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我们的优势 去购物车结算(
0

行业报告 金融 能源

行业资讯 预警 机会

产业分析 趋势 时评

大数据 管理 营销

创  业 项目 故事

人  物 领袖 访谈

宏观 经济 策略

数据 行情 汇率

政策 时政 聚焦

金融 信托 理财

地产 市场 环境

商业 观察 要闻

区域 招商 园区

企业 百科 机会

预警 国际 国内

您现在的位置: 主页 > 其他 > 首页轮播图片 >
高新民:中国企业电商这块并没有做得很好

 

  “中国新兴产业发展论坛”作为科博会的重要活动于2015年5月13日在北京召开。中国互联网协会理事长、原国家信息中心主任高新民出席并演讲。
 

  高新民谈及电商时表示,虽然外界都说中国电商在全球处于领先地位,但其实仅仅是网络零售、B2C或者是C2C这块。但是中国在企业电子商务这块包括B2B这块,并没有做的非常好。美国麦肯锡有一个数字,说我们云服务渗透率对象主要是对企业,其总结是:中国企业云服务仅仅占21%,美国已经做到60%左右。
 

  以下为演讲实录:
 

  高新民:这样今天的主题是互联网+和新兴产业,我刚才准备了PPT是准备讲这个问题,因为时间也不多,我也不能按照这个PPT来讲。原来我的题目我想讲“互联网+”的内含,它的深层意义,以及“互联网+”如何推动产业转型,或者说对我们新兴产业我觉得应该有一个拓展型的理解,我主要是讲这三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互联网+”是这样的背景下生存的,为什么提出“互联网+”?因为我们互联网在中国第一个就是21年,这个21年基本上可以分成这么四个阶段。这四个阶段应该说我们前面五年,大体上在94到2000年这个时间,这里有一张图叫基础初创期,从零开始,从无到有。无论是我们网民还是网络系统,还有互联网企业都是初创,一些初创的企业现在都不存在了。
 

  第二个时期我们叫产业形成期,为什么叫产业形成期呢?就是在2000年到2005年这个五年当中,大家说的阶梯,大体上成立是在97年、98年、99年这个时期,但是真正兴起是在这段时间,这段时间兴起最最重要节点就是2005年我们的网民突破一个亿,这一个亿是一个拐点,就说明我们互联网企业由网民这样一个市场,因此这一点是在2005年发生的。
 

  然后再下面我们就没有再分五年了,我们就这段时间从2005年到2014年这个时间当中我们把它作为快速发展时期,这里面主要标志什么?就是网民这几年当中,特别前面五年,这十年前面五年当中每年增长速度都是非常高。当然最近这几年,因为城乡这块进入平态期,这个网民增速相对有点下降,但是总体规模还是可以的。就是快速发展期,这里面节点是什么呢?就是2008年到2009年移动互联网在互联网起来之后,在智能手机推动下面,这个是快速发展期一个很重要的环节,这个快速发展不仅是网民快速发展,也包括市场规模和创新环境的发展,现在草根创业在这个领域里面是非常非常活跃,几乎每天都是成千上万的人都在琢磨这个事,所以这个是非常重要一点。
 

  我为什么讲这个呢?就讲今年,或者说从去年开始到今年,我们把它定义为融合创新期,这个融合创新期最重要标志就是“互联网+”。什么是“互联网+”?当然“互联网+”有很多解释,互联网可以说无所不在,跟各个行业都有关系,都可以解释。但是我更愿意用我的理解,中央或者国务院领导提出“互联网+”,或者我现在跟互联网公司“互联网+”方面做了一些想法,我认为实际上“互联网+”主要是讲产业互联网话,当然它也可以跟政府+,也可以跟公共服务+ ,跟很多产业来做,因此“互联网+”是互联网与传统产业结合,“互联网+”不是光光互联网企业的事情,“互联网+”主体更多是传统产业企业,他们虽然是被+,但是在“互联网+”过程当中他们转型他们是主体,我认为“互联网+”作推动“互联网+”过程中功不可没,而且这里面也会生产一些新的形态,但是传统产业转型这块在“互联网+”里面意义更大。所以在新兴产业定义里面,我认为战略新兴产业是不能动的,新兴产业概念在“互联网+”时代应该有所拓展,应该有所变化。也就是说新兴产业形态形成过程中,这就是我认为产业互联网化,因此我是理解这个“互联网+”就等于产业互联网化。
 

  产业互联网或者产业互联网化过程当中一个是结果,一个是化的过程。不仅仅是产业形态,也有互联网技术的融合,不仅仅是技术的融合,刚刚我们讲到移动互联网的技术,云计算技术、大数据这些都没问题。但是同时也是互联网现在里面已经从中探索出来互联网的思维,利用互联网技术产生互联网思维,比如说普惠的原则,是利用互联网的传位效应。另外就是互联网现在成功的一些商业模式也产生一些影响,这一点我就不详细讲了。但是产业互联网我刚刚讲了这个主体应该说一个是传统互联网,传统企业本身通过转型之后一些企业,应该说是主体。第二方面就是为促进产业转型那些互联网服务的企业。第三块就是新型技术支撑型企业。我们做大数据技术开发,做工具研究的,做云计算心里云计算的平台,云计算的服务以及它的一些技术的一些开发应该说都是属于这个产品,所以这三个层次都是属于“互联网+”三个部分。
 

  互联网为什么走到“互联网+”呢?刚刚我认为有三个原因,第一个原因就是互联网极大普及,就是刚刚讲的,现在我们虽然是普及率还不到6500千万,不到50%普及率,但是我们预计这个普及会很快,还会上升,在2020年这个网民达到9亿左右,这是我们“互联网+”的基础。
 

