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力供需结构不对称。调查结果显示,进驻企业需要年龄在18—35周岁之间的男性青年技工。而从该县情况看,留守家里的多为老人妇女和小孩,同时缺乏专业的工业操作技能,满足不了企业的招工要求。企业配套服务设施不完善。
阳新县2012年政府工作报告显示,2011年城北工业园对全县GDP的实际贡献率为18.6%,但远低于30.6%的社会预期。通过调查还发现,工业园大部分只规划了用地,并没有实际投资建厂;部分项目虽已建成投产,但仍出现延期投产、生产线不成熟、企业内部员工少、新引进设备闲置等现象。借助于调查资料,笔者对城北工业园发展中的问题及成因进行了具体分析,以期总结经验教训。
1、土地纠纷
自2006年阳新城北工业园始建以来,工业园内项目引进得到一定的发展,部分项目厂房正在兴建,少数项目已经开始投产运营。但从总体来看,整个工业园的发展开始脱离了县政府最初的规划,发展速度过慢,发展的障碍在不断增加。其主要原因是城北工业园区与农民之间的土地纠纷问题。(1)土地价格过低。阳新城北工业园区成立之后征用了附近几个集体村庄的土地,并在征地合同中明确“第一年1100元/亩,随后每年每亩递增50元”的征地价格。根据《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征地管理切实保护征地农民合法权益的通知》(鄂政发[2005]11号)的规定,阳新县的耕地每亩价格应该在6400—8000元之间。而工业园给出的1100元远远低于这个价格。在这样的情况下,农民难以接受也在情理之中。(2)以租代征,征地行为不合法。城北工业园在征地的过程中,以租代征,表面上用的是征地的方式,实际上标的却是租地的价格。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强土地调控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发〔2006〕31号)中关于禁止通过“以租代征”等方式使用农民集体所有的农用地进行非农业建设等相关规定,城北工业园的征地行为属于违法行为。这样长期发展下去,势必会引起农民的不满。(3)征地缺乏具体、系统的方案。在整个征地过程中,县政府和工业园始终遵循着“工业为主,势在必行”的原则,不加选择地使用各种方法,没有系统的征地规划以及应急措施。
2、企业招工难
(1)招工难。劳动力供需结构不对称。调查结果显示,进驻企业需要年龄在18—35周岁之间的男性青年技工。而从该县情况看,留守家里的多为老人妇女和小孩,同时缺乏专业的工业操作技能,满足不了企业的招工要求。企业配套服务设施不完善。在目前已经投产的宝加鞋厂、安达汽配、联富箱包、宝润丰服装、梦娜袜业、飞达运动品等企业中,只有宝加鞋厂的配套服务设施较完善,而其他企业还未完善。薪金水平低,难以接受。据统计结果表明,沿海地区员工的平均基本月工资为2500—3000元,城北工业园区内的企业员工基本工资只有1300—1500元。在不考虑社保、奖金的情况下,沿海地区工资比本地企业工资高出将近2倍,这是导致农民外出打工的直接因素。(2)留人难。外地员工难适应。进驻企业很难在阳新找到合适的中高层管理人员,均从公司总部调配过来。由于阳新本地生活水平低、娱乐设施少以及饮食文化的差异,中高层管理人员难以适应并留下来。本地员工辞职频繁。对于本地村民来说,由于离家较近,辞职的成本低,可以随时不干走人,增加了企业留住员工的难度。新生代农民工思想开放。对于新生代农民工来说,由于成长的环境、接受的教育不同,他们不再愿意和父辈一样在农村从事传统的农业耕作,更希望能到外面的世界寻求更大的发展,追求更为优厚的物质和精神生活。
3、项目成功率低
据湖北省阳新招商局网站统计,城北工业园共有18个项目,并基本上都在2012年建成投产。但是据实地考察发现,城北工业园区只有少数几家企业已经建成投产,大部分的项目都只见空地不见工厂,其原因有以下几点。(1)政府对项目没有进行科学论证。在城北工业园项目引进过程中,政府鲜有考虑项目本身的产业前景、技术含量、产出效益以及对当地产业带动或结构调整所带来的作用等方面的因素,只是一味地追求项目数量。(2)承诺多而兑现少。政府为了抢项目,不断在土地、税收等政策上给予损害国家政策和公平的优惠,而到项目落地或开工投产时,才发现由于这些承诺违反了土地法、税法等法律法规而兑现不了,于是出现了企业违约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