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枫湖全湖处于中富营养到重富营养状态,水质为V类—劣V类;湖泊底质蓄积了大量的营养盐,是水库富营养化的重大污染源;水生生态系统退化,易形成蓝藻水华,红枫湖的污染治理迫在眉睫。
1 体制性和机制性障碍突出,水资源分配和管理效率低下
体制性和机制性障碍突出,水资源分配和管理效率低下是贵州省现行的水利工程管理体制的主要缺点。①合理的水价机制还未形成,水利产业化存在较大的困难,使得大部分水利工程不能自收自养,后期维护管理费用严重不足。②水利投入机制不活,还未建立良好的市场化、多元化投入机制,社会资金投入水利建设积极性不高,水利建设主要依靠财政拨款,给国家和地方财政带来了负担。③在水资源管理中将城市与农村、地表水与地下水、水量与水质等进行分割管理,多龙治水、政出多门的现象普遍存在,造成水源地不管供水、供水不管排水、排水不管治污、治污不管回用。造成贵州省水资源开发利用管理无序,水资源浪费严重。
2 污水排放量加大,治污能力不足
从表5看出,2000年以来,贵州省废水排放总量呈现上升趋势,从2000年的5.54亿t上升到2010年的6.08亿t。其中,生活污水排放量持续增加,从2000年的3.48亿t上升到2010年额4.67亿t,占污水排放总量比重从62.8%上升到76.8%,即使工业污水排放达标率呈较大上升,但是污染源并未减少,废水中的化学需氧量也未出现明显下降。据《贵州省2011年环境状况公报》显示,2011年废水中COD排放总量迅速增加到34.2万t,其中生活污水中COD排放量增加到21.49万t。多年来贵州省水资源一直处于边污染边治理状况,新的生活污水排放总量及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的持续增加和农业面源污染一直未得到有效控制,污染物不断向湖(库)和河流累积。同时,原来滞留湖(库)的污染物未得到有效净化,超出了湖(库)和河道的自净能力,严重影响了水质,使得水体功能下降。例如,红枫湖作为贵阳市100多万人口的重要饮用水源地,经过多年治理,水质状况一直不达标。红枫湖全湖处于中富营养到重富营养状态,水质为V类—劣V类;湖泊底质蓄积了大量的营养盐,是水库富营养化的重大污染源;水生生态系统退化,易形成蓝藻水华,红枫湖的污染治理迫在眉睫。
贵州省内湖(库),一般为附近居民生产生活重要水源地或备用水源,水污染不仅使水体功能退化,破坏了水环境的生态平衡,而且造成城乡居民饮用水质量下降,水中的有毒、有害物质,对居民健康危害很大,一旦出现污染泄露、干旱或其他灾害就会并发污染性水资源安全危机,加重了水资源短缺。
3 强烈溶岩发育,导致生态脆弱性和水利设施建设难度大
贵州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1035亿m3,水资源总量居全国第九位,水资源总体较丰富。但是,贵州岩溶分布广且极为发育,地表水渗入地下,地表河网密度低于非岩溶地区3-7倍,在有砂、页岩含水层及隔水层的地区,产水量多,井泉出露,山高水也高;在无隔水层分布,地下水位低的河岸谷坡却严重缺水[9]。同时,受到大面积石漠化影响,土层较薄、地表水涵养能力弱,雨季水多不能“吞”,旱季水少不能“吐”,极易发生洪涝、山崩、滑坡、泥石流等灾害。喀斯特的特殊地质地貌,水利工程建设难度大。贵州省控制性水利枢纽贫乏,水资源的供需矛盾以工程型缺水为主[10]。水利设施建设滞后加上部分水利工程规模小、设施年久失修,防洪抗旱抗灾能力有所减弱,并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到2009年底,贵州全省小(二)型以上病险水库还有829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