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旅游资源丰富,圈内既有著名的自然旅游资源,又有驰名中外的人文旅游资源,各地旅游资源互补性强。
(一)区域旅游战略要素
诸多学者在区域旅游合作要素方面表达了自己的观点。马波认为,在目的地发展阶段,“区域”的问题就已开始实质性孕育,多个目的地在旅游空间上发生交叉重叠,并相互作用、相互影响[2]。张金萍认为,科学合理地建立不同层次的“旅游地域综合体”,是旅游业取得良好经济效益和实现平衡布局的关键[3]。孟爱云认为,交通是影响旅游业发展的关键要素,虽然长春、吉林等大中城市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已具备较高水准,但大多数城市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仍然滞后,直接导致大多数地区旅游组织能力较差,内部旅游线路支撑能力低,限制了对旅游产品的组合及区域旅游线路安排[4]。旅游联合促销是合作实践与研究中常被关注的一个热点,大多数研究者认为,联合行动是旅游联合促销中的关键。李树民等认为,旅游市场规模扩展与旅游促销经费投入密切相关[5]。根据以上分析,结合本研究区域的特点,本文得出八个“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战略布局要素,分别是:(1)空间区位优势。空间区位是影响区域旅游合作的基础要素,空间集聚效应明显的区域,合作优势大。(2)旅游资源禀赋。区域内旅游资源是吸引游客的核心要素,旅游资源禀赋高的地区,游客数量多,其效用也大。(3)旅游产业规模。旅游业是一个综合型产业,既包括旅游产业的直接生产部门,也包括很多交叉部门,其中旅行社、酒店和景区是旅游产业的直接生产部门。本文用旅行社和酒店数量来描述旅游产业规模,旅游产业规模越大,该地旅游越发达,其效用也越大。(4)交通条件。包括区域内各地之间的交通通达性以及区域与其他地区的交通便捷性,交通条件好的区域,游客进入方便,区域旅游发展好。(5)合作意愿。包括区域内政府间合作意愿及民间合作意愿,政府主导合作加上民间自愿合作是推动区域旅游发展的条件。(6)市场推广。可以通过官方宣传文件、网络、媒体广告等各种市场行为观察区域旅游的宣传力度,对区域旅游宣传力度大,表示区域旅游行为主体的主动性强。(7)配套设施。区域内满足游客旅游活动所需服务的配套设施的配备程度。(8)创新意识。区域旅游发展的创新意识决定区域旅游合作的效率问题。
(二)“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战略布局与价值曲线
“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旅游资源丰富,圈内既有著名的自然旅游资源,又有驰名中外的人文旅游资源,各地旅游资源互补性强。本文用旅游景区级别代表旅游资源的禀赋。根据湖北2009年旅游统计年鉴公布的信息,该区域主要的旅游景区及级别(如表1所示):
表1 圈内各区域旅游资源禀赋
地区 |
区域主要旅游资源数量及级别 |
宜昌 |
AAAAA级1个,AAAA级10个,AAA级14个 |
恩施 |
AAAA级3个,AAA级6个,AA级10个 |
荆州 |
AAAA级3个,AA级4个 |
荆门 |
AAA级4个,AA级4个 |
十堰 |
AAAAA级1个,AAA级6个,AA级11个 |
襄阳 |
AAAA级1个,AAA级4个,AA级10个,A级4个 |
神农架 |
AAAA级3个,AAA级2个 |
随州 |
AA级3个 |
本文用旅行社和星级酒店的数量来表示该地旅游产业规模的大小。根据2011年各地旅游局统计的信息,可以看出:(1)该区域旅游产业总体规模不高;(2)该区域内各地旅游产业发展不均衡(如表2所示):
表2 圈内各区域旅游产业规模
地区 |
旅行社数量 |
星级酒店数量 |
旅游产业规模i |
宜昌 |
115 |
65 |
180 |
恩施 |
26 |
11 |
37 |
荆州 |
34 |
42 |
76 |
荆门 |
28 |
38 |
66 |
十堰 |
79 |
62 |
141 |
襄阳 |
56 |
37 |
93 |
神农架 |
20 |
9 |
29 |
随州 |
10 |
25 |
35 |
武汉作为鄂西最大的旅游集散地,用武汉到达各区域的距离和通达性将“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中的八个区域划分为三个子区域:荆州、荆门、随州为第一区域,其交通条件最好;宜昌、襄阳为第二区域,交通条件较好;十堰、神农架、恩施为第三区域,交通条件较差;同时圈内各地之间交通畅达性有待提高。
笔者浏览了圈内八个地区的旅游局网站,只有个别地区在网站宣传中提到了“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概念,也鲜有针对性的产品设计与市场推广策略。由此可见,“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作为湖北省的一个官方行政口号,并没有在圈内各地得到实质性的重视,其合作意愿与市场推广力度很差。同时,鄂西作为湖北省的欠发达地区,旅游配套设施配备不足,也是制约旅游业发展的一大问题。除此之外,产业经营及管理创新意识的缺乏,也是旅游圈发展速度缓慢的原因。
根据以上分析,我们得出目前“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战略布局图和价值曲线(系列1)(如图1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