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要制定发展文化旅游的规范,打破文化资源条块管理现状,建立协调机构,加强旅游局、民宗局、文化局、文物局等不同管理部门之间的合作,甚至可以考虑在地区和各县设置文化旅游开发办公室,统筹协调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与管理。
根据《昌都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及2020年远景目标纲要》所制定的发展战略,特色旅游是昌都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手段。开发昌都文化旅游资源是当地旅游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必须采取科学、合理、积极的对策,推动昌都地区发展文化旅游。
(一)发挥政府主导作用
由于其地域、民族、宗教、历史和发展现状等特殊性,决定了在昌都地区发展旅游业仍旧需要政府发挥主导作用。第一,增加投入。要想把旅游作为主导和特色产业来发展,尚且需要各级政府向昌都地区投入更多人力、物力和财力,给予经济、技术、文化等方面的支持。第二,统一规划。地区、县和主要的镇在制定发展战略与总体规划时,要最大限度地保护好各地的文化资源,将旅游开发与管理纳入一体化考虑之内。第三,创新管理。要制定发展文化旅游的规范,打破文化资源条块管理现状,建立协调机构,加强旅游局、民宗局、文化局、文物局等不同管理部门之间的合作,甚至可以考虑在地区和各县设置文化旅游开发办公室,统筹协调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与管理。
(二)摸清文化资源家底
要组织对昌都地区各县开展文化旅游资源大普查,摸清家底。查清现有物质文化资源和非物质文化资源,建立科学的管理记录档案,对开发过程中发现的资源点,做到“发现一处、核实一处、保护一处”。优先和重点加强整理、编纂代表昌都地区文化特色的康巴文化、茶马古道文化、“格萨尔王”说唱文化、藏传佛教文化、古盐田文化、民族歌舞、民间传说等,出版民俗文化艺术图书文献及视频资料,建立文化信息数据库。同时,还要做好昌都地区民间艺术普查工作,确定各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等级,建立分级分类保护体系。选定具有特殊价值的文化资源,积极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只有摸清文化旅游资源的家底,才能真正谈得上开发。
(三)培育文化旅游人才
发展旅游离不开人才支撑,开发昌都文化旅游资源需要各类人才的参与。首先,要正确使用管理人才。应该加强培训文化旅游开发管理人员的相关文化知识与旅游业务知识,提高策划、组织和管理文化旅游的水平,尤其是要让熟知昌都地区文化资源、精通旅游行业的管理人才发挥应有作用。其次,要建立决策咨询专家库。要依托本地人才和国内高校及科研机构,建立包括历史、宗教、建筑、民俗、语言、工艺、戏曲、城市、旅游、规划等方面的文化旅游专家库,为开发昌都文化旅游资源提供专项研究和决策支持。最后,要不断培养各类方方面面的专业人才。特别是,要结合昌都地区物质文化与非物质文化资源的实际,通过旅游局、民族宗教局、教育局等部门合作,设立专门的文化人才培训机构,培养有某方面技艺的专门人才,防止宝贵的文化元素失传。
(四)突出文化品牌定位
打造品牌对于发展文化旅游至关重要。明确文化旅游的品牌,有利于突出主题、勾勒特色,将文化元素转化为生动的旅游产品,构筑能反映主题形象和文化内涵的有形载体,展现旅游立体形象。通过对昌都地区现有文化资源的深层分析,发现古代遗址、宗教信仰、茶马古道、民俗风情等不同文化资源都与昌都地区特殊的地域紧密相连,并且有一个共同的元素,那就是康巴文化。昌都地区自古就是康巴文化的腹地,在服饰、习俗、音乐、舞蹈、宗教等方面具有明显的地域特色。开发昌都地区文化旅游资源,就是要实施品牌战略,结合本地文化特点,深度发掘、提炼最具代表性的特色文化资源,着力于追求文化上的高品位、深层次,塑造以“康巴文化”为核心的旅游品牌。在此基础上,把昌都地区的宗教文化、历史文化、锅庄文化、民俗文化和音乐舞蹈、绘画艺术等有机结合起来,开发各类文化旅游产品,如文化观光类、节庆文化类、宗教朝圣类、遗产文化类旅游产品等,为旅游者提供丰盛的文化大餐。
(五)明确旅游开发思路
昌都地区待开发的旅游资源众多,目前的市场条件和投资回报远远无法支撑整个地区全盘推进式的开发,需要结合当地实际,首先选择条件相对较好的地区和项目开发,重点打造文化景观廊道,再带动整个地区旅游的全面发展。昌都地区目前形成的三横一纵的交通格局,国道G214、G318、(3317和省道S303是游客进入昌都地区的主要路径,同时,这些交通线路也基本上与茶马古道重叠,交通道路沿线聚集了众多具有开发旅游潜力的文化资源。所以,开发文化旅游资源,从旅游产品线路设计的效率考虑,要结合昌都地区空间区域大、交通不便的实际,尽量沿交通线形成廊道,对重要的城镇进行统筹规划,将重点旅游景区和有潜力的景点纳入廊道与环线之中。只有这样,才能整合有限的资源,打造区域旅游发展中的增长极,使游客在穿越昌都的旅途中体验景观廊道带来的愉悦感受。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