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9日,“丝绸之路经济带(兰州新区)发展高层论坛”在兰州召开,本次论坛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甘肃省政府指导,兰州市政府、中国经济时报社主办,兰州新区党工委、管委会承办,多位专家围绕主题发表演讲。本报对专家发言摘要整理刊登,以飨读者。
兰州新区发展装备制造业
须处理好三个关系
国家发改委产业技术经济研究所原所长
兰州新区在筹划本地的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规划中,把发展装备制造业放在十分突出的位置,体现了规划高度的前瞻性和战略眼光。兰州新区高度重视发展装备制造业既敏锐地抓住了市场需求变动的新趋势,突出了发挥兰州在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区位优势,而且符合国家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的战略要求。
兰州新区要发展装备制造业,需要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
一是要处理好内涵型发展与外延型发展的关系问题,也就是追求质量还是追求数量的问题。
二是要摆正技术自主研发与技术引进的关系。在自主创新能力形成过程当中,须重视发挥市场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在研发共性技术方面,在推进产学研的结合等方面,政府应发挥积极作用。
三是要在企业入驻的过程中促进企业改革。要解决国企大而全、大而不强的问题就要按照中央有关国企改革的部署,充分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可以考虑把加工车间市场化,变成面向社会的专业化的“小巨人”企业。
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
要把握好“五通”间的关系
外交部原驻外大使
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应坚持开放包容、自愿互利的原则,以经济合作为主轴,务实项目为支撑,把握好“五通”之间的关系。
应坚持开放包容、自愿互利原则。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具体合作项目的制定和推进过程中,要充分尊重各方意愿,绝不强加于人。
要以经济合作为主轴,务实项目为支撑。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需要有实实在在的规划和项目支撑。
要把握好“五通”之间的关系。政策沟通是前提,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是基础,民心相通是民意的保障,齐抓并举,共同推进,才能真正建设好丝绸之路经济带。
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离不开沿线各国、地方的积极参与。
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要用好两个市场,从国家发展战略着眼,集思广益,循序渐进,逐步形成区域大合作。同时,各方都应加快协商和推进,互利互惠、共同发展。
兰州新区有条件
成为带动力强的“发动机”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研究部部长
目前中国仅有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三个战略性增长极是远远不够的,需要一些新的战略性增长极。增长极形成的条件,一是对内对外都有较好的连接性;二是人口比较多,有潜力较大的本地市场;三是要有充足的资源、有较好的发展基础;四是要纳入国家区域发展战略体系。
作为国家级新区的兰州新区有条件成为带动力强的“发动机”,然后由它来带动周边地区的发展,共同成为具有国家战略意义的增长极。
新的丝绸之路经济带到底新在什么地方?一是交通工具比较新;二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合作的内容是不一样的;三是合作的规模和合作的影响面也不一样。
目前,要凸显出陆上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地位有四个原因:交通工具的现代化;产品结构的轻便化、高附加值化;国家区域发展战略的调整;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化。
形成增长极有以下四点需要重视:
第一,注重发展思路的调整和优化。立足资源产业基础;适应区域经济一体化和全球化的趋势;抓住国家发展进入新阶段带来的机会;发挥国家政策的综合优势。
第二,注重发挥技术优势,既要引进别人的技术,又要发挥本地科技人员和研发机构的作用。
第三,完善基础设施,提高基础设施的现代化水平,为各种生产要素的聚集创造条件。
第四,既要正确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又要正确发挥政府的作用。政府的作用在于:谋划正确的发展方向,谋划建立合理的产业结构体系,谋划合理的人口空间布局。
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
需抓好四个着力点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部长
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若要实实在在推动起来,需要寻找好的切入点。从当前来看,推动丝绸之路经济带国际合作,最重要的一个切入点就是促进相互之间的贸易和投资合作。
