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世10年间,江苏的进出口规模迅猛扩张,进出口总额连续9年居全国第二,江苏已经是一个名符其实的贸易大省。由于受国内外严峻环境的影响,2011年9月始,江苏的出口同比增幅显著下降。分析江苏出口贸易的现状,剖析制约出口稳定增长的因素,提出有的放矢的对策,将有助于江苏出口贸易尽早走上稳定增长之路,推动江苏实现从“贸易大省”向“贸易强省”的转变。
多元化贸易增长的现状
(一)出口增速放缓
2011年的前三个季度,出口增幅基本保持两位数的增长。从2011年9月起,由于受国内外多重不利因素的影响,出口贸易同比增幅持续走低,降至一位数。2012年的前七个月,1月、4月和7月三个月为同比负增长。横向比较,2011年前8个月,江苏的出口同比增幅除了一月份外,比全国平均水平低3个百分点左右,从2011年9月始,同比增幅同全国的差距拉大了,基本维持在6个百分点左右。
(二)出口贸易依存度持续走低
江苏凭借其独特的区位优势和成本优势,大规模承接世界制造业的转移,出口贸易依存度远远超过全国水平。如表1所示,2008年金融危机后,江苏的出口贸易受到了较为严重的打击,2009年出口贸易依存度急剧下降,下降的幅度是同期全国的近两倍。2010年由于国家宏观政策的调整,出口贸易依存度有所回升。但是2011年又进入了下行通道,下降的幅度为全国的近四倍。出口贸易依存度的大起大落,严重地影响到了江苏经济的发展。
(三)出口贸易方式结构失衡
江苏独特的区位优势和劳动力成本优势,形成了加工贸易在贸易方式中的主导地位。但是由于这种贸易方式“两头在外”,在加工贸易还未真正转型升级的情况下,加工贸易产业关联度较低,对江苏产业结构升级的促进作用有限。“十一五”期间,江苏省在提高代工水平、保持传统的加工贸易产品出口优势的同时,努力承接世界制造业资本转移,积极发展一般贸易和其他贸易,几年来加工贸易比重有所降低,但仍然居于江苏出口贸易方式的主导地位。
(四)出口主体“外资化”程度过高
外资企业在江苏的出口贸易中一直占有绝对的主导地位,这一比例不仅远远高于山东、浙江等沿海经济发达地区,而且高于全国第一外贸大省广东(见表2)。出口主体过高的“外资化”程度,对江苏未来出口贸易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一定的危害。
(五)出口市场集中且贸易摩擦频发
长期以来,欧盟、美国和日本一直是江苏的主要出口市场,对这三个地区的出口占江苏全省出口总额超过了50%,若再加上东盟、中国香港和韩国,对这六个地区的出口占江苏总出口额超70%。近几年,江苏虽然不断扩大了贸易伙伴国和地区,但对新兴市场的开发力度还不够,依然停留在较低的水平上。出口市场的集中,容易增加市场风险、加剧贸易摩擦,从而恶化外贸环境。
多元化贸易增长面临的制约因素
(一)主要出口市场需求低迷
欧盟、美国和日本是江苏省三大出口市场。欧洲受主权债务危机的影响进一步加剧,欧洲市场持续低迷。美国虽然经济复苏势头趋好,消费者信心逐月上升,带动进口需求增加,但失业率再度上升,对未来的发展带来很大不确定性。日本需求也持续低迷。这三个市场的波动严重影响江苏的出口。
(二)贸易摩擦频发
目前,国际市场需求低迷,世界各国争夺市场的竞争十分激烈。江苏省作为中国的第二外贸大省,在中低端市场上所占的份额比较大,很容易成为众矢之的。金融危机以来,针对中国出口产品的贸易救济调查频发。
2011年,江苏省遭遇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等各类贸易摩擦案件94起,同比增加77%,涉案金额28.7亿美元,涉案企业1991家。2012年一季度,江苏全省遭遇各类贸易摩擦30起,其中美欧为主要发起国,共对江苏发起贸易摩擦12起,占涉案总数的40%,涉案金额4.3亿美元,占涉案金额总数的70%。2012年2月10日,美国认定中国输美应用级风塔对美相关产业造成损害,此案涉及江苏企业170多家,涉案金额6400多万美元—约占全国的一半。
(三)出口经营成本集中上涨且出口竞争优势下降
“十二五”时期,国内要素成本将进入集中上升期,江苏省的出口企业将面临多重因素导致的经营成本的增加。江苏省内企业资源环境的约束进一步增强、劳动力禀赋优势将逐步减弱、气候变化以及能源资源安全等全球性问题,在国际市场资源性产品供求矛盾长期存在的情况下,将更加突出,而国内资源能源供给偏紧状况将持续。此外,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改革,对美元汇率浮动区间的加大,进一步增加了出口企业的成本和经营难度。
