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9日晚间,银泰商业(01833,HK)发布公告,宣布控股股东之一沈国军已转让约3.98亿股份予第三方。此后,持有32%股权的阿里巴巴顺势成为单一最大股东。
尽管电商一直仅被传统零售商们视为市场冲击的一部分,但针对银泰商业被同为浙系企业的阿里巴巴吃进,仍有观点认为这在一定程度上凸显了传统企业的转型尴尬。有很长一段时间,银泰商业一直被实体百货视为转型典范,不过这家传统的零售企业至此已经完全“委身”于电商。
根据联商网的数据,今年上半年,百货业门店关闭了25家,已经高于去年全年的23家。在业界看来,关店数量的大增预示着传统百货行业的转型步伐正在加快。未来,类似于阿里巴巴吃进银泰商业的事件或会继续。
沈国军已是二度减持
根据最新公告,持股30.2%的银泰商业控股股东之一的沈国军,已转让约3.98亿股银泰股份予第三方。这一交易完成后,沈国军持股比例由原本的30.2%减少至12.01%,不再成为银泰商业的控股股东。持有银泰商业32%股权的阿里巴巴,则成为单一最大股东。
事实上,这已经是沈国军近期的第二次减持。今年5月份,银泰商业发布公告称,沈国军已向执行董事兼首席执行官陈晓东出售公司6000万股股份,每股作价8.7港元,相当于已发行股本约2.76%,涉资5.22亿港元。
同月,银泰商业宣布,沈国军不再连任银泰商业执行董事,并于股东大会后辞任董事会主席兼战略发展委员会主席职位,由阿里巴巴集团CEO张勇接任。
在百货行业内,银泰此前一度被认为是在转型上走得较早也是相对成功的,尽管并未摸索出扭转企业整体局面的模式,但其一直在寻求创新。因而,2014年4月,阿里集团以53.7亿港元战略投资银泰商业时,业内仍将之解读为又一项创新。
中投高级顾问刘建修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阿里巴巴成为银泰商业单一最大股东,这标志着在实体商业和数字经济融合的时代,两者将合作探索零售商业线上线下融合的新模式。“除了名字还没有改变,现在银泰基本上已经是阿里巴巴的了。”北大纵横合伙人陶文盛则认为,阿里巴巴希望其商业有实体载体可以落地,而银泰此前一直在进行O2O转型但并不突出。在他看来,沈国军此举还是在于零售板块利润的相对低下以及行业持续处于低迷状态,“银泰商业一定程度上也是百货业转型的一个缩影,很多人都在转型,但没有成功案例。”
百货转型无成功案例
有业内人士认为,从借电商之力到完全纳入电商麾下,银泰商业亦凸显了传统百货转型的尴尬。事实上,银泰本身也有电商平台银泰网,但发展并不好。关于银泰网长期亏损的消息一直未有间断,此后其亦入驻天猫,CEO廖斌更是低调离职创业。“传统百货销售严重下滑,业务逐渐向电商倾斜,有可能成为下一个消失的行业。”刘建修指出,一方面,逐年增加的电商市场正在蚕食传统百货的市场份额;另一方面,人力、水电、房租等成本整体上涨30%了左右,传统百货正面临来自内部经营和外部竞争的双重压力。
上周,联商网公布了《2015年上半年主要零售企业关店统计》,截至2015年6月30日,主要零售企业(含百货、超市)在国内共计至少关闭121家,其中百货业态关闭25家:马莎百货关闭5家;天虹商场关闭3家;金鹰关闭2家;远东百货、阳光百货、百盛百货、华堂商场、津乐汇百货各关闭1家。根据其今年初统计的数据,百货类门店2014年共计关闭23家。
自2013年,百货业开始出现明显下行趋势。关店、缩减营业面积、O2O转型……各式各样的自救方案开始出现,但目前来看,市场并没有出现显著好转。
刘建修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关店数量的大增预示着传统百货行业的转型步伐正在加快,希望借助互联网科技改变目前的生存困境,但关门店、经营网店、增加自营等方法并没有带来业绩的明显改善,所以现在对于百货业来说,单一模式的变革很难解决诸多问题,只有综合性转型才能助其脱离困境。
资深零售连锁及战略管理专家陶文盛指出,目前百货业的转型已经进入“静默期”,“之前O2O起步,大家都在积极加入,但运作一段时间后,没有新的东西进入。”在他看来,下半年行业的关店、并购还是会继续。“电商仅是影响百货的一部分,更多的还是在于百货自身的模式问题,尽管都在转型,但还没有成功案例。”
最后指出,后续不排除还有类似于阿里巴巴纳入银泰商业这样的案例,这将是一个标志性事件。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