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苗族文化产业在全省的分布格局看,有以下特点,即贵州苗族文化产业的格局同苗族东部、中部、西部三大方言区人口集中度和语言保存情况基本上对应,即中部方言区硕大,东部方言区和西部方言区相对纤小,呈“纺锤体”形状。
(一)从产业门类结构看
贵州苗族文化产业,并没有全部涉及文化产业的各个门类,只相对集中在以下三个小门类:以蜡染、刺绣、银饰、服饰为主的工艺美术业;以村寨旅游为主的文化旅游业;以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表演为主的演出业。虽然贵州苗族文化产业在三个产业门类有了起步,但创新力和产能较弱,急需提升和巩固。
与目前文化产业发展的大趋势相比,由于缺乏创新能力,贵州苗族文化产业多年来局限于传统门类的发展,无法发展形成新的产业门类,无法延伸产业链和产业幅。虽然苗族可产业化的文化资源很多,但由于受政策、人才、资金等条件所限,还难以与饮食康体业、影视服务业、生物遗产业等产业进行融合发展。
(二)从产业分布格局看
苗族文化产业在贵州各地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但由于缺乏产业布局的规划,缺乏规模化、集约化、集成化发展的探索,贵州苗族文化产业还没有形成产业群的布局。雷山县的西江千户苗寨、凯里市的“蚩尤大道”、松桃县的苗王城等为数不多的文化产业载体虽然体量较大、苗族文化特色浓郁,但并不是苗族文化产业的规模化、集约化、集成化发展与产业群聚集、布局的宏大构思的结果。
从苗族文化产业在全省的分布格局看,有以下特点,即贵州苗族文化产业的格局同苗族东部、中部、西部三大方言区人口集中度和语言保存情况基本上对应,即中部方言区硕大,东部方言区和西部方言区相对纤小,呈“纺锤体”形状。
以苗族文化旅游业为例。目前苗族文化旅游业的主要产能集中在属于中部方言区的黔东南州。苗族村寨旅游相对比较成熟的点,全省有6个,其中4个在黔东南,东部和西部方言区各有1个。规模为500户以上有旅游开发潜力的苗族村寨,全部在中部方言区。规模较大的苗族传统节庆活动全省有6个,其中5个在黔东南州,1个在属于西部方言区的六盘水市,东部方言区没有。
苗族民间工艺美术业主要产能也集中在中部方言区。银饰加工名匠95%以上出自黔东南州、黔南州。蜡染集中在中部、西部方言区,东部方言区没有。刺绣、织锦、服饰、雕刻等主要产能也集中在黔东南州。第一届贵州工艺美术大师评选结果表明,在28名大师中有8名是苗族,这8名大师,除了吴通英是贵阳市的,其余全部是黔东南州的。
苗族民间文艺演出业,绝大多数发展主体、具有代表性的文艺作品,也主要产生在中部方言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