从国内来说,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重点要抓好四个着力点:
一是努力构筑东中西部联动发展新模式,通过资源整合的方式抱成团、连成线共同谋求发展。
二是连接南北东西国际大通道。推进内陆和沿边地区的开放,贯通经济大走廊,其中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海上丝绸之路都需要这样的新举措。
三是打造贸易投资合作和开放新平台。像兰州新区综合保税区就是一个新平台,它会为各国的企业提供贸易便利化、投资便利化,甚至是自由化,同时为这些企业带来更多的收益。
四是推动加快促进国内产业布局优化调整。需要在全国范围内借助丝绸之路经济带国内段这样一个贯穿东中西部的载体,去进行新的产业布局和调整,让更多的产业转移到沿边地区,既可以利用劳动力相对低廉的条件,同时也可以拉近相关国家的距离。
兰州新区发展应体现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主线
科技部中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副院长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要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
对兰州新区如何实现创新驱动发展,提出四点建议:
一是兰州新区的发展应当体现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主线,成为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试验区和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先行先试的试验区,要敢于提出一系列真正符合本地实际、能够落地的差别化政策。
二是兰州新区的创新体系建设目标应当是吸引和培育一大批高科技企业并助其持续发展。
三是吸引、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必须要有比东部沿海地区更加有吸引力的人才政策,才能真正吸引并留住人才,这需要有大的思路和敢于突破的特殊政策。
四是进一步解放思想。一方面,地方政府要敢于大胆改革和尝试新的体制机制;上级政府要对新区赋予先行先试的权力,激发地方政府推进试验区的热情和动力。
新区建设应规避“四个陷阱”
科技部科技经费监管中心副主任
兰州新区建设应努力规避“四个陷阱”:无根化、废墟化、空心化,以及小企业长不大、大企业不断萎缩的“白矮化”现象。
规避上述“四个陷阱”,关键在于解决好五个“一加三”。
一是“一纲三目”。就是要以财富创造为纲,以技术创新为种子目,以创新资本为营养目,以企业家为管理目。
二是“一园三器”。一个经济体的发展应该是集约式的,集约在很多园区当中。一个园区实现集约发展要具备三个功能:孵化功能、加速功能和服务功能,在物流、商流、知识流等方面进行充分的服务,从而使园区功能完善。
三是“一极三体”。“一极”就是创新经济增长极。培育增长极需要有“三体”来支撑:新技术的创造体、新模式的发生体、新产业的孕育体。
四是“一本三创”。一个地区、经济体要获得持续发展,要有强大的要素支撑。其中,持续创新和竞争力是其根本。为培植这个根本,须配备三个体系:创业体系、创新体系和创富体系。
五是“一业三链”。只有做到创新链、产业链、价值链的细化和分工,达到一种融合和匹配,这个产业才是有持续竞争力的产业。
新一轮财税改革
对西部经济发展是一个机遇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副所长
十八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启动了新一轮的财税改革,涉及三方面内容:税制改革、财政体制改革、预算管理改革。这里重点分析一下税制改革和财政体制改革。
税制改革主要涉及到增值税、营业税、个人所得税、消费税等六个税种。
财政体制改革实际上涉及到三方面的内容:追究责任;理顺政府监管;退税。
财政体制改革的目标是要使财力与事权相匹配,这样才能解决问题。今后改革的方向应是适度增加中央事权和追究责任。
目前政府间收入划分的格局是地方大,中央小。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了进一步理顺政府间收入划分的一个大的原则就是:保持中央和地方现有财力格局相对稳定。
进一步理顺收入划分有两个原因:其一是税制改革。税制改革会导致省与省之间的税收改革大的变化,会引起省际之间收入的新一轮不平衡。其二是深入调整划分征收责任。从具体操作层面分析,一要结合税种适用性来进行;二是财税改革对西部经济发展是有影响的。
我的总体概念,新一轮财税改革对西部经济发展是一个机遇。
兰州新区应引领西北地区
特色农业发展
农业部产业政策与法规司副司长
兰州是丝绸之路经济带黄金通道上的核心节点,在引领西北地区现代农业发展方面具备良好条件。兰州新区农业的基本定位应该是引领和示范西北地区特色农业发展。
围绕节水农业做文章。探索工程、设备、农艺、生物、化学和管理等措施在田间的集成应用,强化集成组装、展示示范和辐射带动。
围绕生态农业做文章。建议推行适用的生态农业模式、建设特色生态农产品(000061,股吧)基地、创建生态农产品品牌、完善农产品市场流通体系等。
围绕循环农业做文章。可在资源综合利用、节约用肥、节约用药、节约用水、改进畜禽饲养方式等方面进行探索。
围绕城郊农业做文章。兰州新区应探索如何与城市现代工业对接,发展设施化、集约化、组织化农业,高科技农业,休闲观光农业,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兰州应发展成为区域性
国际物流中心城市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副所长
王微
兰州的物流体系建设应定位于服务整个丝绸之路经济带,能够连接国内的大型物流体系,特别是连接我国东部和中部地区非常密集的产业集群,同时又能在对接欧亚大陆市场的角度上构建区域性的物流中心城市。