  第二个就是互联网的技术就是“互联网+”的有力驱动。
 

  第三个很重要就是我们现在到目前为止,我们互联网应用,特别是传统的电子商务,我们主要说的是网络零售成功,网络零售成功电商本身演变,以及对其他行业起到巨大推动作用。特别是对阿里、京东上市成功,对行业也是很大触动,这是“互联网+”三个产因。
 

  技术上来讲我觉得互联网原来由人的互联网,变成人和物,人和数据,人和机器一体的所谓的物理空间,这是“互联网+”基础。从电商来讲,我们电商做的很好,现在从2013年我们电子商务超过了美国水平,成为世界就是我们零售业,网络零售交易额超过了他。美国有一家咨询公司去年发布一个报告,这个报告对中美网络经济做了一个比较,这个比较就是麦肯基做的,这里面讲到我们网络零售的规模,在2013年2900多亿,相当于3000亿,超过美国的2700。占社会零售额比重8%,超过美国6%。我们在电商平台上商品数量有九亿种,美国是五点五亿种。活跃用户我们是2.3亿,现在增长2.6亿,他是1.8亿。还有智能手机普及我们还有点差距,但是增长也很快,这个问题都不大,这是讲网络零售。
 

  但是我们从网络经济另外一头看,就是企业,就是电商还有另外一块,就是B2B这块,刚刚也有发言说电商在全球是领先地位,仅仅是网络零售,仅仅是B2C或者是C2C这块,这个的确在世界上是领先地位。但是我们企业这块,企业电子商务包括B2B这块,我们在世界上并没有做的非常好。美国麦肯锡有一个数字,说我们云服务渗透率这个是主要是对企业,企业在云服务2013年他总结我们中国仅仅是21%,美国已经做到60%左右,他的口径有点不太一样。我们中小企业互联网使用,他们标准比较高,我们比他们统计要高一些,他们认为中国20%到25%用到互联网,而美国已经达到72%到85%这个范畴之内。所这后面两个指标看,也就是说我们现在虽然我们电子商务做得很好,但是往产业互联网化,面向企业的互联网的服务,包括电商这些服务这里还有很大差距。这也是我们为什么出现这个“互联网+”,“互联网+”就是要强调产业互联网化的一个原因。
 

  另外网络零售最近排名,国际商有一个亿马克这是他的排名,他是讲2014年我们中国大陆是2464,美国是3000,英国是第三,这里都可以看出来,我们网络零售交易做的不错。现在我们网络零售叫流通性电子商务,就是还在消费型电子商务里面,它现在本身由于发展不错,因此在线上线下也就是大家熟悉的O2O的方式发展。最近马云 因此催生了我们互联网从原来消费型互联网,所谓消费型就是面向各种方中,不管是买东西还是玩游戏,就是以个人为主,我定义生产型互联网就是有企业,必须是产业互联网加产业互联网化,这个我们做的不是很好,这个跟发达国家比还是有很大差距。所以产业互联网应该是我们“互联网+”一个主要理解的一个方向。那么在这个过程当中,我认为市场创新、产业形态的创新和市场监管、法规的创新需要同步进行,这个也非常重要。那么现在“互联网+”特别有一些互联网企业经常讲,从某一种技术来看,或者每一个企业来看,他有可能在新的环境里面会有被颠覆的风险,但是我不认为在产业这个层面上会颠覆和被颠覆关系。所以我认为产业互联网化是互联网和传统产业的融合和创新,总体来讲不存在颠覆和被颠覆的关系,而且这种说法是有副作用的。现在“互联网+”里面我建议少用颠覆两个字,更多提倡融合,在竞争和合作中创新新的形态,这个是我在几次会议上都会讲的。也经常讲这个话,我叫供应电子商务,就是消费电子商务向供应链电子商务,特别在消费品方面已经延伸到的供应链前端,做到定制化服务,各个品牌都在做,都有非常好的案例。
 

  供应链电子商务,原来是以电子平台为中心,现在供应链电子商务可能就是传统制造商也可以做,现在海尔也开始做这个,也做的很好,尤其我们大家知道青岛还有一个红领,做服装的,他也做的很好,整个上端往前面电子商务做,做的非常好,所以这个将来为制造、零售行业、批发行业、电商行业和传统行业在这个环境下逐步逐步可以走向重大供应链电子商务一个生态环境。

分享到:0  时间:2015-06-08 来源:未知 

版权声明

  灵核网所有报告统计版权为《北京灵动核心信息咨询有限责任公司》独家所有,灵核网产品是《北京灵动核心信息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对市场调研、研究与整合的成果,究报告产品拥有唯一著作权。灵核网研究报告没有通过任何第三方进行代理销售,购买请直接与我公司客服联系。   灵核网核心产品为有偿提...[详细]
关于灵核网 | 人才招聘| 免责声明 | 服务条款 | 付款方式 | 联系我们 | 意见反馈| 版权声明 | 网站地图
运营公司:北京灵动核心信息咨询有限责任公司 中国专业市场调查研究机构-提供各行业市场分析报告
办公地址:北京市海淀区翠微中里14号楼    北京市大兴区天华大街5号院绿地启航国际12号楼
400热线:400-998-1068(7*24小时)      传真:010-82894622转608      E-mail:lhwscb@ldhxcn.com      QQ:1342340450/1602788672
总部:010-82894622      市场部:010-56290519     
京ICP备1302785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1377号 灵核网 版权所有 灵核网数据研究中心