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轨道交通装备市场呈现出强劲的增长态势。据灵核网《2016-2020年中国轨道交通装备产业发展现状及投资分析报告》统计显示,2015年至2020年全球轨道交通车辆需求为540亿至620亿欧元,年复合增长率为3.3%,2021年至2025年需求为630亿至730亿欧元,年复合增长率为3.75%。我国政府正强有力推动“一带一路”战略实施,“一带一路”沿线及辐射区域互联互通工程建设将为我国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带来可观的市场需求。
全球轨道交通装备所具有的强劲的市场增长态势、国家政策的扶持、以及作为改善人们生活水平,拉动城市经济发展的助力措施,必将在未来仍将保守稳定增长的势头。
国内铁路固定资产投资将继续维持高位、海外市场开拓构成2015年以及“十三五”期间铁路设备行业投资机会两大推动力,看好铁路设备板块整体投资机会并密切关注轨交装备新技术新趋势。标的上首推发展战略清晰、内生式增长与外延式并购双轮驱动的永贵电器和鼎汉技术。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正式发布,其中先进轨道交通装备就位列其中。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轨道交通装备市常预计“十三五”期间全国新建铁路不低于2.3万公里,总投资不低于2.8万亿元,我国铁路装备需求将维持在高位。截止到2014年底,我国已有38个城市经国家批准建设轨道交通,规划里程超过6680公里,预计到2020年,我国将有超过50个城市建设轨道交通,未来十年,城轨车辆平均年需求将超过5000辆。
轨道交通装备是我国高端装备“走出去”的重要代表,也是《中国制造2025》中的重要内容。灵动核心调研整理获悉的《中国制造2025重点领域技术路线图》(简称《技术路线图》)对轨道交通装备提出了目标要求,到2020年轨道交通装备研发能力和主导产品达到全球先进水平,行业销售产值超过6500亿元。
先进轨道交通装备包含现代技术的干线轨道交通、区域轨道交通和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载装备、通号装备、运控装备与路网装备。《技术路线图》从需求、目标、发展重点、应用示范重点、战略支撑与保障五个维度对轨道交通装备进行分析和描绘,分别形成了从2015年到2025年,展望2030年的详细技术路线图。
《技术路线图》指出,轨道交通制造业将重点研制安全可靠、先进成熟、节能环保的绿色智能谱系化产品,建立世界领先的现代轨道交通装备产业体系,实现全球化运营发展。具体目标是,到2020年轨道交通装备研发能力和主导产品达到全球先进水平,行业销售产值超过6000亿元,境外业务比重超过30%,服务业比重超过15%,重点产品进入欧美发达国家市场。到2025年,我国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形成完善的、具有持续创新能力的创新体系,在主要领域推行智能制造模式,主要产品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境外业务占比达到40%,服务业占比超过20%,主导国际标准修订,建成全球领先的现代化轨道交通装备产业体系,占据全球产业链的高端。
围绕着这一目标,到2025年将重点打造中国标准高速动车组、30吨轴重重载电力机车、城际快速动车组、100%低地板现代有轨电车、中低速磁悬浮系统等产品。在关键零部件方面,功率半导体器件、动力型超级电容器件、高速动车组车轴/车轮、列车制动系统、通信信号装备、齿轮传动系统、车钩缓冲系统被列入重点。关键共性技术,新型车辆车体技术、高性能转向架技术、电传动系统技术、储能与节能技术、制动系统技术、列车网络控制技术、通信信号技术。
中国轨道交通装备市场呈现出强劲的增长,但是发展核心部件国外造,中国高铁相关配套部件远远落后于高铁本身发展速度的尴尬事实。
对高速铁路的投资是重头戏,但除了南北车等整车制造商和中铁工中铁建等铁路建设商之外,能够分享这一场盛宴的国内配套企业并不太多,因为高铁运行所需的关键零部件,如车轮、车轴、轴承等,目前还主要从国外进口。
随着高铁道路的铺设和高铁车辆需求的逐年增加,每年随之水涨船高的高铁车轮市场,也大多流入到了国外企业的囊中。
除了高铁车轮,在高铁上使用的轴承,国内企业也同样难以进入采购名单。一家高铁车辆制造商的内部人士就告诉本报记者,由于速度快,高铁上所用的轴承对安全、可靠性的要求很高,目前主要是从瑞典、德国、日本的三家厂商进口,国内轴承企业生产的高速轴承,大多还只能满足150-180公里的列车所需。
国产高铁轴承企业的缺席,也为它们的国际同行提供了攻城略地的机会。2010年3月,瑞典SKF就宣布,与铁道部在原来4年合约的基础上再续约4年,而日本NTN公司更是将生产基地开到了中国境内,位于南京的工厂一期投资1亿美元,生产用于高速铁路、地铁及风力发电所用的轴承。
“目前中国的高铁及相关部件在机械部分的制造工艺已经有所突破,但涉及到设计技术、材料工艺以及软件技术等的一些关键系统和部件,仍是技不如人。”而国外虽然与我国的相关企业成立了不少合资公司,但对核心技术并不愿意转让,因此,对于核心部件依然要依靠从国外采购。
不过,随着中国高铁建设的重启加速推进,如南北车等传统的铁路相关车辆生产商,也开始在高铁核心技术的研发上投入更多。
2015 年全年招标总数量将超过450 标准列,一列高铁平均成本在1.6 亿元左右,其中核心零部件占到高铁成本的70%,可估算出我国高铁核心零部件年均拥有将近700亿需求空间。
目前我国高铁一些关键的零部件还需要从国外进口,或者从中外合资厂购入,但即便是合资厂也只是负责相关部件的组装,我们按照成本计算进行估计,高铁目前实际国产化率约为50%,进口替代空间广阔。更多关于轨道交通的最新信息,请直接访问灵核网。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