多元化贸易增长的渠道
(一)优化、充实出口主体,提升出口依存度
江苏的出口主体包括外资企业和内资企业,而包括国有企业、集体企业和民营企业在内的内资外贸企业是江苏发展出口贸易的主要力量。为了降低江苏外贸对外资的依赖度,做大出口贸易这个“蛋糕”,提高出口依存度,保证江苏经济健康、稳定、持续地发展,应当大力发展内资外贸企业,促进江苏出口贸易主体结构的协调。一方面,政府要加大对现有内资外贸企业的支持力度,加大在资金、土地、税收等方面的政策扶持力度,帮助内资外贸企业积极开拓市场,提高出口产品国际竞争力;另一方面,对于现有的内资内贸企业,经过摸底普查,对其中有经营外贸意愿的企业,通过给予“特惠制”待遇,由政府部门或职能机构牵线搭桥,由相关高校、行业协会等对这些企业做必要的培训,为这些内资企业顺利从事外贸业务提供支持。
(二)优化贸易方式,推动加工贸易转型升级
江苏省的加工贸易出口一直居于江苏出口的主导地位,近几年随着外贸发展方式的推进,加工贸易出口额占总出口总额的比重有所降低,但仍然超过50%,截止2012年7月底,该占比为51.58%。基于江苏的实际,可以预见,加工贸易在未来较长一段时间内仍将是江苏出口贸易的主要方式,因此推动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刻不容缓。
1.实现加工贸易的五个转变。根据2011年商务部会同发改委等6部门出台的《关于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江苏省应当在加工贸易方面实现五个转变即:产品加工由低端向高端转变、产业链由短向长转变、经营主体由单一向多元转变、促进内外资企业共同发展和区域由苏南向苏中、苏北协调发展转变和增量由区外为主向海关特殊监管区内为主转变。
2.创新服务,推进加工贸易便利化。一是对不同区域、不同主体的加工贸易,应采取不同的监管措施;二是设立加工贸易转型升级专项资金,重点扶持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资源消耗少、环境污染轻、产业关联度强的加工贸易企业;三是简化跨关区结转和转内销的手续,便利通关。如张家港保税区推出的海关“专家门诊”在服务区内企业委托区外企业外发加工、区内企业内销货物先放后报的“集中报关”方案等,是推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一个缩影;四是大力发展电子化监管体系,提高监管效率,建立和完善加工贸易的现代监管制度。
(三)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全力开拓国际市场
1.扩大市场的广度。不断扩大市场,做大市场这个“蛋糕”,是提升江苏的出口贸易依存度,提高出口对江苏经济贡献度的手段,更是分散外贸风险,减少贸易摩擦,确保江苏经济对外贸易更好更快发展的手段。
江苏市场多元化战略应以亚太市场为重点,以周边国家为支撑,在发达国际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市场合理分布。一要巩固和深度开发西方发达国家和港澳地区等传统出口市场,并根据各个市场的不同特点,制定相应的开拓策略。二要重点开拓和发展亚、非、拉发展中国际和地区,如东盟、南亚、非洲、南美、中东等新兴市场。三要积极扩大和发展金砖国家和东欧国家市场。
此外,还应当充分利用国家(地区)间自贸区“零关税”等优惠政策,抢占已经同中国签订自贸协定的国家和地区的市场份额,大力开拓自贸区市场。
2.多方式拓展市场深度。一是通过品牌拓展市场深度。鼓励企业通过在境外开展商标注册、品牌收购等,开展品牌国际推广,并重点提升传统优势产品的品牌价值;二是通过提升质量拓展市场深度。进一步提升出口产品质量,在市场中树立良好的江苏制造形象;三是通过投资拓展市场深度。发挥江苏在家电、纺织、轻工等行业生产优势,结合境外市场特点,鼓励出口企业对外投资设厂,深度开拓当地和周边市场。
(四)实施出口品牌战略,增强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未来国际贸易的竞争,将是品牌的竞争。江苏在品牌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截至2010年底,全省共创成中国世界名牌2个,数量居全国第二;中国名牌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