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头企业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力量,能够结合当地自然资源优势,带动广大农户按照市场需求进行专业化、集约化生产,有利于促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有利于提高农业综合生产效益,有利于加速先进农业科技的推广应用,加快农业现代化。
农业政策的制定应是根据国家经济发展水平以及农业发展的状况而定,在不同阶段农业面临的问题是不相同的,因此,当农业问题和农业政策目标发生转变,财政支农政策也会随之转变。目前,我国处于中等收入阶段,经济结构二元化还在发展阶段,农民收入支持政策仅处于萌芽状态,施行大规模的补贴的农业政策条件尚不成熟,如何使少量的农业补贴政策发挥对农业发展的推动作用,如何在保障农业粮食安全的前提下带动农民增收,成为中国农业政策必须考虑的关键问题。
针对中国农业的现状,根据农业发展的实践,通过扶持龙头企业可以发挥作用,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是财政支农的载体。我国加入WTO后,其财政支农需要一定载体,然而农业龙头企业作为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组织者、带动者、市场开拓者,一头连着千家万户和生产基地,一头连着国内外市场,既是信息服务中心,也是技术创新中心,它可以提高农民的组织化和生产社会化程度,也可以与基地农民对接,将一、二、三产业有机联结起来,使资金、技术、人才、信息等生产要素由工业引入农业,由城市引入农村,达到促进农民增收,实现企业盈利,推动地区经济发展的作用。因此,财政支农政策转型与财政支农资金使用效率的提高,必然使得龙头企业担当了财政支农的重要载体之一。
其二,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推动财政支农资金使用结构合理化。我国加入WTO后,需要按照WTO的有关协议和中国入世在农业方面的承诺来支持农业发展,由此必须调整中国财政支农资金使用结构,进一步提高其使用效率,特别是在WTO规则允许中国使用的6种“绿箱”政策中提及的加大对农业科研技术推广和对农民的文化教育培训的投入等,为提高这些财政支农资金的使用效率,需要有针对性的投入,并结合当地的农业产业化发展项目。由此,财政支农方式的转型结果之一既为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扶持。
其三,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改变财政支农资金来源。一直以来财政支农资金在预算支出中所占比例较低,这与农村和农业的发展需求不符,同时,财政支农资金来源以地方财政为主,地方财政所面临的压力变大,而中央财政收入大幅增加,如何加大中央财政的转移支付力度,如何实现中央财政支持农业为辅到支持农业为主的转变,这是财政部门需要不断探索的课题。目前,在中央财政扶持下,龙头企业已经形成了以1253家国家重点龙头企业为核心,1万多家省级龙头企业为骨干,10万多家中小龙头企业为基础的发展格局,产品涵盖多领域,经营涉及多环节。
其四,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利于推进新农村建设工作。龙头企业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力量,能够结合当地自然资源优势,带动广大农户按照市场需求进行专业化、集约化生产,有利于促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有利于提高农业综合生产效益,有利于加速先进农业科技的推广应用,加快农业现代化。再者,从实践来看,各类龙头企业也积极投身新农村建设,不断增强自身竞争力,并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这些均说明了扶持龙头企业对于推动新农村建设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