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金融危机前后,全球的经济发生了重大改变,其多边贸易体制也面临着重大变革。在这样的背景下,于11月6日举行的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论坛暨2013上海WTO事务咨询中心顾问委员会年会以“WTO—多边贸易制度的新趋势与新发展”为主题展开了讨论。
自贸区对全球贸易制度的作用
上海WTO事务咨询中心理事长兼总裁王新奎在当天的演讲中提出了金融危机后,全球经济的三大改变。除了因各个主要贸易国家的产业结构变化而带给多边贸易体制变革的压力之外,他表示,全球的价值链亦发生了巨大变化。在智能化的制造和数字化服务高度融合的情况下,原有消费型的互联网逐步向工业型的互联网发展,而且出现了一个以互联网为基础的商业创新平台。在这个平台下,大量的中小企业甚至投资者个人都具备了进行跨国经营和跨国生产的能力。这两大变化使得“现在全球的投资规则谈判就取代了原来贸易规则的谈判,成为全球规则谈判的焦点”。大量走向全球经营和生产的中小企业和投资者个人也需要一个高标准的投资环境。与此同时,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国家已经开始走上了对外投资的道路,其规模和增长的速度前所未有。而新兴国家也产生了参与全球投资规则制定过程中的迫切要求。
在王新奎看来,上述的三大变化促使新一届的中国政府和领导层做出了重大决策:利用全球投资规则的形成过程,通过积极的参与来推动我国国内的投资体制改革。而这项工作的突破口就是上海的自由贸易试验区。
王新奎表示,上海自贸试验区完全不同于以往的经济特区、高新技术开发区、出口加工区和所谓的自由贸易园区。作为一个特殊监管的区域,自贸区具有三大特点和转变:第一,从过去往往针对制造业投资便利化和货物贸易便利化的贸易园区转变为以服务业和服务贸易业为重点关注对象。而服务业的投资问题和服务贸易的自由化也是今后多边贸易体制要解决的难题;第二,从过去以特殊政策为依据的特殊监管区域转变为“将来可复制和可推广的”政策,“凡是不可复制、不可推广的政策,不在自贸区里实施”;第三,从过去往往给予优惠政策到如今要求在这个区域里形成一个国际化、法制化的营商环境,“更强调公平竞争,而不强调优惠政策”。
对应自贸区的特点和变化,王新奎也将自贸区的任务概括为了三点:第一,转变政府的职能,重点改革政府对投资的管理机制,减少事前的审批,加强事中和事后的监管;第二,扩大服务业开放,而这一问题需要通过全球的多边、双边或区域性的谈判。另外也需要先改革外资整合管理的体制,在六大服务部门改革外商投资准入的管理体制;第三,贸易和投资的便利化,其中的核心即金融制度的创新。
在演讲中,王新奎强调,自贸区的三大任务都是技术性的改革,不可能有立竿见影的效果,而是长期的过程。对于全球投资规则的内涵,目前我国也还缺乏了解。因此,作为一个标杆事件,自贸区也将对全球贸易制度的新趋势和新发展发挥积极的作用。
区域贸易体制是WTO的补充
近期,包括TTP(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TTIP(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协定)、RCE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等新区域贸易协定在内的谈判频繁举行。在这样的背景下,全球多边贸易体制的形成也受到了影响。
香港经纶国际经济研究院学术研究副总裁罗柏年表示,区域贸易协定是多边贸易体制的强化工具,但是否会对多边贸易体制产生负面影响还不得而知。他提出:“可能会带来这样一种后果,那就是会把多边贸易体制排除在外。”在他看来,在WTO的内部,如果各国在谈判当中受到的政治影响因素太多,无疑是对谈判不利的。而政治因素也正是多边贸易体制的障碍。
在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之外,罗柏年也表示,如果区域贸易协定可以促进贸易的开放,那么它也会带来红利。但需要把这些积极的贸易优惠统一起来,更好的加入到多边贸易的协定当中。
罗柏年指出,有些人认为,各种区域性的贸易协议替代了WTO协议,这是一个错误的评判。“他们只是加强跟补充了WTO的协议,而不是替代了WTO的协议。但是WTO如果要参与这一个进程的话,WTO也必须要做出他的反映:采取行动。”罗柏年表示。
商务部条法司副司长杨国华则认为,现在的自贸区谈判如此蓬勃的发展,可能是在为未来的多变化做准备。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