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日在上海财经大学举办的“2014中国产业经济高端论坛”上,上海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周振华透露,上海自贸区负面清单2014版初步考虑缩减40%,特别是在服务领域要加大开放。
“40%是争取(达到),因为每一条都要和中央有关部委谈,(涉及到的)有关的规章制度都要谈,最后要看谈下来到什么程度。其实能够缩减20%~30%也挺不错的,也是很大进步。”周振华表示,目前尚无法明确具体将削减哪些部分。
今年全国两会上,上海市市长杨雄在上海市代表团开放日上回答媒体提问时表示,上海自贸区将尽快推出2014版的负面清单,解决清单过长和透明度问题。
上海自贸区2013版的负面清单出来后一直有不同的意见,杨雄表示,一些意见是有道理的。“在做负面清单的过程中确实发现两个问题。第一是负面清单比较长,有190条;第二是负面清单的透明度问题。”
2013年版负面清单编制特别管理措施共190项,占行业比重的17.8%左右。在这190项特别措施中,使用禁止字样的有38条、限制字样的有74条。
至于2013版负面清单为何较长,杨雄的解释是,2013版的负面清单是按照中国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来做的,这个国民经济行业共分为18个门类、89个大类、419个中类、1069个小类。
此外,周振华表示,2013版负面清单的透明度不高,所以新版的负面清单还要进一步提高透明度,明确限制条款到底是什么限制。
作为中国推动开放向深度拓展的举措之一,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设立后,就开始探索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的管理模式。负面清单以外的外商投资项目核准和企业合同章程审批已全部改为备案管理。
来自上海自贸区管委会的数据显示,目前在负面清单以外实行备案的新设项目占比90%,超过负面清单设计时备案项目占比85%的预测目标,符合试验区产业发展导向。
在2014版负面清单编制的同时,自贸区内服务领域的开放也将进一步拓展。此前上海自贸区管委会副主任简大年表示,今年还将探索对育幼养老、建筑设计、会计审计、商贸物流、电子商务、检测检验认证、影视出版等服务业领域提出新的扩大开放举措,对海洋工程装备、航空航天制造、新能源等新兴制造业领域提出外资准入的开放措施。
2013年上海自贸区提出了六大领域23项服务领域改革措施,目前除了有限牌照银行一项以外,其余22项已经落地。
周振华表示,推动服务业开放时,与现行的监管体制有很大的冲撞。“我们的监管体制一直以来是行政的监管,而且是分业监管、多头监管、交叉监管,实际上造成经济主体在市场中资源配置很大的干扰,现在要转向市场化监管。”
上海自贸区目前正在构建事中事后监管的基本制度,推动监管从事前转向事中事后,具体包括:安全审查机制、反垄断审查机制、企业年度报告公示制度、信用管理体系、综合执法体系和部门监管信息共享机制。
最近已经给上海市委市政府提了一个建议,称监管制度框架中还必须包括对监管者的监管。具体来说,就是监管人的监管行为,监管的依据规章是不是合理、成本和社会收益是不是匹配,“事中事后监管也可能出现不当监管和过度监管,所以也要引入监管评估。”而这个监管,周振华说,按照国际经验,应该是由一个专门的机构来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