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最受市民关注的食品安全登上问政台。与以往不同,今年的问政短片除继续曝光某些小餐饮卫生环境不达标外,将问题引向深入,探讨政府部门该如何疏堵结合,为小作坊找出路,寻求治本之道。
为此,问政督查组蹲点黄陂南湖村一周,发现这里有近20家豆腐小作坊,大多隐蔽在村民房屋的一楼,每家最少日产豆制品100多公斤。
11月初,黄陂区相关部门查访时,来自汉川的王师傅,因小作坊生产条件不达标,被要求限期整改。他一咬牙花了3万元装修,如今的小作坊瓷砖上墙、干净整洁。本以为可以顺利办证,结果却被告知,因无法提供房产证,食品生产证也办不下来。
这样的遭遇,在南湖村并非个例。不少小作坊老板表示,不是不想办手续,而是取得生产经营资格太难,村里房东不愿或无法提供房产证明,“找关系办证,得花七八万元。”
11月20日,黄陂派出300多人的执法队员到南湖村清查黑作坊,砸毁机器。执法人员一走,被迫关门的小作坊仍然偷偷摸摸继续生产。
武汉市政协科教文卫委员会主任李燕将执法部门的这种尴尬形容为“取缔难、规范也难”。她认为,“堵”有漏洞、“疏”不到位,导致小作坊主们东躲西藏,偷偷生产。对这些小作坊,不能一棍子打死,一“堵”平天下,而应该是帮他们找政策,千方百计为愿意依法经营的人找到经营场所,“逐步过渡到合法企业。”
武汉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局长杨泽发表示,将小作坊集中监管,建立集中服务区的模式,武汉市各城区已做出探索。武汉市副市长秦军也表态称,虽然法律规定没有房产证,不能办食品生产证,但在特殊区域、特殊时期,“可以商量一个办法出来,比方说发放临时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