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2011年,全州各类农民专业协会及合作经济组织已发展到2623个,涉及农户31万户,占全州总农户数的56%,龙头企业与农户订单种植合同关系进一步扩大,“公司+基地+协会(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不断完善,成效逐步显现。
多年来,楚雄州坚持把农业产业化作为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主攻方向,把培植农业特色产业作为推进农业产业化的根本,把扶持壮大龙头企业作为培强农业特色产业的动力,努力探索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新途径,着力推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
(一)采取的主要措施
1.完善政策措施,为推进农业产业化营造良好环境。州委、州政府制定下发了《关于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扶持农业龙头企业的实施意见》(楚发〔2011〕5号),从财政、金融、税收、用地等方面完善了对农业龙头企业的扶持优惠政策,明确“十二五”期间州级财政投入农业产业化扶持专项资金,在现有基础上每年新增2000万元,重点用于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和扶持龙头企业。对企业当年新增投资农业产业化项目固定资产额2000万元以上的,优先推荐上报省农业厅按3%一5%的比例给予一次性奖励(人民币);对年度直接出口额达到1000万美元以上的,优先推荐上报省农业厅按出口额的1%予以奖励(人民币);对投资超过1亿元以上的农业龙头企业,采取“一企一策”,量身定制扶持办法,实行个性化发展、差别化扶持政策。引导企业采取联合、合作等方式,打造知名品牌,对州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获得中国驰名商标称号的给予10万元奖励;获得云南省著名商标称号的给予5万元奖励;成功申报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的给予6万元奖励;对获得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认证的州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给予5万元奖励。
2.加大扶持力度,积极培育壮大农业龙头企业。一是积极组织省州级农业龙头企业的申报和认定。根据《楚雄州农业龙头企业认定管理办法》,组织认定了四批121家州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积极组织企业申报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截至2011年底,经省农业产业化经营及农产品加工领导小组认定的省级农业龙头企业19户。二是加大财政扶持力度。2007—2011年,州财政共安排农业产业化项目贷款贴息资金1450万元,共扶持企业76家/次。三是积极争取省级对我州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扶持。2007—2011年,共争取省级农业产业化项目扶持资金3560万元,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建设项目60多项。
3.强化服务管理,为龙头企业发展开通“绿色通道”。围绕畜牧、木本油料、蔬菜、种业、林产业、蚕桑、食用菌、生物药业等特色优势产业,从中筛选出有一定规模,带动力较强、辐射面较广、市场前景好的重点企业,千方百计做好服务工作。一是精选农业产业化项目,搭建银企合作的桥梁。每年精选州级重点龙头企业发展项目作为招商引资储备项目。通过推荐金融服务“三农”重点扶持企业,组织企业参加“金融服务农业龙头企业培训会”,组织企业参与“云南省农业集合债券”发行等形式,促进农业产业化银企合作。二是加强省、州重点企业的动态监测与管理。实行重点龙头企业优胜劣汰,取消监测不合格的龙头企业资质,到目前为止,已经取消省级龙头企业资质2户,州级龙头企业资质5户。
4.广泛宣传推介,加大龙头企业产品推介招商力度。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放宽农业投资领域,吸引更多的民间资本、工商资本和外来资本。一是组织50多家(次)企业参加了9届“中国农产品交易会”,组织240多家(次)企业参加了7届“中国昆明国际农产品博览会”,组织30多家(次)企业参加了3届“云南优质农产品推介展(北京)”。展会签约金额累计达7多亿元。二是向香港四洲集团、“香港美食节”、“上海西郊国际云南展馆”推荐食用菌、核桃、传统名特优产品,展示我州农产品“生态、绿色、营养”的形象,为绿色农产品开拓境外市场搭建了平台。三是组织了50家企业进入《云南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招商引资合作项目指南》,由省政府统一向外宣传推介和招商引资。
(二)取得的主要成效
1.农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优势农产品基地建设初具规模。2011年,全州农林牧渔业产值结构比为58.7︰6.8︰32.7︰1.6;粮经种植比为63.1︰36.9;农业产值达96.8亿元,粮食总产量105.5万吨,烤烟产量9.8万吨,蔬菜总产量132.3万吨;核桃、板栗、花椒、松脂等林果产值占林业产值的比重上升了1.5个百分点,农村养牛、养羊的产值占畜牧业产值比重上升了1.9个百分点,农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围绕龙头企业对农产品原料的需求,发挥资源优势,初步形成了优质粮烟、绿色蔬菜、特色畜禽、木本油料、蚕桑等一批优势农产品基地。
2.农业龙头企业不断发展壮大,带动能力显著增强。2011年,全州产值100万元以上的农业龙头企业174户,固定资产27.74亿元,产值57.39亿元,利润5.54亿元,上缴税金9820万元,出口总额达1.16亿美元。2011年,龙头企业直接支付农产品收购资金23.71亿元,支付农民工工资2.78亿元,吸纳农村劳动力就业2.54万人,带动农户31万户,促进农民户均增收1450元,农业龙头企业的带动能力显著增强。
3.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快速发展,与龙头企业的利益联结机制不断完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不断发展壮大,农民组织化程度逐步提高,农业产业化发展稳步推进,发展了精品果蔬、养猪、养蜂、食用菌、蔬菜、核桃等一批州级农民专业协会,探索出了协会+公司+经纪人的“楚雄模式”。至2011年,全州各类农民专业协会及合作经济组织已发展到2623个,涉及农户31万户,占全州总农户数的56%,龙头企业与农户订单种植合同关系进一步扩大,“公司+基地+协会(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不断完善,成效逐步显现。
4.农产品质量和知名度稳步提高,品牌意识不断增强。通过开展农产品“三品”认证和产地认证,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至2011年,全州已有221个农产品通过了国家质量认证,其中:获有机食品认证16个、绿色食品认证76个、无公害农产品认证129个;认定农产品原料种植基地67.9万亩,产品产量41.8万吨,产值12.9亿元;有“云南名牌”称号农产品4个、“云南名牌农产品”称号农产品10个、“云南省著名商标”称号农产品11个,通过打造品牌,全州优势特色农产品的知名度、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不断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