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显示,样本企业中只有27%的样本表示无条件披露企业信息,40%的样本则不愿意公开信息。显然,我省中小企业在信息披露和信息透明度方面还存在一定问题,这也是制约其融资可获得性的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
1 中小企业自身存在的问题
1.1中小企业产业结构不合理。由于自身条件(如资本、人才储备等)的限制,许多中小企业集中于传统产业,技术和设备落后、生产工艺水平低、科技创新能力差、管理混乱、抗市场冲击能力弱、产品质量差、竞争能力有限、低水平重复建设等问题突出,其中很多企业的产品还属于国家产业政策明令淘汰或禁止发展的对象,因不符合贷款条件,被信贷部门拒之门外。
1.2 管理水平较低,财务制度不健全。许多小企业的投资者、经营者不重视财务会计制度的构建,致使财务制度不健全、财务管理混乱的现象普遍存在,这些不仅影响中小企业的生存发展,也影响外部组织对中小企业的评价,限制了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
1.3 信息不对称是制约县市中小企业融资难的主要原因之一。首先,企业信用评级意愿不够强,参与信用评级的企业比例较低。据调查显示,信用等级为3A的企业占样本的13%,2A的企业占16%,1A的企业占8%,而没有参加评级的企业高达56%。这些数据说明我省中小企业的信用等级较低,大多数企业不符合银行信贷的等级要求,同时企业参与信用评级的意愿普遍不高。
其次,企业信息披露意愿有所增加,但信息透明度仍待提高。数据显示,样本企业中只有27%的样本表示无条件披露企业信息,40%的样本则不愿意公开信息。显然,我省中小企业在信息披露和信息透明度方面还存在一定问题,这也是制约其融资可获得性的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
2 金融体系的不完善
2.1 信贷管理体制不健全。首先,县域经济中政府角色很重要,银行贷款也偏好政府扶持的龙头企业、关系企业及大项目。而中小企业融资具有需求频繁、金额小、风险大且收益低的特点,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银行对中小企业放贷的积极性。其次,金融部门无论贷款多少,都必须履行完整的融资手续,这些繁琐手续的办理增加了企业融资成本,又加上贷款周期长,难以满足中小企业融资简单快捷的要求。最后,银行强化了贷款风险约束机制,对贷款人员实行了以资产质量为主的指标考核办法,严格了贷款责任的追究制度,并加大了处罚力度,因而对中小企业急、小、险的贷款需求慎之又慎,惧怕承担风险。
2.2 银行配套服务品种跟不上中小企业的需求。银行为中小企业提供的中间业务品种比较单一、配套服务落后,尤其是对私营、小型企业的融资业务,主要以存单、票据质押贷款居多。此外,在信息咨询、信用证、保函、代理理财等服务功能等方面,与中小企业的实际需求相比尚有差距。
2.3 中小企业直接融资渠道不畅。证券市场虽已建立了中小企业板块,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中小企业融资压力,但要想进入成熟稳定期还要走很长的路。同时在受到各种约束的债券市场上,中小企业也很难以发行债券的方式筹集资金,因此直接融资渠道基本没有。
3 政府存在的问题
由于有关中小企业的立法不完善,使得一些政府为了自己局部利益,默许甚至纵容企业逃避银行债务,因此加剧了金融机构的恐贷心理。同时,基层中小企业贷款担保机构发育缓慢,远不能满足众多中小企业贷款担保的实际需要,全国或区域性再担保机构尚未建立,担保机构的经营风险难以有效分散和化解,进一步制约了信用担保业务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