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型产业集群是紧紧依托自然资源优势,以资源开发利用为基础发展起来的产业群落组织,集群内企业一般集聚在资源所在地区域。
对湖北省现有的59个产业集群的调查表明,其中70%属于资源型产业集群,主要集中在农副产品加工、矿产资源开采加工等资源依赖型产业。这也表明资源依赖型产业的分布受到要素禀赋条件的严重影响。湖北省罗田县是全国闻名的“板栗之乡”,现有各类加工企业162家,从业人员1.2万人,年产值10亿元,占全县国内生产总值的30%。潜江市位于江汉平原,水泊众多,水产养殖和水产加工资源丰富,目前有各类渔场207个,年水产品产量8.65万吨。此外,还有洪湖水产、云(梦)应(城)盐化工、鹤峰山野菜、随州三里岗香菇、英山茶叶、竹山绿松石、通山石材等都是以资源为基础的中小企业产业集群。随州三里岗香菇产业属市场依托型产业,其首先占据本地资源市场,其次是“买全国、卖全国”,现在是“买全国、卖全球”。总的来看,它们的发展模式具有共同性,即依靠市场机制配置资源而发展起来的特色产业集群,是市场经济的产物。
这些产业集群主要以发展特色经济的形式出现,利用本地区产业传统和资源优势,所谓“一县一特”、“一乡一业”、“一村一品”,都是强调“特色就是优势”。随着县域特色产品的形成,特色产业越来越强,知名度越来越高。从“一村一品”、“一乡一品”发展成为“一乡一业”、“一县一业”的模式。例如,黄冈地区形成了“蕲春药材武穴鸭,浠水生猪黄梅虾,麻城黄牛龙感湖花,团风马蹄黄州菜,红安花生英山茶,罗田栗桑甲天下”的一县一特色产业的格局,明显增强了农业综合效益和县域经济竞争力。比较优势理论告诉我们,一个地区应该根据自己的资源和技术禀赋条件发展自己有比较优势的行业,生产自己有比较优势的产品,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本地区经济的发展。
资源型产业集群是紧紧依托自然资源优势,以资源开发利用为基础发展起来的产业群落组织,集群内企业一般集聚在资源所在地区域。这类集群基本属于传统产业集群,有很强的地域属性,根植性特别好,能形成县域经济特有的竞争优势。但集群发展受资源禀赋的限制,在经营规模上难以实现跨越式发展。
这种自然资源开发启动型发展模式是产业集群发展最为广泛的模式,也是最为落后的模式,更是最为初始的模式,我国大多数县域经济都经历过这种模式阶段。它的缺点是产业聚集度不高、产业集群整体竞争力不强,多数集群规模相对较小,资源型产业集群居多,生产加工型产业偏少,龙头企业规模偏小,产品市场占有率低,核心竞争力弱,产业关联度不够强,部分产业集群只是生产同类产品企业的简单“扎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