转入后续工作新阶段。
——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强力推进节能减排,单位生产总值能耗累计下降23%,主要污染物减排任务超额完成。蓝天、碧水、绿地、宁静环保行动持续推进,一大批污染企业完成环保搬迁,主城空气质量不断改善。整治了17条次级河流,污水、垃圾处理设施覆盖所有区县城和近一半乡镇。森林覆盖率达到41%,建成区绿地率达到37.6%,主城创建成为国家园林城市、森林城市和环境保护模范城市。
——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生产总值的比例连续五年达到4%。城乡义务教育逐步趋向均衡,高中阶段教育基本普及,职业教育体系日趋完善,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34%,学前教育取得进步。新增三甲医院7所,基层医疗机构标准化率达到90%,基本药物制度覆盖到所有村镇和社区,食品安全事故和传染病疫情得到较好控制。文化体制改革取得重大突破,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有了长足发展。一批文化服务设施建成投用,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快建设。
全民健身活动蓬勃开展。一体化大综治格局基本形成,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不断完善,群众安全感增强。安全保障型城市框架初步建立,安全事故总量持续下降。
——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年均分别增长12.8%和16%,达到22968元和7383元。年度城镇新增就业由20万人扩大到65.5万人。城乡养老、医疗保险提前实现全覆盖,五大保险全部实现市级统筹。新型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基本建立,保障了130万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建成公租房1315万平方米,惠及58万群众。改造农村危旧房38.5万户,新建巴渝新居25.1万户。716个贫困村实现整村脱贫,110万农村人口摆脱贫困。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