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3年以来,受宏观经济持续低位运行影响,府谷县主要工业产品销售不畅,大部分企业处于保本微利或隐性亏损运行状态,产品产量及产值持续下滑,工业经济增速明显放缓。尤其是近年来,随着府谷煤炭企业基建规模进一步扩大,煤炭产能逐步释放,产量不断增加,煤炭市场供大于求的矛盾日益凸显。
面对煤炭价格大幅下跌、民企资金极度短缺等一系列严峻的发展形势和持续加大的经济下行压力,府谷县委、县政府全面贯彻落实中省市和县委各项重大决策部署,不断强化调控管理,多措并举提产能,全力以赴拓市场,千方百计保畅通,工业企业在压力和困难中负重前行,工业经济呈现出缓中趋稳、逐步复苏的发展态势。2014年,全县计划生产原煤9000万吨、兰炭900万吨。1-5月份,全县生产原煤2838万吨,较去年同期增加7.66%。发运原煤2355.69万吨,较去年同期增加45.09%。生产兰炭236万吨,较去年同期减少13.55%,发运兰炭220.8万吨,较去年同期增加49.52%。
循环经济模式助力煤炭工业起跳发展
近些年,兰炭以其低廉的价格和特有的技术性能指标,已代替部分紧缺的冶金焦,成为生产铁合金、电石的优质还原剂,从而为兰炭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兰炭被广泛用于高炉喷吹,首钢用榆林兰炭代替山西、北京煤喷粉实验取得成功,包钢已将兰炭喷粉用于高炉生产;经再加工可制优质冶金型焦,降低能耗,并提高其经济效益;国内一些原本用冶金焦生产化肥的厂家寻求廉价原料,也开始选择兰炭作为化肥生产的原料;其液体产物低温焦油接近国外低芳烃原油,轻油含量高,加氢可制成石脑油、采油,其燃料性能与柴油、煤油不相上下,而价格只有柴油的二分之一;由焦油燃烧改制的沥青等化工产品,在石油资源紧缺的情况下,市场前景良好;兰炭烧制气态产物煤气,因加热方式不同组份不同,因而利用方式方法不同,或是做城镇生活用气,或是发电,或是用于生产甲醇;同时,在国家逐步实施禁止燃用散煤的情况下,兰炭作为适宜的民用清洁燃料,又开辟了新的市场,目前已在西安等部分地区推广使用,特别是远离无烟煤的西南地区和京、津、冀地区,兰炭具有很强的市场竞争力。
加大技改投入推动转型升级
循环经济模式的第一步便是转型升级,根据环保节能、综合利用原则,府谷县的兰炭企业生产线均采用国内最新的工艺技术进行设计,配套金属镁、硅铁、硅钙、发电、石灰、电石、免烧砖等项目,将兰炭产生的废气用于金属镁和电厂的加工,生产的兰炭用于硅铁、硅钙、电石厂的原料,燃气电厂通过燃气锅炉将兰炭企业的废气的化学能转换为电能和热能,又给厂内企业提供电能和热能。电石厂、金属镁厂、硅铁厂产生的废渣又提供给免烧砖厂作为生产原料,各厂产生的废水经污水处理设施处理达标后实现循环利用。实现兰炭企业从低端产品向高端产品的转变,通过“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的模式,实现工业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的“共赢”。目前,16户兰炭企业已建成兰炭炉122台,建成产能1075万吨,完成投资103亿元,已投入生产的有78台,产能585万吨,配套项目已建成金属镁29万吨、硅铁24万KVA、洗选煤1155万吨、电石40万吨/年、发电342MW、镁合金5万吨,石灰75万吨/年。其中14条生产线相继进入试运行阶段。
截至2013年底,60万吨以上大兰炭企业16户(包括省属陕煤集团东鑫垣240万吨/年大兰炭项目),总设计规模1523万吨。另外26户金属镁生产企业配套兰炭供气车间,总设计规模1100万吨;组建后的5户活性炭企业配套兰炭产能300万吨。
高效推进煤炭资源整合让1+1>2
府谷县在资源整合矿井在加快矿建进度的同时坚持安全生产设施投入为重点,行政办公等其它附属设施要本着以经济适用的原则最大限度地降低吨煤投资。逐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按照现代企业管理的要求,采取有效措施,降低生产成本,引导企业建立爱才、育才、用才的用人机制,加大本土人才培养,不断提高企业职工队伍素质,以适应新形势发展需要。建立技术创新体系,依托煤炭科研院校,产、学、研相结合,以煤矿的综采工作面的落煤工艺为突破口,提高工作面的块炭率。以18户煤炭企业为主体,充分发挥其主体职能,统筹协调安全、生产、运销、转化等相关工作,做大做强县域煤炭事业。
目前,府谷县共有地方煤矿75处,煤炭资源整合共设置63处整合区(其中第一轮50处、第二轮13处),总生产能力为5085万吨/年,分别为:210万吨/年1处、150万吨/年6处、120万吨/年8处、90万吨/年13处、60万吨/年22处、45万吨/年9处、30万吨/年4处。单独保留矿井12处,生产能力为283万吨/年。整合后地质储量31.4亿吨,总生产能力为5368万吨/年。矿建总投资202亿元。
通过第一、二轮煤炭资源整合共设置整合区63处,(其中第一轮50处、第二轮13处)。按照设计与规划,府谷县45万吨/年以上矿井全部将实现综合机械化开采。目前,开采设计上报60处,已批复59处。安全实施设计批复55处,采矿许可证已办理54处,已办理开工备案手续并进入开工建设的53处。
目前,已开工的53处矿井中,进入联合试运转及生产竣工验收矿井30处(上报生产竣工验收19处,已通过竣工验收14处,生产能力为1065万吨/年;上报安全生产许可证24处,已办理22处),生产能力为2325万吨/年,剩余建设的23处矿井中进入一期工程的6处,进入二期工程的5处,进入三期和安装工程12处。争取2014年转入联合试运转11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