要高度重视兰州物流体系建设,作为区域性的国际物流中心城市的建设,还有长期性、艰巨性和迫切性的问题。兰州目前在交通基础设施方面还存在很多短板;在物流服务功能上,兰州所提供的主要是通道功能,而在大量的商品和资源的集散、加工配送、供应链的管理等方面的物流服务功能还相当薄弱;在物流服务主体方面,兰州所集结的国际知名物流巨头和国内大型物流企业还比较少,物流集群发展还较薄弱,与成为区域性国际物流中心的要求还有相当距离。
目前兰州经济发展和制造业发展水平还未与沿线的中亚国家间形成突出的竞争优势。在未来物流体系建设过程中,一方面要着眼于为我国其他地区的先进制造业发展提供物流通道的功能,同时也必须发挥物流体系的带动和引领作用,促进和带动大量产业集群向这样的地区集中,并为这样的物流体系持续发展提供基本的产业支撑条件。
把兰州新区
打造成资源开发加工区
国土资源部经济研究院副院长
矿产资源在丝绸之路经济带甘肃黄金段建设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加快丝绸之路经济带、甘肃省及兰州新区发展的总体思路是:资源立省,科技强省,贸易富省,转型升级、提质增效,把兰州新区打造成资源开发的加工区,产业转移的承接区,国际物流的综保区;交通先行,贸易搭桥,以投资换资源,以合作促发展,把丝绸之路经济带打造成能源资源的传送带,区域发展的推进器,和谐稳定的安全阀。
在地质找矿方面,一是争取找矿专项,建立“丝绸之路经济带找矿专项”,争取国家长期持续的资金支持;二是创新找矿方式;三是构建风险勘查资本市场,实行圈内人找矿,投资人通过风险勘查市场来参与矿业开发活动。
在资源开发方面,应尽快编制甘肃省矿业经济发展规划,以资源换产业、以产业引资源,做到资源、产业和区域经济发展相融合。重点从三个方面着手:一是立足资源自给,将以采掘、加工为主导的矿业经济做大、做强、做优;二是依托资源输入,用好两种资源、两个市场,以市场机制为导向,重点发展以利用丝绸之路经济带资源为主的产业集群;三是以工业园区为载体,以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为核心,推动以回收利用和再生资源加工为主的城市矿业经济。
破解金融瓶颈是新区发展
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咨询研究部副部长
破解金融瓶颈是兰州新区加快发展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建议从七个方面着手:
一是组建政策性的兰州新区发展银行或开发银行,以及发起设立若干股份制银行,以增加新区的信贷资金供应,抑制信贷资金外流问题,促进新区经济的协调均衡发展。
二是大力发展新型民间金融组织,鼓励和支持民间资金参与地方金融机构改革,依法发起设立或参股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等新型金融组织。
三是发展开发性金融和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投融资体制。
四是发展地方多层次资本市场,大力推进企业上市和发展债券市场,打造区域性产权交易中心。
五是向中央政府争取对兰州新区实行差异化金融监管政策。
六是加快兰州新区股权投资基金发展。
七是设立兰州新区能源矿产基金。
“燕头和燕身”崛起是
甘肃打造黄金段的当务之急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研究部研究员
甘肃区域经济发展表现为“两边高、中间低”,“燕子侧飞”的形态:西翼为侧飞的长翅,即河西走廊,矿产资源和耕地资源丰富,经济发展水平较高。西翼为侧飞的短翅,即陇东黄土高原,煤炭、石油、天然气资源丰富,近来开采力度加大,经济开发态势迅猛。“燕头和燕身”是以兰州、白银为中心的中部地区,相对落后。“燕头和燕身”崛起成为甘肃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黄金段的当务之急。
兰州新区是兰州城市进一步扩张和旧城改造的必然要求,作为第五个国家级新区和西北地区第一个国家级新区,兰州新区及兰州尽快崛起至关重要。
兰州新区应该明确发展方向,一是承接旧城区转移出来的老工业企业,成为老工业基础振兴之地。二是吸引国内外大型、先进项目投资,成为接受转移产业发展内地外向型经济的高地。三是利用当地科技教育资源优势,鼓励当地科技人才资源创新创业,成为西部高新技术开发和转化基地。
抓住两大机遇
推动兰州产业转型升级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研究员
王忠宏
兰州产业发展面临两大历史性机遇:一是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带来的重要机遇;二是自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全球技术创新日趋活跃,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层出不穷,新一轮技术革命和产业革命处于孕育中,蕴含重要的经济增长机遇。
当前,从甘肃全省范围看,兰州产业聚集程度高,传统支柱产业增长面临新的挑战。引进外资保持快速增长,但总量还不大。
面对两大叠加机遇,提五点建议:一是重新审视兰州市的功能定位,抓住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契机,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相呼应,打造面向国际、特色和比较优势集聚辐射、各方主体共赢的平台经济。二是应用新技术、新业态、新理念、新模式,做精做优传统优势产业。三是打造具有特色的新兴产业群,促进产业多元化。四是打造文化“走出去”中心,通过文化项目,集聚人气和商气。五是创新驱动,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科技创新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